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英语阅读中的认知过程及其教学设计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英语阅读中的认知过程及其教学设计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阅读是人们通过视觉感知语言符号获取书面信息的行为,也是人们书面交际活动的基本形式,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设(1985),语言习得的唯一途径就是通过理解或接受可理解性输入。我国的外语教学是在汉语的环境中进行的,缺乏自然习得语言的社会环境,“听的输入渠道显得不够宽泛,语言输入便更多地依赖于课堂教学以及学生课外广泛而有效的阅读”(章兼中俞红珍,英语教育心理学,1998:140)。我们认为:有效的英语阅读教学应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而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

一、阅读理解的认知过程

现代认知心理学通常认为理解语言的过程分为三个阶段(乐国安,2001):言语知觉阶段;语言分析阶段;利用阶段。Carroll(2000:47)在《语言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人脑信息加工系统的工作模式:首先,来自外界的信息通过视觉或听觉的刺激进入感觉记忆,同时激活存储于永久记忆中的有关知识和技能,并对信息进行认知加工,进入工作记忆。结合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笔者将英语阅读理解诠释为以下三个认知阶段:符号知觉阶段;信息的认知加工阶段;利用阶段。

1.符号知觉阶段。读者通过眼睛的运动识别语言信息的组成单位。1965年廷克尔(Tinker)做过一个关于善读者与不善读者眼动的比较试验,发现眼停是依意群和节奏进行的,阅读中视觉的肖像表征可以达到一行中大约20个字母(约3―5个词)的范围,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能对几个词同时进行平行加工。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应该重视对意群和节奏的训练,使外语学习者的眼停由逐字逐词上升到更大的语言单位,并逐步达到自动化的水平。

2.对信息的认知加工阶段。阅读的关键在于理解作者通过语言符号所要表达的思想与意图,它需要读者超越语言符号,并将其与自己的知识、经验相联系进行思考、判断、推理、印证和修正,赋予语言符号―定的意义。常见的书面符号信息的加工过程有“自下而上”(强调把材料作为信息输入,阅读者从字母和单词的辨认开始,不断进行信息组合,完成阅读活动)和“自上而下”(阅读者根据本人大脑中已有的句法知识和语义知识对阅读材料进行预测,并在阅读过程中加以证实和修正)(Goodman,1967;Smith,1971)两种模式。鲁姆哈特(Rumelhart)1977年提出交互作用模式,即“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互作用模式,也可称为图式理论模式。

3.利用阶段。上文所提到的Carroll(2000)信息加工模式还表明:在阅读时,阅读材料中被辨认的和与认知活动有关的信息进入读者大脑的工作记忆,一部分信息会消失,一部分则会与永久记忆中的信息重新组合,经过同化作用,这些信息将作为新的知识结构存储于人的大脑中,这便是阅读过程中的利用阶段。

二、英语阅读课的教学设计

根据上述阅读理解过程中的三个认知阶段,笔者就英语阅读课的设计提出以下建议:

1.阅读前的准备。教师应合理选择阅读材料,即注意语言的真实性、可理解性和题材的广泛性,并兼顾知识性和趣味性。在导入新课时,教师应运用启发手段,如问答、讨论等引入本课的话题,让学生适度了解话题内容,这有助于增加读者的背景知识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材料。问答和讨论旨在激活学生永久记忆中相关的知识网络,激起他们阅读的兴趣,使他们产生阅读的愿望和作好阅读的心理准备。教师还应该给学生一个确定的目标或任务,这有助于学生对阅读实施监控。

2.阅读中的活动。首先,教师要注意精读与泛读相结合。精读是引导学生进行以获取内容为目的的阅读活动,它有助于学生巩固所扩大的词汇及语言知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能力和阅读技巧;泛读主要是通过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技巧,如缩短眼停时间、扩大视幅、减少或者杜绝眼睛的回跳以及训练眼睛只作选择性停留等来提高阅读速度,增大阅读量。其次,无论是精读还是泛读,都应注意培养学生进行整体性阅读。作者往往通过整篇文章的构思、布局向读者传授知识和信息。最后,教师应结合课程内容设计相应的练习以培养学生的元认知策略能力。

3.阅读后的活动。学习外语的最终目的是运用所学的语言进行口头或笔头的交际,而听和读是语言输入的重要手段。教师应该提高对英语阅读材料的利用率,设计一些言语输出活动,如缩写、改写、续写课文或其中的一段;要求学生对文章内容进一步归纳,对话题中心、写作意图等进行讨论,对语篇结构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复述课文;课文情景下的角色扮演;围绕作者观点的正、反方辩论等。

(作者单位: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