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慢性糖尿病社区预防干预效果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探讨慢性糖尿病社区预防干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服务站慢性糖尿病患者8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进行社区预防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控制,观察两组干预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糖尿病; 社区预防干预; 效果
糖尿病是指血中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引起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导致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1],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糖尿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心、脑、肾、眼、皮肤、神经等器官受损,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而必须加强对糖尿病的治疗和干预。为了探讨慢性糖尿病社区预防干预效果和价值,本文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6月-2012年6月本社区慢性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进行社区预防干预,男25例,女15例,年龄44~80岁,平均(56.24±10.34)岁,病程4个月~18年,平均(10.4±2.5)年;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控制,男26例,女14例,年龄45~78岁,平均(57.01±11.32)岁,病程5个月~19年,平均(10.8±2.6)年;本组患者中有部分患者存在糖尿病并发症,其中糖尿病肾病8例,视网膜病变7例,脑中风1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等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诊断标准 (1)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2],FBG≥7.0 mmol/L,2 hPBG≥11.1 mmol/L;(2)临床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3)排除严重心、肝、肾疾病和精神异常患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血糖控制,观察组采用社区预防干预。预防干预内容如下。
1.3.1 健康教育 (1)对糖尿病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资料,定期检查患者的健康状况;(2)定期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定期向患者发放相关健康教育的资料,可采用小册子、宣传画等形式;(3)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并督促患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3]。
1.3.2 饮食和运动指导 (1)饮食指导:要严格控制饮食,按照少量多餐的原则,控制总热量,可根据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酌情加减,并多食蔬菜、豆类食品等,严格控制血糖水平;(2)运动指导:要进行必要的有氧运动,以消耗血糖来增加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运动要循序渐进,可在餐后1~2 h内进行[4]。
1.3.3 心理干预 由于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病,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血糖会导致病情反复发作,患者会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不利于患者的康复[5]。因而社区医务人员要加强与患者的沟通,根据患者的心理特征进行有效的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压力,让患者能够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早日康复[6]。
1.3.4 药物治疗 (1)在饮食和运动不能控制血糖时,可采取口服降糖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取不同的治疗药物,对于严重者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胰岛素治疗;(2)有效治疗患者的并发症,采取有效措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7]。
1.4 观察指标 (1)治疗前后血糖水平变化,包括FBG、2 hPBG和HbA1c;(2)不良行为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不良行为包括不规律服药、缺乏运动、高热量饮食等;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足、糖尿病肾病等[8]。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两组血糖水平变化比较 两组治疗后FBG、2 hPBG、HbA1c比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
2.2 治疗前后两组不良行为改善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后不良行为改善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上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生率越来越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治疗,会引起致心、脑、肾、眼、皮肤、神经等器官受损,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因而必须加强对患者的治疗和干预[9]。
本研究中采用社区预防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指导、心理干预、药物治疗等措施,比常规血糖控制更能够控制血糖水平,在不良行为改善率上明显高于常规血糖控制,在并发症发生率上明显低于常规血糖控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对慢性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干预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血糖水平,改善患者的不良行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效果显著。
参考文献
[1]张翔.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和早期干预[J].中国现代医生,2012,47(22):133-134.
[2]张爱芳.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遵医行为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12,4(1):47-48.
[3]林英,杨柯.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影响[J].四川医学,2011,29(6):667-668.
[4]陈丽斌,朱敏.2型糖尿病患者健康教育行为干预效果的调查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2,47(34):28-29.
[5]巫晓蓉,陈素文,陆晓伟.糖尿病遵医行为与糖尿病控制率的相关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2,10(14):60-61.
[6]陈孜慧,赵旭东,徐玉善.从两种评定方法的差异看糖尿病患者的依从性特点[J].昆明医学院学报,2010,2l(4):66-68.
[7]沈景红,韩秀苓,任捷,等.糖尿病危险因素行为干预效果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0,8(8):36-38.
[8]武阳丰,谢高强,李莹,等.中国部分中年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现况调查[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1,7(8):27-28.
[9]韩小丽.某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筛查情况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1,8(12):20.
[10]梁小兵.社区居民糖尿病认知调查及健康教育效果评估[J].医药论坛杂志,2010,7(3):80.
(收稿日期:2013-03-26) (本文编辑:王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