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面向卓越工程师培养的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为了探索并实践“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桥梁施工课程教学改革为平台,提出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新模式。从桥梁施工课程的教学现状和“卓越计划”基本要求的分析入手,提出了桥梁施工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教学内容调整、教学环节设计及考核环节设计等改革措施。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培养;桥梁施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5-2909(2012)03-0071-05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以下简称“卓越计划”)[1],这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中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2-4]:一是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011年11月天津大学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在卓越人才培养方面全方位合作并签署了《卓越人才培养合作框架协议》。为适应人才培养从传统的教育模式向“卓越计划”培养模式的转变,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中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均在积极探索全新的教育改革模式。

桥梁施工作为“强基础、宽口径、高能力”的大土木教学模式指导下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的核心课程,主要讲述铁路、公路桥梁各种桥跨结构、墩台及各种形式基础的施工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桥梁施工的基本方法和关键技术,初步具有制定桥梁施工方案的能力,掌握施工技术、施工组织计划的基本知识,为毕业后从事桥梁工程科研、设计、施工与管理等工作奠定基础。该课程也是桥梁工程方向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关键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并实践“卓越计划”的最佳平台。

文章以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桥梁施工课程为例,进行了适应“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新教学模式探讨。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包含其他各高校的

教学改革模式)的弊端,及其与“卓越计划”要求之间的差距。然后设计一套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对关键教学环节给出了教学示例,并对综合考核方式进行了设计和分析。在2010年和2011年天津大学土木工程专业高年级本科生的桥梁施工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桥梁施工教学模式现状及问题

桥梁施工课程是土木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必修课程。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与多个高校目前实施的教学改革尝试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工程现场教学、换位教学法、以施工图为中心的教学法及情境教学法等[5-9]。但是这些教学改革措施主要被应用于普通本科及高职院校的桥梁施工课程教学,不同类型高校工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差异性和多样化并没有体现出来。天津大学作为一所“985”和“211”研究型大学,其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培养工程研究型、工程创新型的高端人才,以培养学术研究型的工程科学家、研发人员和设计工程师为主[2]。因此,在实践课程教育改革方面应具有符合自身人才培养目标的全新模式。

传统的教育理念是以教师为主体,强调教材作用,采用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方法和多媒体配合板书的教学手段。多媒体运用一般采用播放桥梁施工动画、视频与现场录像或现场参观等手段,加深学生对施工技术的感性认识,并激发学生的创造欲和兴趣。但是由于学时的限制,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本无法系统地采用多元化手段教学。比如,在课堂上播放施工视频,会占用大量的课时,而每次视频播放完之后,如果不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则取得的教学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总之,上述传统教学模式和理念,存在课程内容陈旧、实践环节教学不足、考核形式单一等问题,对桥梁施工这门实践性、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而言,不能满足其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 课程内容更新不及时,未能体现桥梁施工技术的发展

现行的课程教学内容和所使用的教材,虽然积累了前期课程改革成果,但在很大程度上仍保留传统的课程内容体系。现有课程内容体系建立在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之上,对知识点的选择和安排没有脱离传统的教学理念,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知识点增加缓慢。目前正式出版的桥梁施工方面教材的知识内容体系创新性不够,没有体现“卓越计划”中所要求的“能力”主线,与现阶段生产实际要求的课程内容或知识点存在一定的差距。

随着近年来中国桥梁建设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很多新型施工装备、创造性的工法与技术被应用到实际工程中,如预应力灌浆的真空压浆、新型预应力锚具与锚固体系、新型复合基础施工、外海桥梁施工、桥梁的施工控制关键技术等。这些内容需要在课程教学中有所涉及,才能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强的创新型人才。另外,大量的旧桥维护施工逐渐在各地展开,桥梁的加固、改建与拆除施工关键技术也成为广大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面临的新挑战。

(二)重课堂教学轻工程实践

现行教学计划中桥梁施工课时仅为32学时,而教学内容较多,很难将实践教学内容贯穿于桥梁施工的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许多施工单位鉴于安全和工期方面的压力,不愿接收大量学生到工程现场参观学习;另一方面在制定专业课程教学大纲时也只安排课堂教学,已有课程教学中的实践环节主要靠任课教师根据所承担的工程科技服务项目,在课堂教学之外安排一次或有限的几次施工现场观摩学习。因此,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学生看到的只是某一阶段的施工状态,很难看到施工全过程,导致课堂理论教学和工程实践之间严重脱节,学生工程实践能力无法得到充分锻炼。 (三)重理论灌输轻创新思维培养

由于本科教学体系设计的问题,虽然桥梁施工课程教学内容广泛,但其课时却被大量压缩。为完成现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教师不得不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无法留出时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灵活性不足,缺少学生自主的研究性学习内容和训练环节。目前这种教学方式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不利,不符合“卓越计划”人才培养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