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追求人性的语文课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性质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人文性,主要体现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即“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提高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而人文素养的提高需教师在指导学生理解、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与培养语文能力一同进行,不能分裂开来。
一、从“导入情境”中渗透人性
《诚实和信任》一文讲了一个故事,“我”一天深夜驾车回家,有雾,能见度很低,转弯时碰到了停在路边的一辆红色小轿车,碰碎了左侧反光镜,主动留下通讯地址,最后两人友好地解决了问题,让我们认识到“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是诚实和信任”。新授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讲《曾子杀猪》的故事,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你们觉得曾子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感悟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我们必须从小诚实守信。
通过这样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动机,调动学生的内心积蓄和隐埋的情感,从而认真地去阅读、体会,去认识诚信在当今市场经济社会关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实现思想的升华。
二、从“精读感悟”中渗透人性
1.以师情激生情
教师表现出来的鲜明爱憎,会深深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思想感情和教师产生共鸣。一位老师上《沙漠中的绿洲》,总结课文时,她为阿联酋人民不屈不挠、热爱生活、为美化家园所表现出来的执著精神深深地鞠了一躬,她让学生理解了老师的用意:体会课文思想的精髓――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执著热爱。
2.以形象助理解
文章的思想性是蕴含在精心组织的字里行间的,所以语文的思想必须通过感悟具体的情节、人物、事件来实现。教学《九色鹿》一文时,引导学生从文中找出表现调达为人的词语:见利忘义、背信弃义、恩将仇报等,然后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每个词义在文中的具体体现,让学生感受到调达灵魂的肮脏。
3.以读演促升华
有感情地朗读,能把文中内在的深刻含义和丰富情感表达出来。而有些课文如《公仪休拒受礼物》,剧情性强,表演相对容易、方便,可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和参与,把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自己的价值取向产生联系,把自我转化为文中人物,在迁移中完成对思想的洗涤。
三、从“知识拓展”中渗透人性
丰富的课外阅读不仅有利于知识、技能等诸多方面的积累,更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如学习《老师,您好》后,可进一步引导学生收集赞颂老师的诗、名言,举行诗歌朗诵会,用优美的文学作品去熏陶自己的心灵,进而加深对老师的爱。
又如在讲授《负荆请罪》一文后,可引导学生去收集阅读有关廉颇和蔺相如的历史故事,在课外阅读的基础上,正确认识诸如“公平”竞争与精诚合作、进取与功利等问题。让学生能够识别“社会现象”中的优劣、美丑,从而树立自我追求的优秀人格品质偶像,并不断、逐步地完善自我。
四、从“实践活动”中渗透人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开展广泛的课外活动,发展的学生个性、特长,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活动课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由的氛围以及话题选择的自主性,轻松愉悦的氛围能让学生打开心扉,而自主性的话题更能让学生畅所欲言。“把两个苹果交换,每个人仍只有一个苹果;把两种思想交换,每个人就具备了两种思想。”这种活动,是心灵对话、思想交流和碰撞的过程。
如在教学《采访环保专家方博士》一课后,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家乡环保现状调查与分析”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进社区,深入居民家庭,了解家乡的各种环境污染问题并进行讨论,寻找解决的方案。在班上可以举行争当“环保小卫士”“争当文明卫生小队”等一系列的活动,还可以开展一些环保专题活动,如“保护母亲河”“节约地球自然资源”“保护我们共有的家园”等等,使学生养成“从小做起,从我做起”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道德品行。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渗透人性教育从根本上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统一,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而语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为基础,才能成为有源之水,源远流长,发挥语文育人的作用。因此,我们都应继续认真、深入地学习新的课程标准,正确把握语文教改的方向,领悟新课改的真谛,树立正确的教育价值观、人才观,充分挖掘语文课程的教学资源,为每一位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 江苏省溧阳市横涧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