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立体裁剪转化为平面的方法及技术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立体裁剪转化为平面的方法及技术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分析了立体裁剪和平面裁剪的优缺点,在遵循立体裁剪转化为平面裁剪的方法和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分解组合法、调整修正法和基本型拓展法等立体裁剪平面化的方法,并通过案例分析论证实了分解组合法、调整修正法和基本型拓展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立体裁剪;平面裁剪;方法;技术

1 立体裁剪的技术发展及其技术制约

立体裁剪是区别与服装平面制图的一种裁剪方法,是完成服装款式造型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是一种直接将布料覆盖在人台或人体上,通过分割、折叠、抽缩、拉展等技术手法制成预先构思好的服装造型,再从人台或人体上取下布样在平台上进行修正,并转换成服装纸样再制成服装的技术手段。

立裁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一些技术上的问题难以解决:相对于基本款式和常见款式采用立体裁剪产生的费用会较高,操作工作量比平面要大。立裁比较适合款式复杂,造型变化大,艺术效果强的款式,但因服装的款式越来越时尚化和个性化,出现了仅靠平面裁剪无法解决的情形,立体裁剪显得更具优势。但是立裁发展到今天仍然不像平面裁剪那样成熟,立裁转化为平面时仍存在一定的困难,本文重点探讨和讲解了如何将立体的造型转为为平面的相关技术,从而弥补立裁的缺点,扩展立裁在服装造型设计中的运用。

当然,立体裁剪也离不开平面裁剪的支持,立体裁剪需要跟平面进行相互转化才能最终做出精确的样衣。立裁得到的服装必须最终转化为平面才能进行批量化的生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

立体裁剪相对于平面裁剪具有以下优势:

(1)造型准确――直接以人体为基础进行造型,可以准确的把握造型,达到设计要求。

(2)直观――造型过程可谓立竿见影,便于设计者充分表达设计创意,可以根据直观随时调整造型比例与松量,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引发设计灵感,体会特殊效果的微妙变化。

(3)造型快捷随意――在进行一些立体效果较强,有创意的服装时,立体裁剪可以根据款式要求进行造型的处理,非常快捷的完成看似复杂的款式。

(4)便于把握复杂造型――对于一些夸张复杂或者不对称的造型的处理,对立体裁剪来说更容易实现。帮助树立观念通过立体裁剪得到平面图,可以帮助认识,理解人体,建立立体与平面间对应关系,体会造型决定结构的服装技术理念,积累平面结构设计经验,培养对设计线造型与比例的良好感觉。

2 立体裁剪转化为平面的关键技术

2.1 立体裁剪转化为平面必须要遵循科学的方法和规律

(1)美观性和适用性原则:立体裁剪是基于人体的立体造型方法,不仅需要设计的灵感、造型的美感等艺术基础,还要求服装适合人体、美化人体、这样就需要一定的服装专业知识基础。在立裁过程中除了要遵循美观的前提下首先要符合人体工学,充分考虑到穿着后的舒适性和运动性能,留取合适的松量,所以在立体裁剪过程中,松量的留取显得非常的重要,不同部位需要留取不同的松量,冬天的松量相对夏天要多一些。

(2)正确的认识和理解人体:要使服装合体,必须首先了解人体结构特征。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需要将其合理理解分解为多个小的平面,平面与平面之间的分界线便是人体特征线,线与线的交点便是人体的特征点,那么基于人体特征点与线的曲面分割是最合理的分解,这些点与线也成为立体裁剪中选择结构线位置的重要依据。

(3)技巧性:立体裁剪存在一定的技巧性,经验越丰富的人,在处理不同款式时,所采取的方法越科学。如,在处理一些悬垂褶时,需要斜裁面料,更容易做出悬垂的效果。

(4)灵活性:掌握立裁的基本要领后,可以边裁剪,边修改。随时观察服装与人体的关系,结构与分割的关系,及时发现问题及纠正问题。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会不断的产生灵感,是一个不断创作和制作的过程。

总之,立体裁剪裁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面料,不同的裁剪方法,不同的肌理表现都需要采用不同的立裁方法,关键在于根据款式选择最合适的办法。

2.2 立体裁剪转化为平面的关键步骤

立体裁剪转化为平面需要遵循一定的步骤,以下为立裁常见步骤和方法:

立体裁剪的一般流程和步骤:根据款式整理和初裁面料――在人台上做好标记线和分割线――经过立体裁剪获取款式初型――按初型假缝试穿――整理修改布样――将裁片拓印在纸样和布样上――加放缝份与对位标记――最后得出服装的平面样板。

立体裁剪转化为平面的样板通常包含了平面――立体――平面――立体的全过程,基本上可将其分为四个阶段:

(1)材料及用具的准备。首先根据款式图分析款式的风格特征,按服装类别及穿着对象选择合适的人台并补正人台;选择合适的面料,熨烫面料,了解好面料的性能,熨烫归正丝缕,并在布料上画上的辅助线。

(2)立体造型的形成。这一阶段是实现平面到立体的转变,通过分割、折叠、剪切都技术将二位的白胚布按照人台特征塑造成三维的服装款式造型,并作上标记点。

(3)样板形成阶段。这个阶段立体到平面,即将三位的服装展开,形成二维的样板,先将布料上的标记点连接圆顺,并根据缝制的工艺要求核对、修改、制成布样版;再将布样板转移到纸样上,制成纸样板,该过程称之为拓板。

(4)造型及样板确认阶段。这个阶段是平面到立体的过程,现根据已经完成的纸样,用面料裁剪衣片,初步缝合,制成样衣,并在人台上确认,然后通过真人试穿,观察其合体性、美观性、及运动舒适性,根据需要做出调整,直至样衣最后确认;最后根据样衣修改情况,对先前的样板做相应的调整,最后完成立体到平面的技术转化。

2.3 立裁转化为平面的常见方法

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和实践,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日常的教学探索总结出了以下四种关键方法:

2.3.1 调整修正法

所谓调整修正法是指在立体裁剪转化为平面样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和修正。调整修正主要分为造型的整体调整和局部细节的调整;平面――立体――平面在技术转化中对纸样的调整修正等。以下是调整修正法的运用规律。

(1)整体造型的调整修正:对于整体造型来说,在立裁过程中要控制好整体造型的准确性,如轮廓造型,比例关系等也需要边裁剪边修改,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服装整体造型的调整包括:长短、面积、比例、分割线位置、省位线位置和省量的大小的调整修正。

(2)局部细节的调整修正:对于局部造型来说要根据面料的悬垂性、伸缩性及挺括性等特点调整面料的经纬向的设置从而获得需要的效果;其次根据人体的构造,对于一些常见的领型,袖窿弧线和袖山弧线的结构是相对固定的,我们可以只改变不影响结构的部位来实现效果的变化,从而实现美观性和多样性及高效性的统一。如:对于一些关键部位,可以局部采用平面制图来规范和修正,以提高准确性;如一些复杂袖型我们可以通过立裁来得到袖子的造型,最后的袖山弧线可以通过平面纸样来修正袖笼弧线和袖山弧线。如下图所示:首先我们先将袖子的平面纸样拓印在面料上,其次我们再将面料用大头针折别出褶皱,接着我们将袖子的基本型放在已经折好皱褶的面料上,沿着平面袖子的轮廓外型拷贝下来,第四步取下大头针将褶皱展开,做好标记并修顺袖子的外轮廓线,得到泡泡袖的平面样板。

(3)平面――立体相互转化过程中的调整修正:在利用平面裁剪进行服装结构设计时为确保服装造型的准确性和合体性,也需要进行服装的试样补正,在人体穿着或者模型穿着的立体形态下,观察修正服装的造型缺陷及不合体之处。一个试样补正的过程也是立体裁剪的重要步骤和技术之一。

(4)裁剪方法及裁剪步骤的调整:立体裁剪在服装生产中也常常也因生产性质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技术方式。一种为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相结合,利用平面结构制图获得基本板型,再利用立体裁剪进行试样、修正;另一种为直接在标准人台上获得款式造型和纸样。

2.3.2 分解组合法

由于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多面体,为了满足人体的运动性能和舒适性,我们在进行立体裁剪时需要将人体分割成多个平面,再由多个平面最终缝合成适合运动的曲面。这种原理可以启发到我们:绝大多数的服装造型我们都可以在人体的关键部位将整体分解成各个局部,分别进行立体裁剪,再将其转化为平面。无论是哪种方法哪种形式,它们的操作方法是一致的。首先,在人台上确定分割部位,并用表示线标识出来,然后按照立体裁剪的操作方法与步骤分片完成。最后再将各个缝片假缝为一个整体,从而得到想要的整体造型,然后将得到的裁片再变换成平面的样片,最后用于批量生产。对于一些局部的造型设计我们可以通过将其分割的办法,局部采用立裁的方法来实现立体造型的效果。然后再将局部的立体造型跟平面组合,最后能实现整体的造型效果。

2.3.3 立体――平面相互转化法

(1)平面――立体―― 平面:根据平面制图的规格粗略估算立裁所需面料尺寸,然后通过立裁的方式在人台上裁剪,并做细节修正,最后得出合体的造型,然后再分解得到平面的裁片。如将原型粗略的拓画在胚布上,粗略裁去余量再进行立体裁剪,这样可以提高立体裁剪的效率。

(2)立体――平面:对于强调时尚化、个性化、变化大的款式,如具有不规则褶皱、荷叶边、悬垂褶、不规则的分割线等体感较强的服装造型,及用轻薄、柔软、悬垂效果良好的面料进行造型设计时,都比较适合用立体裁剪进行造型设计。

2.3.4 基本型拓展法

所谓基本型拓展法是指:基本造型类似局部造型不同的款式之间进行的变换方法。我们在立体裁剪的过程中会的到一些常用的版型,我们要学会整理和归类,将立裁得到的好的版型保留下来,遇到相同或者相类似的款式就不必重新裁剪,而是以该样板为基本型,通过平面转换或者局部立裁的方法裁剪出相应的款式来。例如一些女西装的制作,我们只需要将不同的部分重新立裁或者在平面上做变换,就可以得到新的款式样板,这样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3 立体裁剪的创新设计

下面以案例来阐述分解组合法和基本型拓展法的关键技术。

3.1 款式图分析

下图中的服装均为合体连衣裙,公主线分割,局部细节不同,款式一左侧为荷叶边装饰,款式二为蝙蝠袖,所以我们在立体裁剪中只需要立裁款式一的裁片,款二可以在款一的基础上局部修改领口和袖子的分割线即可得到款式二。

款式一的具体立裁方法如下图所示:

(1)前片的立体裁剪(图3,图4):1)贴好标记带,在人台上标明分割线的位置。2)固定前片。将布面辅助线与人台标记线对齐,固定上点下点及BP点,BP点与前中心线间保留0.5~1厘米的松量。修剪领口,使颈部及肩部合体,固定颈肩点及肩点,从肩点向袖窿处铺开面料,固定袖窿分割点。3)修剪前片,在腰围线及臀围线上留出1~2厘米的松量,按照标记带所示的刀背分割线位置修剪前片。4)固定前侧片。将前片肩点袖窿胸腰臀处做好标记后掀开,在布料上取中线画好经纱,纬纱线对其胸围线,在胸围线上保留1-2厘米的松量,袖窿处保留1.5厘米的松量,固定袖窿分割点。5)裁剪荷叶边。6)别和背缝及修剪多余面料。如图5所示,保持经纱线与前宽线平行,在布面经纱线上固定腰臀处,并在两侧均匀保留松量个1厘米。依照刀背线与侧缝线修剪多余面料。前侧片与荷叶边及前片在刀背线上以折别法对合,注意保留袖窿处松量。

(2)后片的立体裁剪(图5):1)制作后片。制作后片时,取布料,经纱线在肩甲线以上与后中线对齐,固定上点,腰部做1厘米的收腰量,经纱线在腰部较人台后中心线偏外侧1厘米。在围度方向与前片保持同样松量,修剪后领口弧线及刀背线处多余的面料,在刀背弧线上打剪口。根据刀背分割线位置修剪后片。2)制作后侧片。在布料上取中线画经纱线,纬纱线对齐胸围线固定,在胸围线及袖窿处与前片保留同样松量,固定胸围线及袖窿分割线。3)掐别刀背缝。保持后侧片直丝不变,依照刀背线及侧缝线修剪多余面料,腰臀部松量保持与前片相同。腰部打剪口,刀背线以上以掐别法连接后片与后侧片。由于肩胛骨的存在,使得后片刀背线上端的曲线出现吃量,所以在别和时,肩胛骨处要用缩缝固定(用挑别法),注意袖窿松量的控制。4)合侧缝。在后侧片腰部打剪口后,用折别法对合侧缝线,注意袖窿及围度松量的保持。5)完成造型。折回下摆边,竖向别针固定(注意前后下摆保持水平)整体造型确认后做记号。

(3)裁片修正(图6):取下衣片,进行平面修正,得到裁片如图6所示,确认后拷贝纸样备用。

3.2 运用基本型拓展法进行的款式变换

(1)在图五正视图和背视图上用绿色的笔重新画好分割线。如图(7)所示。

(2)初步裁剪袖片。

(3)别合袖子和刀背线,如图(8)、图(9)所示。

(4)取下款式一的样片,腰身以下的样片保持不变,沿绿色的分割线将袖窿和领子进行局部裁剪和修正,得到平面裁片如图10所示。

以上两款的变换只是调整修正法、分解组合法和基本型拓展法等方法的简单运用。正像科学探究不一定总是按照固定不变的程序一样,服装立体裁剪在转化为平面的过程中也大可不必每次都照搬前面的方法,经验告诉我们,我们要善于尝试、探索和总结。我们要不断的丰富立体裁剪的技术,提高体裁剪的效率,节约成本和时间,从而提高生产效率,最终实现立体与平面的转化,实现艺术和技术的结合。

参考文献:

[1]刘锋,卢致云,孙云.立体裁剪实训教材[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9(12).

[2] 张文斌.服装立体裁剪提高篇[M].上海:东华大学出版社,2009.

[3] 陈敏.浅谈服装制版师素质与技能的培养[J].河南纺织高等学校学院报,2007(1).

[4] 王晓莹.关于服装裁剪制版中平面与立体裁剪的比较研究[J].美苑,2009(1).

[5] 赵丽云.服装制版中立体裁剪与平面制图的地位[J].纺织科技进展,2009(4).

[6] 王洁.基于立体裁剪的女外套样板技术探讨[J].河北纺织学报,2012(2).

[7] 徐萍.浅谈服装裁剪[J].考试周刊,2012(85).

[8] 邹平.放射状立体分割技术在立体裁剪中的运用[J].纺织学报,2008(6).

[9] 竺近珠.浅谈立体裁剪在现代成衣中的运用[J].科技信息,2010(1).

[10] 高魏.服装立体裁剪与平面裁剪的对比分析[J].中国科教创新刊,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