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我国利率波频增大的经济效应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由于目前我国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依然很大等因素的影响,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对利率进行频繁的上调。利率的波频增大显示出政府运用利率这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的决心。如此频繁的利率波动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一定的经济效应分析。通过分析,对消极效应引起警示,使积极效应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利率;波频增大;积极效应;消极效应
一、央行利率频繁波动的原因
2007年央行不断调高利率,就是想通过利率的杠杆作用来抑制经济过热的状况。由于我国物价水平总体居高不下、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很大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央行加大了利率调控经济的力度,利率的波动频繁显示出我国运用利率这种货币政策工具调控经济的决心。2007年存款基准利率、贷款基准利率分别为:2.79%、6.39%(3月18日);3.06%、6.57%(5月19日);3.33%、6.84%(7月20日);3.60%、7.02%(8月22日);3.87%、7.29%(9月15日);4.14%、7.47%(12月21日)。
明显看出,在半年的时间(3月18日到9月15日)里央行的利率平均1.2个月调整一次,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因此,有必要对如此频繁的利率波动进行一定的经济效应分析。
二、利率波频增大的积极效应
1.利率市场化倾向增强
利率市场化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政策选择。中国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于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高资金利用效率,更好地发挥市场功能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目前国家根据经济形势的需要对利率进行频繁的上调,主要是因为:
(1)我国的物价总水平仍然较高。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2007年2-11月的数据为:102.7、103.3、103.0、103.4、104.4、105.6、106.5、106.2、106.5、106.9,由于2月比去年同月上涨2.7%,3月利率上调,以抑制消费过快增长;针对CPI上涨趋势,5月、7月、8月、9月四月不断上调利率,9月CPI出现回落的势头;由于10月、11月的CPI仍然上涨,央行12月继续上调利率。可清楚地看出利率随市场需求调整的情形。
(2)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仍是央行目前主要的关注重点。由于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速较快,央行连续上调利率,以控制投资规模的增长,所以加大了利率上调的频率。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称,2007年前三季度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7%,比上半年下降0.2个百分点,这说明不断上调利率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
从上可知,利率的波频增大主要是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而做出的相应调整,说明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倾向增强,这与我国政府实行的利率市场化方向是一致的。
2.加强了企业的利率敏感度
经验证明,我国企业对利率的敏感性较小,企业投资一般不会因利率升高而出现过度的减少。针对目前频繁波动的利率,又将会对企业的利率敏感度产生怎样的影响:首先,频繁上调的利率使企业的投资成本不断上升,从而使企业的盈利有下降的趋势,经营效益的下降必然使企业对利率的波动敏感起来;再次,频繁波动的利率使财务人员在筹措资金时必然考虑资金成本的变动问题,从而加大了财务管理的难度,这种情况自然也会加强企业对利率的敏感度。
企业投资与利率及利率敏感度的关系可用公式表示为:I=I0-bi,其中:I 为投资额,I0为初始投资,b为利率敏感系数,i为利率。
由于以上分析,当前利率的频繁波动将加大b值的大小,由此I(投资)值的变化在我国利率频繁上升的背景下,又将因为利率敏感度的增加而出现较大的减少。投资规模的减少,可以缓解我国目前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快增长,特别是房地产投资过度增长的状况。
频繁上调的利率加强了企业的利率敏感度,刺激企业投资需求发生较大的缩减,对防止经济过热的局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利率的波频增大改善了我国企业利率敏感性较小的状况,使国家在利用利率的杠杆作用调控企业的投资规模时,能够进入良性的经济运行轨道当中。
三、利率波频增大的消极效应
1.银行经营效益更具不确定性
银行作为社会资金的管理者,利率的变动将直接在银行系统有所显示。频繁的利率波动将使银行经营效益更具不确定性。银行业的利润主要来自存贷利差,另外,目前的流动性过剩也使银行资金实行投资多元化业务,而利率的频繁波动将给银行业的经营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从而带来一定的利率风险。这种风险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利率的波频增大使得随利率浮动的那些银行资产或负债出现价格的频繁波动,银行的利差收益出现不确定性;其次,频繁的利率变动使银行不能有效地实施资产负债的未来管理,从而影响了经营效益;再次,利率的不断上调使银行业的投资业务出现波动,影响银行的多元化投资经营收益。从以上可知,银行在不断上调的利率背景下,应积极实施有效措施以适应新变化来提高经营效益。银行业需要通过改进管理技术和完善内部管理来防范利率波频增大的风险。
2.消费预期的不确定性
利率对消费的影响:低利率能促进消费;高利率会促使人们推迟消费,因为把钱存入银行会获得利息。我国目前为防止经济过热而不断调高利率。当前利率的波频增大,对消费者的消费预期会产生不确定性。研究动态经济模型的理性预期理论学者约翰・穆斯认为,预期分为三种类型:第一种为静态的预期―将前期的变量作为当期变量的预期;第二种为外插型预期―根据前二期的变量实际值持续上升的事实,有些人预期该变量将会继续上涨,又有些人预期它将转为下跌;第三种为适应性预期―将前几期对该变量的预期加权平均以形成当期对该变量的预期。穆斯的理性预期理论是动态的预期理论,我国目前利率的频繁波动可用该理论加以说明。消费者对当前我国利率的预期以上三种情况都有所表现:静态预期使得消费者认为当前的利率水平将持续稳定下来,进行适当的消费结构调整后,消费心态将比较平稳;外插型预期对我国来说,当前主要是认为利率水平将继续上升;适应性预期将前几期对利率的预期加权平均的结果是利率水平还会按一定的百分点上调。从以上的分析可知,消费者理性预期的结果有两种趋向:一是,利率水平会继续上升;二是,认为利率将保持当前的水平。第一种预期结果的趋势可用2007年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个月回落来说明。由于预期利率会继续上升,消费者增加储蓄、推迟当前消费。就第二种趋势而言,目前是很有市场的,此类预期者一般会持观望态度,若一个月后利率没有再上调,他们会保持原有的消费习惯。从2007年 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比去年同月上涨6.5%(9月是6.2%)可说明这批观望者目前已经成为消费的实际行动者。由于消费预期的不确定性,使央行调整利率的政策工具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3.房贷者的心理压力增大
我国不断上调利率原本主要是为了使物价基本稳定、抑制投资过快增长,却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贷款购房者的负担。贷款利率的不断上调,直接增加了购房者的使用成本,利率频繁上升使购房者的心理压力增大。随着消费者贷款购房的负担不断增加,频繁上升的利率也增加了对未来加息的预期,使购房者的心理压力逐渐增大。这种心理压力主要产生以下效应:一是,利率的不断上升使目前准备贷款购房的消费者变得更加慎重;二是,已经处于贷款阶段的消费者会出现提前还款的倾向,以此来减少利息支出;三是,对未来加息的预期则可能增加现期购房者的人数。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频繁上调的利率在抑制住房需求的同时,也使现期购房者的消费人群有增大的迹象。所以,对住房需求的影响呈现出不确定性。另外,利率频繁上升购房者提前还贷后,房贷者的债务支出比例与原来的家庭支出发生了较大变化(因为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可能会给家庭生活质量带来明显的影响。另外,房贷者心理压力增大对宏观经济总的影响还需时间来看其发展趋势,本文仅点出其消极方面,以引起一些警示。
4.加速了国际投机性资本的流动
我国长期实行的低利率政策,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利率差别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际游资的流动。但目前如此频繁的利率波动则会诱使国际投机性资本的流动。利率差异理论认为,利差是影响国际资本流动的决定因素。国内外利差的不断变化将趋使国际资本为获取利差收益而流动增加。在利率波动频率增大的情况下,国际资本特别是投机性资本在一国大量频繁进出会造成资本流向的转变,资本流向的突然逆转会产生流动性不足的流动性风险。当我国大量的资本流入突然转为大量的资本流出时,由国际资本流入吹起的经济泡沫便会破灭,这直接导致了经济的低落,银行系统出现挤兑风潮和无法收回的呆账,即使国家采取了挽救措施,政策的时滞性也使经济的复苏需要相当长的时间。
因此,利率波动频率的增大使国际投机性资本有可乘之机,在利率的波动期内投机性资本会频繁进出,从而加大了国际资本的流动性风险。各方面对于这一点应予以充分的关注,以防止投机性资本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冲击。
作者单位:沈阳化工学院经济管理分院
参考文献:
[1]杨锦.近期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的现状分析[J].商场现代化,2007,1:364-366.
[2]刘克.国际金融[M].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