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通解遭遇巧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波利亚在《数学的发现》序言中说:“中学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加强解题训练。”他还有一句脍炙人口的名言:“掌握数学就是意味着善于解题。”重视解题教学、擅于变式训练是中国数学教育的一个特色,再加上高考的要求,解题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所以,在书店的货架上摆满了所谓的“千题巧解”“数学解题方法”等书籍。既然要研究解题,那么到底怎样的方法才是最好的方法呢?本文举例说明通解与巧解的关系。
例1:(2009辽宁)若x满足2x+2=5,x满足2x+2log(x-1)=5,则x+x=()。
(A) (B)3 (C) (D)4
解法一:由题意2x+2=5①
2x+2log(x-1)=5②
由①有2=5-2x,则x=log(5-2x),即2x=2log(5-2x)
令2x=7-2t,代入上式得
7-2t=2log(2t-2)=2+2log(2t-2)=2+2log(t-1)
5-2t=2log(t-1)
与②式比较得t=x
于是2x=7-2x,x+x=
解法二:(数形结合)
整理2x+2=5和2x+2log(x-1)=5,可得
2=-x+和log(x-1)=-x+
因此可知本题的几何意义是直线y=-x+与y=2、y=log(x-1)的交点A、B的横坐标之和,又y=2和y=log(x-1)关于y=x-1对称,联立y=x-1和y=-x+,解得AB中点的横坐标为,故x+x=。
【分析】法一通过对第一个等式结构的分析,借助指对的互化关系,将其变换到和第二个等式相同的形式,再通过换元,直接找到了x和x的关系。推导过程符合人们的一般思维,但是要求对指对的运算非常熟悉,对运算能力的要求比较高。法二则是把方程的解转化为函数图像交点的横坐标,把抽象的数转化为直观的形来处理,充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魅力。“以数觅形,以形助数”通常能使问题的解决更直观、更简捷,高考题中的一些具有几何背景的数学关系或数学结构,如果能够通过构造与之相应的图形进行分析,往往事半功倍。
例2:(2008年重庆)函数y=(0≤x≤2π)的值域是()。
(A)[-,0](B)[-1,0]
(C)[-,0](D)[-,0]
解法一:万能代换
令t=tan,则sinx=,cosx=
原命题转化为求h(t)=(t∈R)的值域。
整理化简,有
h(t)==
==
当t=1时,h(t)=0,此时x=;
当t≠1时,h(t)=
4()+1=4(1+)+1∈[1,+∞)
h(t)∈(0,1],当且仅当t=0时,h(t)=1,此时x=0或2π。
解法二:利用单调性
因为g(x)=(0≤x≤2π),则
g′(x)
=
=
令g′(x)=0,则x=0,,2π
易知,当x∈[0,]时,g′(x)>0,即g(x)单调递增;
当x∈[,2π]时,g′(x)<0,即g(x)单调递减。
所以,当x=时,g(x)=0;当x=0或2π时g(x)=1。
解法三:向量法
f(x)=
=
令sinx-1=s,1-cosx=t,
则(s+1)+(t-1)=1
设A(1,0),B(sinx-1,1-cosx),则f(x)就是向量与向量所成夹角θ的余弦值(见图1),即f(x)=cosθ。由图可知,向量与夹角θ的取值范围是[,π],由此可得-1≤cosθ≤0,即-1≤f(x)≤0,故应选B。
【分析】这是一道与三角函数相关的函数值域问题,法一用三角函数的万能代换,代换后虽然达到了消元的目的,但是升高了次数,增大了计算量;法二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想法很简单,但是对一复杂的三角分式求导却是一个难点,计算量也是不小的;法三则用向量,将复杂的代数式子用形的方式表现出来,计算简单了许多。向量法现在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在解题中,不管是三角函数中还是在立体几何中。其实,通解和巧解是相对的,正所谓“用过两遍的技巧,就是方法”。
例4:AB为不垂直于抛物线y=2px(p>0)对称轴的过焦点的弦。求证:对于抛物线任一条弦CD,直线AB不可能是它的垂直平分线。
证法一:设弦CD被焦点弦AB垂直平分,若AB方程为y=k(x-),则CD方程为y=-x+b,联立解得AB与CD交点的纵坐标为y=,
再由方程组y=2pxy=-x+b?圯y+2pky-2pkb=0()?圯y=-kp
故=-kp?圯b=
而此时(*)式的判别式Δ=4pk+8pkb=-4pk-4p<0
这与CD是抛物线的弦矛盾,可知假设是错误的,命题成立。
证法二:(反证法)设弦CD被焦点弦AB垂直平分,若C(x,y),D(x,y),则|CF|=x+,|DF|=x+,故必有x=x,但这是不可能的。所以,AB不可能是CD的垂直平分线。
【分析】法一中第一次解二元一次方程组求两直线交点坐标,第二次解抛物线与直线联立的方程组,用“Δ”来判断交点是否存在,这种方法的计算量虽大一些,但由于规律容易掌握,因此,它是解这类问题的常规方法。法二则是计算与分析的综合,想法独到,证法巧妙,但要有此想法需要深厚的基础知识,以及灵活的分析问题的能力。在处理解析几何相关问题时,学生往往会觉得计算量大,没耐心,殊不知,只要运用一些技巧,诸如几何性质、定义等,就可起到简化计算的作用,此谓巧解也。
其实只要细心研究每年高考数学试题中的每道题目的解法,就不难发现,高考试题所考查的解题方法都在通法的范围内(但也不排除利用“巧法”来解答的好的解题方法)。通法的思想顺乎一般思维规律,其具体操作过程易于为多数学生所掌握。他们觉得通法自然、流畅、易于理解、易于掌握和运用,其思维方式本质上是定势思维,而培养定势思维是教学中起始的、大量的、带有基础性的教学目标。巧法则是通法的升华,“在反复考虑一个问题之后,我们突然得到一个巧妙的想法,好像掠过一道灵感,看到了灿烂的阳光”。这大概就是它的魅力所在。日本教育家米山国藏认为:“成功的数学教学,应当是数学精神,思想方法深深地、永远地、铭刻在学生的头脑里,长久地活跃于他们日常的业务中,虽然那时数学的知识已经淡忘了。”所以我们在教学中需要强调的是:为了在最后的高考中取得好的成绩,不管是现在高三的学生还是高一、高二的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一定要注意掌握解决各类数学题的通法,在头脑中形成有关解题通法的体系。同时要注意通法的局限性(主要是指使用范围)和隐蔽性(注意是指题目结构的隐蔽性),也要注意适度地掌握一些“特技”。更应从通法的回顾和反思中,去自然地发现和提炼“巧法”。这样既可进行思维铺垫,创设思维情境,暴露思维过程,培养思维能力,又可揭开“巧法”背后的神秘面纱。教师“通”、“巧”并举,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学生从大量繁琐的运算中解脱出来,而且有利于揭示通法和巧法的辩证关系,从而进一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的求简意识和创新能力。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