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矿山开发对地下水影响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矿山开发对地下水影响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云南是我国的矿业大省,矿业开发不可避免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本文结合滇西某露天矿山建设为例,在对矿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开采的工艺,分析矿山开采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

【关键词】矿山开发;地下水;影响分析

1 水文地质条件

1.1 含水层岩组类型及特征

根据地层岩性特征及赋存地下水介质的空隙特征,将评价区地下水类型划分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及火成岩裂隙水四大类型。各类型地下水含水层(组)及其富水性描述如下:

(1)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岩组(Q1Pe+al):该层主要分布在矿区(段)。由亚粘土夹砂、砾石组成,无分选,涌水量100 m3/d,水量贫乏。

(2)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岩组(E2L1):为一厚约0-175 m的含砾砂粘土岩,虽固结程度差,但泥质充填好,富水性较较弱,隔水性能良好。

(3)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岩组(T1):灰绿、灰黑色含碳砂质泥岩、火山碎屑砂砾岩。厚80―100 m,风化裂隙、层间裂隙发育,线裂隙率3%左右,局部地段有泉水出露,泉流量0.2―7.6 l/s,平均1.4 l/s,富水性中等。

(4)火成岩隙水含水层岩组(ξπq):为灰白色正长斑岩,煌斑岩呈脉状、岩枝状、透镜状穿插于T2b灰岩中,裂隙不发育,局部较破碎(钻孔中),厚度0-50 m,富水性较弱,为相对隔水层。

(5)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层岩组(E2l2):岩性为半固结的灰质角砾岩,地表有少量泉水出露,单泉流量0.14―10.5 l/s,在主斜井涌水量为0.65―1.85 l/s,水位标高1819―1824 m,单位涌水量q=0.093l/s・m,=3.41 m/d,泉水极不稳定,为中

等富水的岩溶含水层。该岩溶含水层厚0―46m覆于矿体之上;在矿带东部,含水层底板距矿体顶板12―37m,中间有E2l1隔水层阻挡,在天然状态下,不会对矿(床)坑充水造成大的影响。对矿坑、硐的开采影响较大。

(6)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层岩组(T2b1-5):按岩性分为上、下两段,上段为深灰色灰岩为主,厚245―346 m;下段以碎屑灰岩为主,厚66―253 m,整套灰岩在补给区岩层,岩溶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发育分布广泛,单泉流量9.38―500 l/s,平均142升/秒;暗河出口流量达620―6900 l/s,平均流量达1056 l/s,占总流量的99%以上,富水性极强,由于分布广,厚度大,补给充足,为评价区主要含水层。

1.2 构造富水特征

F11断裂带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8-38°,长大于1000 m,宽5.12-41.50 m;断裂带岩体较破碎,岩溶较发育,富(透)水性中等。深部从南到北穿过整个矿带,错断了矿体和含(隔)水层;倾向延伸较远,地表多被覆盖。早期表现为张性,晚期为压扭性,金矿体多赋存在破碎带中。F11断裂带富水性较复杂,据钻孔揭示的地下岩溶发育于地下水位以上,岩溶水以垂直运动为主。据开拓斜井及采矿坑道揭示的F11的特征来看,普遍无淋水、涌水、滴水现象,其水位埋深完全限于T2b灰岩,透水而不含水,且F11被泥质充填(水位以上),为无水断层;而1734m以下则属含水断层。因此,1734m以上或T2b岩溶水水位1718m以上,F11对矿(床)坑充水无影响,1734m标高或岩溶水位1718米以下,对矿(床)坑充水有影响。

1.3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盆地(向斜)东、西、南三面为高山、洼地组成的斜坡。地形和岩性均有利于地表、地下水的汇集和渗透。向斜西翼,山高坡陡,地表水系不发育,因此大气降水是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地表水和裂隙水补给为辅。大气降水主要通过溶隙、溶洞、漏斗、落水洞等直接渗入或灌入地下。在山坡地带,基岩,岩溶发育,浅部及地表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发育,极利于大气降水的渗入补给,雨后地表积水也能很快消失,渗入性极佳。

该区地下水迳流条件受地形和构造控制,在山坡地带岩溶水主要赋存于溶隙和溶洞中,由上向下作垂直运动(循环);在接近地下水面后作水平运动,汇入暗河支流,最后注入暗河形成管道流。

地下水的排泄受地形,构造和岩性控制,在地形低洼的沟谷中、接触界面、断裂带、向斜轴部倾没端等有利部位,岩溶水常以下降泉及暗河的形式排出地表,其中以暗河排泄为主。暗河自南西向北东穿过盆地。

该区岩溶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为马鞍山山梁一带,山坡地带为径流区,向斜倾没端, 矿区东侧暗河出口为排泄区,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三面补给一面排泄为主的水文地质单元,而矿区正好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径流排泄区。

2 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

2.1 采矿活动对地下水影响分析

(1)矿段位于盆地北部地带,地形低洼,有利于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汇集及排泄。采矿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径流区,主要含水层为岩溶含水层。采矿场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1694 m上,且设计露采的矿体资源储量赋存于主要岩溶含水层(地下水位埋深1719―1726 m)以上,因此,矿山开采不会对主要含水层造成影响。

(2)采矿活动会造成以采场为中心的露采范围内含水层被疏干,由于露采场最低开采标高为1734 m,因此采矿活动主要会使1734m以上矿体上覆的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基岩裂隙水含水层岩组(E2L1)和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层岩组(E2l2)含水层遭受破坏,使其地下水储量损失;同时由于矿坑排水疏干影响,采矿活动会使采区范围外山体汇水区内含水层水位下降。由于露采场过去已受到历史采矿活动的破坏,且其下游及附近无泉点出露,因此采矿活动不会影响附近居民村庄生活生产用水。

(3)由于矿石为氧化矿,无产生酸性矿坑水的条件,采矿活动一般不会改变原来地下水水质,对地下水水质无影响

2.2 废石渣对地下水的影响

废石成分主要为灰岩、石英正长斑岩,灰岩主要化学成分为CaO、MgO,石英正长斑岩岩石化学总体特征是低铁镁,富碱,尤其富钾,富SiO2,TiO2、FeO、MnO、CaO、Na2O含量偏低,K2O的含量明显高于Na2O,K2O/Na2O1.88-20.21。

从岩石主要元素含量来看,围岩中有害元素及重金属元素含量均偏低,淋沥液中主要是悬浮物过高。

排土场处于地下水的径流区。排土场地层上部为富水性较弱的第四系坡残积和洪积层(Q1Pe+al)和富水性较强的T2b岩溶水地层,地表水转入地下水过程中由于上部粘土层渗透性较弱(10-5cm/s-10-6cm/s),厚度较大,由于上部粘土层过滤作用,悬浮物吸附在上部地层中,因此废石渣淋沥液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

评价区泉点均在排土场影响范围外,故废石排放对泉点水质水量无影响。

3 小结

(1)矿区主要含水层为碳酸盐岩岩溶水含水层,地下水迳流条件受地形和构造控制,在山坡地带岩溶水主要赋存于溶隙和溶洞中,岩溶水常以下降泉及暗河的形式排出地表,其中以暗河排泄为主。

(2)采矿场位于区域水文地质单元的径流区,位于当地最低侵蚀基准面标高1694 m上,且采区位于主要岩溶含水层以上,因此,矿山开采不会对主要含水层造成影响。采矿活动会造成以采场为中心的最低开采标高1734m以上含水层被疏干,使其地下水储量损失。

(3)排土场处于地下水的径流区,地表水转入地下水过程中由于上部粘土层渗透性较弱,厚度较大,上部粘土层过滤作用使得悬浮物吸附在上部地层中,因此废石渣淋沥液对地下水的影响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