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引领学生走出“认识”误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引领学生走出“认识”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财经类学生应用写作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的原因之一在于存在“先入为主”、“掉以轻心”、“多学无用”的认识误区。针对这些误区,可以采取“身临其境”、“以卵击石”、“实践出真知”等应对措施,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从而在课程伊始就引起学生的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写作能力打下基础。

关键词:应用写作;认识;兴趣

中图分类号:C62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12-0223-02

高校应用写作课程大都会面临这样的尴尬:一方面学生主观上都意识到应用写作课程的重要,另一方面客观上在课堂上又会面临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不佳的尴尬。而教学中也会出现以下情况:许多学生毕业以后才真正意识到应用写作能力的重要性,甚至会出现部分毕业学生回校“回炉”的现象。应用文体在日常生活中是“无所不在,无所不包,无时不写”的,也正是因为应用文的“枯燥却重要”,使其陷入一个貌似两难的境地——不能抛弃却无法热爱。美国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结构主义教育思想的代表人物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的最好办法,势必使之知道这门学科是值得学习的。”如何让学生对应用文课程产生兴趣进而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正是应用文教学法研究的首要目的所在。

财经类院校的学生因专业的关系对应用写作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如何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应用写作水平,使他们尽快地融入工作岗位,是摆在财经类院校应用写作教师面前的一大难题。

应用写作能力的提高并非一蹴而就,需要一个长期的学习与训练过程。总的来说,需要过以下“三关”:认识关、训练关、实践关。三关中居于首位的便是认识关。只有充分认识到应用写作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应用写作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生才能从根本上冲破主观认识上的偏差,以积极主动的姿态迎接应用写作课程的学习。

一、认识误区

在多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往往存在以下几种认识上的误区:

(一)先入为主

应用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已无需赘言,但其重要性究竟在哪里,学得好有什么样的成果,学不好又有什么样的后果,学生心里未必清楚。许多学生上课之前也会翻看教材,结果发现里面的内容都是条条框框,教材一看就会,不自觉会产生一种轻视的情绪,认为内容简单,无须多费工夫。这种“先人为主”的主观印象使得大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意识地认为“学习的意义不大”,只要考试过关,就万事大吉了。

(二)掉以轻心

应用写作强调的是“实际应用”,所讲授的文种大都是事务文书、公务文书、财经文书等,重在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常情况下,人们只有在遇到难题时才会寻求解决办法。财经院校的学生应用写作课程的设置大都在大二学年。这个阶段的学生刚刚适应了大学的学习生活,对找工作、工作中会遇到的难题以及所需要的知识储备等一系列实际的问题缺乏最基本的重视,许多学生认为自己以后从事的工作不一定会用得到这些知识,即便用到了,教材也一看就会,用时只要翻阅一下就可以了,从思想上不去重视,表现在学习上便是漫不经心或者掉以轻心。

(三)多学无用

尽管应用写作的文种较多,内容复杂,格式严谨,但谈及写法,往往大同小异,无非就是格式如何,写法如何,如何组织材料,如何开头,如何结尾等等,即便教师的教学方式灵活多变,课堂内容丰富多彩,但“万变不离其中”,最后还是要落脚在这些枯噪无味的知识点上。学生在学习了一两个文种后便觉无味,对之后的文种提不起兴趣,学习积极性迅速降低。这种情况在教学中颇为常见。

二、具体对策

总的来讲,学生之所以会出现以上几种认识上的偏差,主要是缺少必要的引导,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伊始便从各个环节人手,针对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采取适当的应对措施,适时予以指导。

措施一:身临其境

学生之所以会有错误的“先人为主”思想,究其原因,主要归结于学生对应用写作课程的重要性尚未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知道其重要却不知道究竟重要在何处。许多应用写作教师一上课便直接讲解应用文的写作知识,忽略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向学生申明课程的重要性。成功的第一课是应用写作课程成功的第一步。教师首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向学生询问如何写请假条,如何写申请书。如何写社交书信等几种应用文的写法,在纠正其错误后告知他们正确的写法。这一方法旨在引起学生的重视,因此此时列举的文种应与学生生活与学习密切相关,并尽可能写法简单,易写易学。采用课堂提问的方式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思想上受到冲击,从而提高警惕,引起重视。

这一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学生与应用写作实践之间的心理距离,即通过将社会事务中正在运行与应用着的应用写作案例有效地纳入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现场感。

措施二:以卵击石

学生之所以会有“掉以轻心”的错误认识,归根结底主要源于绝大多数学生大都抱有一种“侥幸”的心理,对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不明,认为“不一定会用得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也不一定会遇到类似的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采取“以卵击石”法,邀请一些已毕业的或已有就业经验的师哥师姐们,让他们结合自身体会讲述自己在就业时或工作时遇到的一些应用写作方面的问题,如应聘时笔试的试题内容(如写一篇总结、自我介绍等等)、工作中需要用到的一些写作知识(如通知、策划方案、调查报告、合同等),可以适度夸大在写作方面遇到的困难与尴尬,以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可以采取电话录音、视频连线以及现身说法等形式,将学生日后面临的困难与问题提前摆出,使他们产生“未雨绸缪”的感觉,从而引起高度重视。

此法重在强调应用写作的社会性和现时性,其本质在于因地制宜、注重时效,重视从学生切身生活着的社会环境中选取应用写作案例,缩短教与学间的时空距离,还原本真的应用写作实践。

措施三:实践出真知

即便做到了前两点,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会产生“多学无用”的倦怠思想。由于受到学生认知心理、知识结构及学习能力等因素的影响,教学中常会出现“上课一听就懂、教材一看就会,练习一做就错”的现象。

古人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必须及时采取措施,变换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述公文的写作时,因其格式规范,要求严格导致许多公务文书的写作格式与写法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教师可以将网络上或其他单位下发的一些文件作为评述的对象,让学生自己发现这些文件中存在的问题,并自行修改。针对有些写法类似的文种,如总结与述职报告,可以先让学生参考教材根据具体题目要求分别写出一份总结与述职报告,从中选取有代表性的学生作业进行对比讲解,重点突出两者的不同之处。另外也可以采用“以身试法”的方法,这里的“法”指的是写作的具体方法。例如在学习调查报告的写作方法时,需要涉及到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方法的选取等,此时教师可以现在课堂上将相关知识教授给学生,然后拿出2—4节课的时间让学生自选题目进行调查,通过亲身实践,学生会知道在调查中自己应该采取何种调查方法、如何设计问题、如何制定出更为合理的调查方案。而这些仅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是远远达不到的。

三、结语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只有对学生的认识误区“对症下药”,才能从根本上治疗其“病根”。同时由于大多数应用写作教材案例与当下现实生活中那些鲜活的、具体的、感性的应用写作实践案例有一定的距离,学生学习往往停滞于纯粹理论性的条条框框,学习兴趣受到抑制,教学质量无法得到有效的保障。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选择案例时应尽可能缩短其空间距离,最好限定在相应的区域与发文单位级别范围内,最为有效的空间距离是本省、本地域、本校范围内,具体发文对象的级别可以包括省内各级现行人民政府、政府办公厅(室)、市委办公室、级各类企、事业单位、档案馆、档案室以及学生习作等。选择的案例时间长度控制在3—5年内。只有处理好案例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关系以及案例与学生心理距离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突破教学如何面向社会、面向当代现实的问题,也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