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价值的演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价值的演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F03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4-001-03

摘 要 价值论关系到资本主义生产的分配关系,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英国古典经济学坚持客观效用价值论。马歇尔创立的新古典经济学提出均衡价格(价值)决定论。此后,西方经济学界再无对价值的研究。本文主要使用归纳法,列举古典到新古典经济学中的几位代表人物的价值论观点,研究西方经济学中价值决定的演进过程。

关键词 古典经济学 新古典经济学 客观效用价值论 均衡价格(价值)决定论

自从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马歇尔得出了均衡价格(价值)决定论,西方经济学家再无对价值决定的探讨。马歇尔的均衡价格(价值)决定论成了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思想。在我国,从1983年开始,便有人开始对西方经济学的价值决定问题做出探索。本文主要使用归纳法,从客观的角度实证分析,探讨西方经济学价值论研究的脉络。

一、威廉•配第的价值理论

17世纪初期,英国封建制度走上了最后解体的阶段。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对粮食和原料需要不断扩大,促使英国农业向资本主义生产迅速转化。资本主义替代封建主义的合理性遭到西方社会的普遍质疑。与此同时,古典经济学产生。

配第的价值论主要发表在《赋税论》中。他提出四个术语:“政治价格”“实际的市场价格”“自然价值”和“自然价格”。把实际投入生产的劳动力数量在实际存在劳动力数量的基础上加以计算可得政治价格;政治价格的货币表示即实际市场价格;自然价值指商品的价值;自然价格是用货币表示的自然价值;他试图解释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而价值又以劳动来衡量。他还说明了商品价值量同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配第在探讨商品价值时,一方面他提出了劳动价值论;另一方面他意识到作为物质的财富,不仅需要人类劳动,还要依靠自然界及其自然力即土地。这样,配第在价值探讨中走入了迷途。

二、亚当•斯密的价值理论

在经济学说史上,经济学家都给予亚当•斯密以非常重要的历史地位。

亚当•斯密的学说形成于18世纪50―70年代。18世纪中叶,英国已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了。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圈地运动”,流离失所的农民转化为资产阶级的雇佣工人。18世纪6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展开。英国在18世纪开始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社会分化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三大阶级,阶级冲突日益显现。

(一)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亚当•斯密说:“价值一词有两个不同的意义。它有时表示特定物品的效用,有时又表示由于占有某物而取得的对他种货物的购买力。前者可叫做使用价值,后者可叫做交换价值。使用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交换价值,甚或没有;反之,交换价值很大的东西,往往具有极小的使用价值,甚或没有”。斯密无法说明商品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的关系。斯密的交换价值指商品交换的市场价格。

(二)斯密的劳动价值论及其两种价值规定

斯密认为劳动是衡量一切商品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并提出商品价值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决定的价值规定。然而,斯密在说明劳动价值论时,已经意识到商品价值由购买或支配的劳动量决定的价值规定。可以说,这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全的劳动价值论。由于斯密对劳动价值论的不坚定,他继而又提出“三种收入价值论”,之后,斯密在论述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时,提出“斯密教条”,给后人留下一些矛盾和混乱。

(三)三种收入价值论

斯密认为,资本家只是为了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才组织生产。生产出商品的价格除了要支付劳动者工资外还要为资本家提供利润,也即资本家的收入。同时,一旦土地私有,地主们也要对租用他们土地的经营者收取地租作为收入。这样商品的价格就被分为劳动者的工资,资本家的利润和地主的地租三部分收入。这表明,商品价值或交换价值取决于三种收入,从而脱离了劳动价值论。

(四)自然价格和市场价格

斯密在对市场价格变动规律研究时,指出市场价格在供求关系中围绕自然价格上下波动。

斯密沿用了配第提出的“自然价格”的概念。他所讲的自然价格以存在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一种平均率为条件。自然价格即指按自然率支付的工资,利润和地租的总和。斯密说:“商品通常出卖的实际价格,叫做它的市场价格,商品的市场价格,有时高于它的自然价格,有时低于它的市场价格,有时和它的自然价格相同”。斯密同配第一样,认为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商品的自然价格上下变动。

三、大卫•李嘉图的价值理论

李嘉图将英国古典经济学推向了顶峰。李嘉图所生活的时代,英国产业革命正蓬勃开展。这样就加快了英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的脚步。

李嘉图认为一方面,使用价值不能用已知的任何标准加以衡量,不同的人对同一种商品的使用价值有不同的评价,所以,使用价值不能作为交换价值的尺度。另一方面,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无论怎样稀缺,也无论生产产品时耗费了多少劳动,都不具有交换价值。李嘉图认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他认为,商品的价值只能由耗费的劳动决定,价值的大小与这种劳动量成正比。李嘉图还批评了斯密抛弃劳动价值论,用三种收入决定价值的观点。

李嘉图把商品分为两大类,第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只由它们的稀少性决定,如罕见的雕像,图画,古书和古钱币等,这些商品是极少数的且交换价值不受供求关系影响。另一种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劳动时间决定的。李嘉图提出“相对价值” 的概念,并赋予其两种含义:一方面商品的交换价值由生产耗费的劳动决定;另一方面,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在其他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前者,李嘉图称之为“绝对价值”“真实价值”“实在价值”或“价值一般”。后者被称之“比较价值”。此外,李嘉图还认为,商品价值不仅包括工人生产商品的直接劳动创造的新价值,还包括间接劳动(生产资料中凝结的劳动转化所体现的物化劳动)所体现的旧价值。

四、边际三杰的价值论

19世纪70年代初,西方社会已普遍认可了资本主义。在英国,奥地利和法国的经济学界,爆发了推动经济学研究的 “边际革命”。英国的杰文斯,奥地利的门格尔及瑞士的瓦尔拉斯被冠以“边际三杰”的称号。

五、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

杰文斯认为经济学价值研究应从消费者的主观心理感受入手。他认为应当区分商品的总效用和效用程度。总效用指一个人从所有商品消费中获得的总的满足感。而效用程度指某个时点或某单位时间内的消费所获得的增量满足感。他说“最后效应程度是经济理论以之为基础的函数……最后效用程度这个函数变化是经济问题中最为重要之点。其一般法则可表述如下:效用程度随商品量而变化,其量增加,其效用程度最终会减少”。这就是后来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杰文斯的最后效用程度价值论类似于戈森第二定律。

六、门格尔的主观价值论

门格尔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由需求量超过消费主体可支配量产生的。因为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产生于主观心理欲望,所以商品价值的产生并非独立于人的主观意识之外。

门格尔进一步指出,价值随着人们消费欲望的逐步满足而递减。

他认为人们消费时会先将商品用来满足自己最重要的用途,其次用来满足次要用途,这样逐级递减,将最后一单位商品用在最不重要的用途上。当所有未被满足的欲望中最重要的具有相当的重要程度时,消费者在消费该种产品与消费其他产品之间无差异。

更进一步,门格尔得出“最小欲望满足”是价值尺度的结论。也就是说满足最小欲望的物品所具有的价值即为价值尺度。

门格尔的边际效用是价值尺度的结论与杰文斯“最后效用程度”和瓦尔拉斯的“稀少性”原理一致,只是用语不同,均为主观范畴。

七、瓦尔拉斯的“稀少性”价值论

价格决定在瓦尔拉斯看来也就是价值决定;而且,价格又取决于市场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其中,供给方的边际成本和需求方的边际效用共同决定商品价格。

稀少性,指物品具有使用价值,但却数量有限。瓦尔拉斯认为商品的价格为其价值的货币表现,故具有数理特征。基于数理经济学研究,瓦尔拉斯阐释了一般均衡理论。他先分析参与交换的各方只有一种商品,然后再引申至三种及多种商品。

在市场上有A和B两种商品的场合,它们的有效需求方程为:

Da,b=Fa,b(pa,b)

Db,a=Fb,a(p b,a)

它们的有效需求与有效供给相等的公式为:

Db,a=Da,b(pa,b)

Da,b=Db,a(p b,a)

假定市场上有A,B和C三种商品,它们持有者都打算以自己的一部分商品分别交换另两种商品。那么,所有B的两个需求方程为:

Da,b =Fa,b(pa,b,pc,b)

Dc,b=Fc,b(pa,b,pc,b)

C的两个总需求方程为:

Da,c =Fa,c(pa,c,pb,c)

Db,c =Fb,c(pa,c,pb,c)

同样,所有A的两个总需求方程:

Db,a=Fb,a(p b,a,pc,a)

Dc,a=Fc,a(p b,a,pc,a)

以B换取A和以B换取C的两个方程为:

Db,a= Da,b(pa,b)

Db,c = Dc,b(pc,b)

还有以C换取A和以C换取B的两个方程:

Dc,a= Da,c(pa,c)

Dc,b= Db,c(pb,c)

最后,还有以A换取B和以A换取C的两个方程:

Da,b= Db,a(p b,a)

Da,c = Dc,a(pc,a)

这样,我们得到12个方程,共12个未知量,分别是各以其他商品价格计的3种商品的6个价格,和互相交换的3种商品的6个总量。方程组得到唯一的一组解。由三种商品的交换可推广到多种商品的交换,在此不再陈述。

瓦尔拉斯认为要使市场处于均衡状态,互相交换的各种商品的有效需求应等于其有效供给。一般均衡理论用数学方式表现和论证了供求定律和戈森第二定律,即边际效用相等规律。

八、马歇尔创建新古典经济学以及供求均衡价值理论

马歇尔为新古典经济学的创始人,生活在资本主义在西方社会确立统治地位的19世纪末期。他于1890年发表的《经济学原理》成为西方经济学界的第二本教科书。此书中,他集中了古典经济学及边际革命中的所有精华,在融合了供求理论、生产费用理论、边际效用理论、边际生产力理论等的基础上,首次构建了以均衡价格(价值)决定论为核心的西方微观经济学体系。

价值理论是马歇尔经济学的核心。在马歇尔的经济学中,价值和价格是相通的,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示,它们均指商品交换比例。马歇尔认为价值取决于供求力量的均衡,也就是所谓的剪刀价值论。

马歇尔还提出,极短期内的商品价格主要取决于需求,因为供给较稳定,而需求较富有弹性;短期(一般指一年)的价格决定于供给与需求,因为双方均可做出调整。长期的价格通常决定于供给,因为长期内需求一般较稳定,而长期内供给很有弹性。马歇尔所说的均衡是局部均衡。

马歇尔在对价值决定进行诠释时,着重说明边际和心理的因素对商品价值决定发挥主要作用。供给价格取决于边际生产费用,边际生产费用主要取决于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出,而边际生产力递减。需求价格取决于消费者的边际效用且边际效用递减。供求达均衡点时,双方获得最大满足。马歇尔的价值论是以完全竞争市场为研究基础的。

马歇尔接着提出了均衡价格论。

在图中,纵轴表示商品价格,横轴表示商品数量。产出为OM时,需求价格Md高于供给价格Ms,购买者愿意出高价购买,较高的价格刺激厂商扩大生产。随产出的增加,需求价格下降,供给价格上升,当产量达ON时,供需达到均衡,供需曲线交点E为均衡点。若市场上商品产出为OM1,供给价格高于需求价格,购买者只愿出较低价格进行购买,而生产者的供给价格(成本)很高,生产者必须减少商品供给。随供给量减少,需求价格提高而供给价格下降,直到E点形成稳定均衡。图中ON表示均衡产量,EN表示均衡价格。

马歇尔也对垄断进行了研究。他论述了商品市场上卖方垄断的情况,认为垄断者可以自由调整供给量,垄断者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会把商品价格调整到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的水平。后来人们发现,垄断价格通常被定在需求曲线富有弹性的地方。

至此,西方经济学主流思想对于价值的决定问题没有做进一步的探讨。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价格(价值)决定论至今仍在西方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

九、结论

纵观西方经济学价值研究的发展脉络,可以看出西方经济学对于价值的研究经历了由客观效用价值论到主观效用价值论的演进历程。古典经济学关于价值决定曾提出过劳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等多种价值决定理论,均属于客观效用价值论。边际革命兴起后,边际三杰――杰文斯,门格尔和瓦尔拉斯从消费群体的主观心理(消费欲望)方面剖析商品的价值决定,提出主观效用价值论,将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研究引入新的天地。直到新古典经济学创始人马歇尔提出均衡价格(价值)决定论,西方经济学关于价值的研究达到顶峰。均衡价格(价值)决定理论成为此后西方经济学界的主流思想。在整个古典和新古典经济学创立和发展的过程中,西方社会处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壮大到最终确立统治地位的社会时期,研究价值的决定,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不免带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在资本主义萌芽的古典经济学时期,资本主义是否要替代封建主义还有待验证,西方学术界质疑并试图检验资本主义替代封建主义的合理性。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壮大,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西方经济学家承认了资本主义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于是,他们开始从人的主观心理(消费欲望)方面探讨价值的决定。最终西方社会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价值决定的研究越来越为资本主义的存在服务,并试图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社会关系。得出价格为价值的货币表示,价格由供需力量共同决定的结论。供给价格由边际生产成本决定,而需求价格由边际效用决定。归纳梳理了西方经济学价值决定的研究过程后,我们可以清楚的看到西方经济学价值研究的整个演进过程。但是,西方经济学产生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不免会为资本主义社会服务。站在客观研究的立场上,我们还应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辩证的看待和分析西方经济学中关于价值决定的问题,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何炼成主编,魏杰助编.价值学说史.陕西人民出版社.1984.4.

[2]晏智杰.边际革命与新古典经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2.

[3]姚开建.经济学说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