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文章通过对课程标准的研究,论述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建设的基本原则,界定了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课程标准;应用性

一、标准与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

近几年来,对于标准的研究越来越多,如质量标准、物流标准、安全标准等,“标准”通常被解释为:一是衡量事物的准则;二是本身合于准则,可供同类事物比较核对的事物。根据这个定义,“课程标准”应该是衡量与课程有关的事物的准则,如衡量课程的内容、课程方案、课程组织与实施、课程教材、课程评价等的准则。目前,在许多高校中都展开了关于该方面的研究。从国外关于课程标准的发展状况来看,许多国家或地区已经建立专门的研究机构。

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是指规范或衡量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准则或尺度,是确定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其制定依据是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学生需求的特点及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的岗位规范标准,确定物流管理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制定核心课程标准,从而保证课程标准系统性与应用性。

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原则

第一,系统性与规范性原则。一方面,物流管理课程标准的建设是在物流管理专业建设这一大系统中课程建设子系统中的一部分,它必须紧紧围绕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设计核心课程,并建设核心课程标准,这里的核心课程既包括理论课又包括实践课,系统地涵盖《物流学概论》、《采购管理与库存控制》、《物流市场营销》、《物流运筹学》、《运输学》、《仓储与配送》、《供应链管理》等所有核心课程;另一方面,每门课程标准的设计也具有系统性与规范性,根据课程建设目标系统地设计课程标准的具体内容,从课程描述到课程目标、从课程内容到课程实施与考评,环环相扣,层次清晰、内容规范、系统。

第二,实践性与应用性原则。课程标准的设计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课程标准的制定应以能力为核心、项目为导向,根据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群的岗位规范标准来进行设计,把课程纳入专业环境中进行系统的思考,了解该课程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使得按照该课程标准讲授的课程对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有所帮助,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及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学生将来的实际工作提供帮助。

第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原则。课程标准就是要给出该课程的具体教学目标,也就是说学完这门课程之后,学生应该知道什么,知道到什么程度;应该会做什么,会做到什么程度以及如何评价这种程度。因此,课程标准的制定一定要规范、具体、详细,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能从课程标准中获得本课程具体内容、掌握的深浅程度、具体的考核方法,从而指导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使得师生双方都能够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完成各自的任务,具有较强的操作性。

第四,创新性与科学性原则。首先,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设计的理念科学先进。它打破了传统的完全按照理论体系设计课程内容的思路,而是从培养目标就业岗位群的实际出发。其次,知识体系密切结合物流管理实际的最新发展,把先进的物流管理方式、方法渗入到教学中,做到教学内容适时更新。再次,考核方法根据不同课程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进行改革,更加注重理论知识的灵活掌握和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创新性地构建考评体系,实现本课程的建设目标。

三、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建设内容

根据上述设计原则,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课程描述。课程描述包括课程定位、课程学习要求、课程整体设计思路等内容。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设计的总体思路是:以物流管理专业的社会需求为导向,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与就业岗位特点,在职业标准基础上,基于实际工作场景、实际项目导向的办学模式,建立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体系,构筑物流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标准及相应的评估体系,从而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第二,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设计目标是指学完本课程后学生应达到的基本要求。应根据物流管理专业就业岗位群涉及到该课程的工作任务而设计。分为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总体目标是指学完该课程后学生应达到的总体水平,是对学习该课程的预期结果的综合概括;具体目标包括专业知识目标、专业能力目标、方法能力目标等。

第三,课程内容。课程内容包括总体内容、具体内容、课程重点、难点等。课程总体内容是对本课程的总体概括,明确本课程的内涵与外延;课程具体内容可根据工作任务、课程建设目标具体设计课程的知识模块、要求及详细安排等;课程重点、难点的设定是为了教师在授课时能够很好地把握中心内容,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

第四,课程实施。课程实施主要包括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环境、教材的开发与选用、课程教学组织等内容。在课程标准的制定过程别注重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与创新,在教学环境中,从实习场所与设备方面进行描述,提出实现本课程所必备的校内外实习实训条件;在教材选用与开发方面,优先选用规划教材与获奖教材,以任务或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注重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注重教学效果。

第五,教学评价。主要指学生对本门课程掌握程度的评价。应注重把教学过程评价与期末评价、理论知识掌握评价与实际应用能力评价相结合。教学过程评价主要由平时作业成绩、出勤、课堂表现、小组讨论等方面构成。

四、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实施建议

第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注重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中,真正熟悉和了解物流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与流程并能够把这些工作任务和流程很好的应用于教学的教师还很少,因此,应该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培训,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与水平,鼓励教师从事教学研究,积极采用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好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课程教学的组织工作,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这是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实施的前提与基础。

第二,加强工学结合,实现校企合作。课程标准的建立是在物流管理专业岗位需求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因此,本着高等学校为地方服务的精神,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实施应从老工业基地经济建设对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出发,在物流管理岗位需求、职业资格标准的基础上,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标,以创新课程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为重点,最终形成涵盖物流管理专业的所有核心课程标准,这就要求在实施过程中,与物流企业密切合作,实现产学研结合。

第三,改进教学条件,营造与课程标准相适应的软硬件教学环境。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制定出来后,必须要求有与其相匹配的教学环境,这种教学环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校外物流企业作为产学研实践基地;二是指校内模拟实训基地,包括软件及硬件实训基地,否则难以实施。如在讲授物流仿真系统设计时,必须借助于物流仿真软件来完成;在学习《仓储与配送》这门课程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仓储管理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本课程时进行企业现场或校内实训基地模拟操作,因此,学院必须具备稳定的校外实训场所或校内模拟仓储中心,能够进行产品的出、入库或库存商品管理的实践活动。所以必须加强办学条件的建设,保证课程标准的实施。

第四,注重过程控制,加强课程标准实施过程的监督与检测。制订课程标准后,最关键的是实施,而实施的效果如何与实施过程中的监控具有很大关系。实际上,往往是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实际与课程标准具有很大差距,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教师的教学习惯、教学能力与方法、教学理念、对课程标准的接受程度以及学生的状况等都有很大影响。因此,必须加强课程标准实施过程的监督与检测。

首先,应该监督与检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教学条件是否能够实现。包括师资条件、教学准备、软硬件实习实训场所及设备等是否能够满足教学需要。其次,监督与检测教学内容与教学标准是否一致。这里的教学内容不仅仅限于理论知识体系,还包括实践环节、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组织与实施过程等。再次,监督与检测物流管理专业课程标准的实施程度。在课程标准的实施过程中,规定的课程标准目标是否能够达到或者达到什么程度,这直接关系到课程标准的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容仪,张恩祥,勒包平,林中忖.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J].职业技术教育,2002(22).

2、鲍杰.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标准框架体系[J].职教通讯,2007(2).

*本文属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科研专项”(2009―2010年度)一般资助项目:基于管理类专业核心课程标准的建设与研究,2010.02,项目编号:GZYB09008。

(作者单位:沈阳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