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音符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音符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教育部新课改的逐步实施和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深入,小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开始引起了广大中小学教育管理部门和任课教师的关注。对此,拟从小学音乐教学实际出发,浅谈如何做好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审美能力训练,力争让“音符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审美能力

审美教育又称美感教育,是指通过音乐教学中美的音色、美的和声、美的节奏、美的旋律构成美的艺术形象,进而通过对优秀音乐作品的演奏、演唱、欣赏等教学活动,将受教育者带进一个真、善、美的艺术殿堂。《义务教育小学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应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程的根本价值也在于通过聆听、表现音乐和相关的音乐创造活动,培养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审美观形成的初始阶段,良好的音乐教学能够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素养,对此,笔者就当前教学实际浅谈如何做好小学音乐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期对今后的音乐教学水平提升提供有益的经验。

一、关注情境创设、激发审美情趣

处于6~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感知美、表达美的能力尚待开发,因此,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审美情趣十分重要。从多年的教学经验来看,激发小学生审美情趣的方法有很多,而笔者认为,语言与音乐穿插结合的方式最为有效。具体来讲,就是要善于创设美好的音乐情境,以语言故事穿插的形式帮助小学生聆听乐曲、感知乐曲。在课堂引入阶段,任课教师应当坚持以音乐引导为主,语言讲解为辅。笔者认为,在今后的音乐课堂上,应当坚持音乐贯穿的方式,引导小学生自我体会和自我感知。每一个人对于乐曲的理解和情感发散不尽相同,所以,不论在音乐教学还是在音乐鉴赏中,都应坚持以乐曲贯穿、以节奏律动、以语言配合的方式,通过音乐情境的创设帮助小学生提高情感的自我感悟能力和美的自我鉴赏能力,进而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音乐故事的穿插也十分重要。小学音乐教材中音乐作品的题材广泛,其中所蕴涵的文学内涵也十分丰富,因此,任课教师应当及时地把握音乐内容,寻找相关的文学故事,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地体会乐曲中的美,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又提升了学生自身对“美”的理解,进一步激发了审美的情趣。

二、重视个性发展,拓展审美空间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发展的个体,有着不同的领悟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既应当从班级整体看到学生的共性,又应关注每一名学生的个性。尽量在教学中使每一名学生的音乐潜能和审美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小学音乐课堂是一个挖掘潜能、普及美感的地方,但学生的音乐天赋不同,对于美的感知亦不相同,音乐天赋较高的学生,教师应当善于引导和挖掘,尽量为其提供促进长远发展的契机,但对于天赋较低的学生,教师也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美学教育为主,通过带领其参与音乐活动,接受音乐教育获取美的熏陶,以美怡心、以美导行,促进其人格和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小学音乐教学不只是一个单纯的专业知识的传授过程,而是一个隐性的德育教育过程,只有把握个性,才能真正做好审美教育。

在全面地了解了每一名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音乐天赋之后,任课教师可以进一步地拓展审美空间,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小学阶段的文化课学习压力较小,应当把握住这一有利条件,尽快地对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行拓展。在课堂教学之外,教师可以组织各种音乐兴趣活动,如合唱队、乐器小组,为有音乐天赋同时又爱好音乐学习的学生提供渠道和帮助,进一步拓展其音乐审美的空间。总而言之,小学音乐教师既应是园丁,又应是伯乐,既要全面地把握学生整体的音乐审美教育,又要挖掘个体学生的音乐天赋,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音乐教学是小学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和有效方式,只有从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实际出发,制订可行的教学培养计划,运用多样的教学培养模式,全面把握,具体落实,抓住审美教育的关键所在,才能真正发挥小学音乐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实际作用,让学生通过音乐感知世界的真、善、美,真正做到让“音符润泽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张禹.浅论小学音乐审美教育与培养时代意识[J].才智,2011(6).

[2]刘娅.浅谈音乐审美教育[J].成功:教育,2011(6).

[3]陈华.强化音乐审美,重视个性发展[J].群文天地,2011(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湖塘桥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