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管理的现状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校后勤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学校教学工作、科研工作和师生员工生活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本文从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历史发展、应用模式出发,对比发达国家的后勤社会化发展情况,指出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空间。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改革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3)02-0023-1.5
高校后勤在高校发展中担任着为教学、科研和师生员工生活服务的重任,在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中为高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勤部门的职责涵盖多个方面,为了行使其职能,必然对人才、资金、物资有相应的需求。随着近年高校的普遍发展,后勤服务涵盖范围逐渐增大,而各类资源的供需矛盾也逐渐凸显、加深。后勤部门为了加强管理,按照职能或其他原则划分次级机构,加大组织内部精细管理和增加管理层次已是必然,但这与社会上从粗放管理向集约型管理转变的大环境相违背。因此,能够节约管理成本,节省人力资源,最终能够促进院校教育教学全面发展的后勤社会化管理便应运而生了。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概念和历史
上个世纪末我国开始进行高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十几年间取得了重要成果,它打破了原先封闭式的校园后勤服务生产和管理模式,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全国范围内基本实现了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符合高等教育特点与需要的新型高等学校后勤工作体系。
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这个概念是针对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各个高等学校自成体系,与社会隔绝、学校办社会、后勤小而全的状况而提出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是指后勤管理部门既与高校相分离、又与高校相结合的一种状态。具体来说它包括:服务主体的多元化,既有国有资金的投入,又有社会其他资金的广泛参与;提供服务的商品化,即实行不同程度的有偿服务、微利服务;服务过程的社会化,即分工协作、联合采购、专业化生产;服务人员的社会化既可以是校内原有的后勤职工、临时工,也可以聘请校外有专业技术特长的技术工人。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应用模式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后勤服务不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是作为一种产品参与到市场交易、换取必要的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中。这与传统的福利型高校后勤服务有着本质的区别。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办学的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高校后勤服务从“福利型”向“商品化”的转变,极大地推动了高校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配制度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随着高校的不断改革,后勤社会化管理模式也经过尝试、探索,摸索出了四种各具特色的模式。
(一)独立法人模式
它是指后勤与行政分离时,或以学校固定资产和后勤积累为注册资金,或以现金为注册资金成立后勤服务公司。学校继续保留相应的职能部门,代表学校对后勤进行“规划建设、质量监控、经济核算、组织协调”。这种模式实现了事业企业分开,两权分离。
(二)社会企业投资与管理模式
以学校后勤市场为资源,吸引社会企业来投资建设和经营后勤服务设施,并以市场竞争机制来保证服务质量。这种模式可以使学校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教学设施的建设上,以快速提升学校的教学和招生能力。
(三)后勤托管模式
指由学校通过银行贷款等方式自筹资金建设后勤设施,然后再用招标的形式将后勤设施托管给校外的专业的后勤服务企业来经营管理。这种模式使学校从后勤琐事中脱离出来,同时又享有后勤设施的部分所有权。
(四)高教园区后勤资源共享模式
指在建设高教园区时,划出一块相对集中的土地,由一家实力较强的单位集中建设多所高校的后勤设施。
三、国外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模式和经验
虽然在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和高校教育发展历史等方面,国外高校后勤运作与我国存在许多差异,但他们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运作模式和经验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借鉴意义。
英美两国往往在学校设有专门后勤事务管理机构,校方直接参与后勤事务的运作。参与方式多种多样,学校举办和社会上第三产业举办均有。
法德的高校后勤管理则社会化程度较高,由专门机构负责后勤事务。这种机构通常是具有行政性质的国家公立机构,分国家和地区两个层次,承担大学生住宿、用餐、发放助学金等事务。
日本的社会第三产业对高校后勤的参与程度很高,政府对此产业也有类似免税和低税的照顾政策,这类公司通过竞争来争取学校的后勤业务,给了高校的主管部门较为宽泛的选择空间。
四、我国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的发展空间
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管理处于逐渐完善的摸索阶段,目前已有一些模式应用在实际工作中,但是相对发达国家,还是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的社会第三产业发展不完备,还无法担当高校后勤社会化的主体责任。国家对高校后勤的政策尚不清晰,没有明确的减免税收等政策,对这一产业的发展也没有激励机制。
(二)我国高校后勤长期以来由于经费来源单一,消费封闭型运作,缺乏足够的市场竞争,后勤社会化管理的发展还相对缓慢,在人力、物力、财力和资源利用上的配置都不够理想。
(三)虽然我国高校近年来进行了多种改革和尝试,但是高校后勤服务还是没有和大学本身分离,无法完全实行企业化管理。这种模式的改革还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努力和配合,在不断的尝试中摸索出更加适应我国国情,为学校师生提供更好服务的同时能够为高校降低成本的新模式。
【作者简介】刘建才: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 吴颖峰: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 仝瑶瑶:女,硕士研究生,防疫员,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后勤管理综合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