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医内外结合辨证施治面部色素沉着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医内外结合辨证施治面部色素沉着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研究中药内服结合中药微粉倒模术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临床疗效,寻求一种有效、绿色的治疗面部色素沉着的中医综合疗法。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单盲的研究方案,将符合纳入标准的67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中药内服及中药微粉倒模术治疗60天;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20天、40天、60天后色素程度、色素沉着面积的变化。结果:①皮损积分评定:两组患者治疗40天、60天后皮损各项积分变化在色素程度、色素沉着面积及总积分方面比较,均P

[关键词]色素沉着;中医药疗法;散剂倒模

[中图分类号]R364.2+3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11-1222-03

继发性色素沉着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尤其在IV、V型皮肤的深色人种中更为常见[1]。特别是近年来激光美容市场的发展,强脉冲光/激光治疗后引起的继发性皮肤色素沉着越来越多,直接影响患者的美容效果和满意度,另外,很多患者在服用或外用某些药物后也出现明显的色素沉着。虽然大部分色素沉着在发病后6~12个月会趋于变淡,但仍有相当部分色素沉着1年内仍持续存在,严重妨碍美观和患者的心理,需要积极治疗。目前,治疗色素沉着的临床方法常有局部外用脱色剂(如:氢醌、维A酸、皮质激素)、口服维生素C和维生素E、化学换肤术、激光光子治疗等,虽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副作用严重或价格昂贵的弊端,患者满意度低[2]。2007年4月~2011年2月,笔者采用自制的美白祛色素的中药微粉进行倒模,并结合辨证选用中药内服治疗面部继发性色素沉着,取得了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67例面部色素沉着患者,主要分布于面颊、颧骨、额部、上唇等部位。其中CO2激光剥脱后26例,痤疮光动力蓝光照射后色素沉着15例,Q开关Nd:YAG激光祛色斑13例,强脉冲光照射后10例,药物后色素沉着3例。患者的Fitzpatrick皮肤分型为Ⅲ~Ⅳ型,其中11例有轻度黄褐斑病史。随机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中药内服加微粉倒模者)和对照组(不做任何治疗,待自然消退),两组患者治疗前基本情况(性别、年龄、出现色沉的时间、色素沉着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1.2 治疗方法

1.2.1 中药微粉倒模治疗:清洁面部后,用离子喷雾器热喷5min后,用维生素E霜按经络及按摩理论进行手法按摩,清水洗净。取自制美白祛色素的中药微粉30g(过300目筛,主要成分包括白芨、白附子、白僵蚕、白蔹、丹参、当归、白茯苓、薏苡仁、珍珠粉等),加少许蜂蜜调匀,然后用温开水(水温在40℃左右)调成糊状,涂于面部成膜,并加盖石膏模约30min,待石膏模散热、凝固、冷却,除去硬模,将中药面膜清洗干净。隔天1次,10次/疗程,持续治疗3个疗程。

1.2.2 中药内服治疗:根据辨证施治原则选择中药内服治疗:①热郁血壅型:面部皮肤激光、光子术或用药后初期,出现局部皮肤肿痒,色素呈棕红色。治以清热解毒,养血活血,祛风止痒。组方:金银花15g,黄芩10g、野20g,槐花12g,紫草12g,知母10g,白蒺藜15g,丹皮10g,赤芍15g,丹参20g,生甘草6g;②肝郁脾虚兼气滞血瘀型:激光、光子术后或用药后局部结痂,脱痂后面部出现大片深褐色或黑素斑,无痛痒,表面稍干燥,无脱屑,伴精神疲惫,四肢乏力,心烦易怒,脉弦无力,舌质淡红,隐约可见瘀斑,苔薄白或黄。治以疏肝解郁,清肝化瘀,祛湿消斑。组方:柴胡l0g,白芍l0g,当归10g,生白术、猪苓各12g,茯苓15g,郁金10g,丹皮10g,白芷8g,白蒺藜15g,丹参20g,秦皮10g;③肾脾两虚兼气虚血瘀型:面部皮肤激光光子术后或用药后,出现局部结痂,脱痂后出现散在的大小不等的色素沉着,色素浅褐色,伴腰酸乏力。畏寒肢冷,神疲气短,舌质淡红或紫暗,脉沉细。治以健脾益气,补肾活血化瘀。组方:桃仁(打碎)6g,红花6g,白蒺藜10g,白芷10g,当归15g,北芪20g,赤芍、山药、茯苓各15g,生白术12g。1剂/天,水煎服,每周连服5天停2天,连续治疗60天。

1.2.3分组治疗:A组:面部护理及中药微粉倒模治疗;B组:不做任何治疗,待其自然消退。

1.3疗效评价标准:疗效评价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试行)》2002年版[3],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20天、40天、60天后进行拍照存档,临床结果评价基于治疗前后照片的对比,由同一位不参加本课题设计的医生进行,具体为:

1.3.1 以皮损总积分变化评定综合疗效,计算公式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具体如下:①临床痊愈:分值≥95%,皮损全部消退,症状消失;②显效:95%>分值≥70%,皮损大部分消退,症状明显减轻;③有效:70%>分值≥30%,皮损部分消退,症状有所改善;④无效:分值

1.3.2 临床症状评分:采用治疗前后照片对比进行症状评分分级记录治疗前后的皮损评分。总分由2项因素(色素程度、色素沉着面积)的评分合计而成,具体如下:①色素程度:0无色素沉着,3分淡褐色,6分黄褐色,9分深红色或红褐色;②色素沉着面积(cm2):0无色素沉着,3分≤5,510。

1.3.3 不良反应:判断有无不良事件(全身胃肠道反应、肝肾功改变,局部有无过敏反应等)发生。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根据数据情况分别采用参数和非参数检验法。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t检验,非等级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等级计数资料用非参数相关或独立样本的Mann- Whitney U检验,P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第20、40、60天后皮损评分各指标在色素程度、色素沉着面积及积分和分值方面比较(见表2),经非参数相关的Mann- Whitney U检验,两组患者治疗20天后各指标值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说明两组治疗经20天治疗后在各评分指标上没有显著差别。治疗第40天、60天后各指标值比较P

2.2两组治疗后总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后总疗效经两独立样本非参数Mann- Whitney U检验(见表3),提示两组有显著性差异,说明治疗组总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3不良反应:治疗组仅2例出现服药后恶心反应,调整服药时间为餐后30min,继续治疗未见反应。局部未见明显不良反应。

3 讨论

色素沉着是临床常见的一类损容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和心理。诱发皮肤色素沉着的因素很多,常见与外伤后炎症刺激、局部皮肤营养不良、紫外线照射、性激素水平变化、精神因素、某些劣质化妆品、药品、化学物质等刺激有关。目前继发性色素沉着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当皮肤上皮细胞受损或功能低下时,皮肤中的巯基会减少,酪氨酸酶受巯基的抑制会降低,从而酪氨酸酶活性增加,使黑素生成增多,而导致皮肤发生色素沉着[4]。另外,紫外线照射过度也可使酪氨酸酶活性增加,黑素生成增加。精神因素可使下丘脑-垂体系统过多的释放促黑素细胞激素使皮肤颜色加深[5]。

近年来,笔者根据中医辨证施治采用中药内服结合中药微粉石膏倒模的方法,对面部皮肤继发性色素沉着患者进行治疗,观察发现中医综合治疗对面部色素沉着效果显著。《诸病源候论》曰:“面黑皲者,或肌腑有痰饮,或皮肤受邪,皆乏血气不调,至生黑皲。五脏六腑,十二经血,皆上于面。夫血之行,俱荣表里,人或痰饮渍脏,或腠里受风,致血气不合或密或浊,不能荣于皮肤,故变生黑皲。”因此,笔者将激光、光子术后或用药后皮肤继发色素沉着根据局部皮损表现分为三期:即早期热郁血壅型、中期肝郁脾虚兼气滞血瘀型、后期肾脾两虚兼气虚血瘀型,进行辨证论治选内服方。另外,在早期皮损较红时除了选用清热凉血药外还加入了能吸收紫外线的具有防晒作用的黄芩、槐花等中药减少紫外线对酪氨酸酶的影响;中期注意加入柴胡、郁金等疏肝理气药,调节精神因素的影响;后期加入桃仁、红花行气活血药,加快皮肤黑色素代谢。采用入肺脾胃经为主的药物外用,其中所含有的丹参、当归能活血祛瘀,具有较强的酪氨酸酶抑制作用[6],白芨、白蔹、白茯苓、薏苡仁有美白润肤的功效;僵蚕、白附子可祛经络中之风痰湿邪[7];珍珠粉美白祛斑、促进皮肤再生功能。诸药合用,通达气血、祛斑增白、滋养肌肤。结合石膏倒模,随着石膏模发热、冷却、凝固的理化作用,使药物维持和巩固,在发热过程中皮肤温度升高,加强了皮肤血液循环及淋巴循环,毛孔和汗孔张开,促使外敷中药超微粉的吸收;另外石膏倒模可以有效减少中药外用的过敏反应。因此,采用中药辨证施治内服结合中药超微粉石膏倒模对面部继发性色素沉着的治疗效果理想,且经济实惠,简单安全,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余文林,李勤,曾东,等.黄种人皮肤色素性疾病激光治疗的现状[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09,20(10):624-628.

[2]Taylor SC,Burgess CM,Calhnder VD,et al.Post-inflammatory hyperpigmentation:evolving combination treatment strategies[J].Cutis,2006,78:6-9.

[3]郑筱英.中药新药临床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299.

[4]江湧,林子豪,何清澜,等.皮肤治疗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52-157.

[5]曹汝智.中西医结合皮肤美容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00:16-22.

[6]高学敏,党毅.中医美容学[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69.

[7]敏涛,李莉文.当代中医药美容妙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232.

[收稿日期]2013-05-13 [修回日期]2013-0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