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资源整合方法浅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资源整合方法浅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中,存在着重有形设施轻意识能力、重资源联合轻资源整合、重共性需要轻个性需求等问题,严重地制约了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发展质量。基于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可行性、实效性和持续性目标,定义了农村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的涵义,对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行政、技术、社会和农村自身资源进行了分类说明,针对基础设施建设、服务体系建设和信息能力建设等三项重点内容,提出了不同的资源整合方法

关键词:农村信息化建设;资源整合;方法

中图分类号:G20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8-1724-05

Analysis of Resources Integration Method in Rural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CHEN Shan-hao1,2,NING Ling1,CAI Xia1

(1. Department of Economic and Management,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88,Guangdong,China;

2. The CPC Committee Office of Guangdong Zhanjiang, Zhanjiang 524000, Guangdong ,China)

Abstruct: Currently, when coping with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sources and integration in rural areas, physical infrastructurewas more emphasized than consciousness ability; joint of resource was more emphasized than integration; and common needswas more emphasized than individual require. It seriously restricts the qual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rural areas. Based on feasibility, effectiveness and sustainability objectives of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 in rural areas, the meaning of resource integration in rural informatization was defired. Then the resource was classified into administrative, technical, the own resources of social and rural. At last, different resource integration method was presented according to contraposing infrastructure, service system and information capacity.

Key words: rural informatization; resource integration; method

伴随着农村信息化的浪潮,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资源整合问题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实现建设效益的最大化和建设成本的最小化,在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迫切需要回答资源整合是什么、资源类别有哪些和资源整合怎么进行等问题。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着眼当前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建设实践,笔者对资源整合的涵义进行了归纳,对农村信息化建设各个时段、各个环节所涉及的资源进行了梳理归类,探讨并提出了基础设施、服务体系和信息能力建设中的资源整合方法,以期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启示和借鉴。

1农村信息化建设中资源整合涵义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指为了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在建设、完善各项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信息技术手段,整合农村信息资源,建立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过程。资源整合则是指对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客观存在,采用各种有效的方法,使之相互衔接、交叉和融合,从而使事物获得超值的效益的过程。

在理解上述涵义的基础上,可以这样定义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资源整合”:为了提高建设的水平和质量,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对信息化建设可资利用的人力、财力、物力等各种资源进行重新排列组合、优化配置,从而提高工作效益、降低建设成本的过程。资源整合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建设成本的最小化和建设效益的最大化。

2农村信息化建设中资源分类

按照资源性质的类别,本文把农村信息化建设资源分为行政资源、技术资源、社会资源和自身资源四类(图1)。这四类资源中,行政资源是核心,技术资源和社会资源是保证,农村自身资源是基础。通过协调整合,它们同时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物质支撑和智力支持,共同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2.1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行政资源

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行政资源,是指为了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在计划、组织、实施、协调和评估等一系列工作环节中,涉及的行政信息、行政部门、行政人员和行政财物等各种资源的统称。主要包括以下五类(表1):第一类是行政信息。包括政策法规、建设方案、调查报告、工作意图等语言、文字、图表信息。第二类是行政部门。在纵向上主要指国家、省(市)、县、乡(镇)4级政府,在横向上主要指各级政府所属的农业、海洋渔业、畜牧、文化、广播电视等涉农及村信息化建设的部门及临时机构和派驻机构。是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导力量[1]。第三类是行政人员。包括国家机关行政(事业)人员、政府聘用人员、政府授权和委托履行行政职责的人员。第四类是行政财物。主要包括划拨资金、物资等。第五类是公共设施。包括农村图书室、党员远程教育系统、农村信息服务试验站(点)等。

2.2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资源

技术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正是由于各种技术人员提供的各种技术支持,农村信息化建设才能得以顺利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技术资源主要包括以下3种:一是高校和科研单位。高校和研究机构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基地,为农村信息化过程中提供重要的技术保障[2]。主要包括与农业和信息业有关的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和专门的研究机构。其主要特点是眼界开阔,熟悉、了解国内外先进的农村信息化建设模式、方法和成果,既可以提供设计咨询、规划论证等理论支持,又可以提供3S技术、进行农业深度开发、组织农村信息技术培训等实用技术支持,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二是技术企业。指以电信、移动、联通等通讯企业为主要代表的骨干信息企业。主要为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网络铺设、操作系统设计、设备安装调试等软硬件技术支持;三是涉农技术人才。涵盖农业龙头企业、农业推广技术人员、农业项目实施人员等,既包括熟悉传统种、养技术的“土专家”,又包括了解现代农业产业运作体系的新型农业人才。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3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社会资源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面对的是千家万户和每一个农民群众,涉及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为了推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协调发展,除了充分利用行政资源、大力挖掘技术资源之外,还必须广泛吸纳社会资源的参与,形成多元参与、多方合力的建设局面。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社会资源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社会人力资源。主要包括青年志愿者、社会公益性机构等各种人员和组织;另一类是社会资本。吸引社会资本的参与程度直接决定着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速度[3]。社会资本主要包括企业、个人和社会团体的经费赞助、捐赠和公益性募集等。

2.4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内在资源

农村信息化的最终服务对象是农村,服务主体是农民[4]。村民委员会、农民自治性组织和农民群众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主人。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对农村自身蕴含资源的发掘、组织和整合。农村信息建设的内在资源主要包括3种:一是村民委员会。充分发挥村民委员会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承担的重要的计划、动员、组织和协调作用,依靠他们推动农村基层建设工作的落实。二是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经济组织[5]。充分挖掘和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潜能,可以提高农民群众的组织化程度,整合行业内部资源,提高信息化发展水平,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三是农村信息骨干。在各行政村、自然村、乡镇企业中选拔、培养一批信息技术骨干,通过系统地信息培训,提高他们采集、整理、传输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让他们参与到信息化的组织与运营中来[6],成为推动农村信息发展的“星星之火”。

3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资源整合方法

3.1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源整合方法

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物质支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资源整合必须着眼于组织健全、方法科学、实施高效的目标来设立专门机构,采取统分结合的方法,有步骤、分阶段地推动建设实施。

3.1.1机构专设,重点保障为了保证基础设施建设的有序进行,政府必须建立强有力的领导体系,强化对农业信息化建设的组织管理、政策调整和基本投入[7],保证基础设施建设各个工作环节的有序衔接和顺利推进。首先,设立专门机构。在各行政区划内成立由主管领导任组长,由相关业务部门、科研院所、骨干企业及下一级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本地区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计划、组织、协调、实施、检查、考核和评估工作。其次,建立责任体系。按照业务归口、统一调配的原则,赋予工作权力,明确工作职责,重点解决信息基础设施建什么、怎么建、需要达到什么标准、什么时间完成、发生问题如何协调等几个方面的问题。最后,要实施重点保障。抽调思想好、技术精、工作热情的业务骨干,组成若干个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小组。将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经费纳入地方年度财政预算,及时足额地拨付建设资金。鼓励企业进行前期经费投入,争取大型龙头企业、公益性组织的大力支持,促进建设物资流、资金流的聚积。

3.1.2有统有分,统分结合坚持统一协调、区别对待的原则,对各个环节、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区分,构建统分结合的建设体系。一是系统设计上“统”,系统建设上“分”。在综合设计、规划上,成立专门小组,充分听取意见建议,统一建设目标、步骤、方法和要求。在建设的实施上,按照部门职能、企业特色等进行明确划分,既要“分头行动”,又要搞好“齐步走”;二是重点内容上“统”,一般内容上“分”。在建立标准信息数据库、培育信息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群众信息能力等重点内容上,必须集中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各个单位的智慧,在人力、物力、财力上予以重点倾斜。反之,在一般性的工作上,只进行原则性地要求,给建设单位更大的自主空间;三是在交叉工作上“统”,在专项工作上“分”。对交叉性、衔接性和边缘性工作,进行统一的指挥、协调和控制,确保工作环节的相互承接。而对一些责任明确、内容具体的专项工作,则应当在事责相称的基础上,分工明确到单位,责任具体到个人,提高建设工作效率。

3.1.3分步实施,逐次推进伴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虽然广大农村地区确实已经具备了开展信息化建设的条件和“土壤”。但综合起来衡量,地区与地区间、同一个地区不同地方之间依然存在发达与欠发达、富裕与贫穷等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农村信息化不可能将有限的资源同时投放到所有领域和所有地区[8]。农村地区的现状,决定了我们在开展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走分步实施、点线面逐次推进的基础设施建设路子。主要分三步走(图2):第一步,突出建设的“点”。在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初期阶段,集中人力、财力、物力于各行政区划内的若干个重点地区和示范单位,开展试点建设,摸索做法,总结经验,为信息设施建设打牢基础。第二步,延伸到建设的“线”。建好纵、横两条线。一条是纵线。建设操作简便、内容丰富、成效明显的纵向信息通道,在硬件设备上完成信息源点、信息节点和信息端点的串联;另一条是横线。完善信息试验站、农业龙头企业、农技推广站、农户等横向信息接收终端,搭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骨骼和框架。第三步,发展到建设的“面”。在完成建设中“点”与“点”的串联、“线”与“线”交叉的基础上,进行网与网的融合,最终实现网状布设、多层覆盖的建设目标。

3.2服务体系建设中的资源整合方法

围绕农民群众信息需求这个“中心”,上移信息服务平台,延伸信息服务终端入户到人,坚持传统传输载体和新型传输载体并重的原则,构建内容丰富、传输顺畅、方便实用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

3.2.1信息源“远距离”整合无论从技术人员的数量,还是质量上来看,农村信息化建设信息技术力量的分布都是呈“漏斗形”排列的(图3)。按纵向层次来衡量,行政级别越高,信息技术力量越雄厚;越到基层,信息技术力量越薄弱。因此,在信息服务平台的规划和建设上,应尽可能在更高的行政区划内进行整合,将复杂的信息内容进行抽取挖掘分析[9],提高信息利用率。这种建设模式便于建成上下衔接、左右协调的信息服务体系,有利于信息数据共享;便于信息的收集整理、对比分析和整理加工,提高信息利用率;除了提供满足农户需求的微观信息外,还可以为各级政府提供各种宏观农业信息,为其进行“三农”工作决策时提供多样性参考。

3.2.2信息服务终端“零距离”整合在目前国内普遍流行的“政府农业部门+信息服务点+农户”的信息服务模式[10]中(信息服务流程见图4),由于信息服务终端普及率较低的限制,乡镇信息服务中心,特别是村信息服务点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信息传输“中继”作用。随着农民群众经济条件的改善和信息能力的提高,这种分程传递的信息传输方式终将被各种入户到人的终端直接服务模式所取代,这是农村信息化建设发展的必然。要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在巩固已经普及的有线电视、收音机、DVD、手机等终端设备的基础上,采取政府补贴、社会扶持、企业赞助等方式,延伸电脑、实用技术期刊、报纸等各种信息渠道、“终端”设备“入户到人”。同时,拓展信息服务内容,丰富和拓展与手机、电脑、有线电视、收音机、DVD、报纸、杂志等多种终端设备相匹配的农村信息,开发软件载体,简化操作程序,提高终端设备利用率,最终实现农业信息与农民群众的“零距离”接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3.2.3信息传输载体“等距离”整合在当前农村信息传输载体的建设上,存在一个认识上的误区:一讲信息化建设,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拉光纤、建网络、配电脑,往往忽略了报纸、收音机、杂志、农技推广等传统信息传输方法的使用,片面地将“计算机化”等同于“信息化”,这种有失偏颇的建设观与信息化建设的本质含义是背道而驰的。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性必然要求信息服务载体的多样性,传统信息传输方式与新兴信息传输载体二者同等重要,不可或缺。在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当立足于农村实情,进一步提高光纤、宽带、有无线电信号的覆盖率,按照国家的统一安排和部署,加快互联网、电信网、广播电视网“三网”的建设与融合。在整合现代新型信息传输载体的基础上,同时抓好图书、报纸、期刊等纸质载体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农业信息培训人员等传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既能解决各职能部门发挥各自特点的问题,又能解决信息服务盲点问题[11],保持农村信息传输载体建设的协调、平衡发展,千方百计地把农业信息化的现代成果传递给农民[12]。

3.3信息能力建设中的资源整合方法

立足信息能力建设中的资源现状,把农村地区、农民群众对信息能力的个性需求突出出来,坚持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原则,把握特点,突出节点,围绕亮点,不断提高农民群众的综合信息素养。

3.3.1针对“特点”,因地制宜地域之间的差异性,要求我们在进行信息能力建设的资源整合过程中,必须重视这种大到地区、小到镇村的个性信息能力需要,各地应该因地制宜[13],开展深入调查研究,找准地区特点,掌握群众信息能力需求,从而在培训技术力量的选定、培训内容的安排和培训方法的明确上进行科学整合,提高培训成效。比如,在信息培训人员的组合上,要合理搭配;在信息培训内容的设置上,要有主有次;在信息培训的方法选择上,坚持走贴近群众需求、体现地域特点的培训工作路子等。

3.3.2把握“节点”,因时而异针对各个时段、各个环节,有重点、有区别地开展信息化的能力建设。在信息化建设的初始阶段,多安排一些简单、实用、见效快的操作性内容,多进行实际操作,少安排纯理论说教,主要提高农民群众和基层信息服务人员对各种信息终端的使用能力,会利用上网电脑、手机、电视机等各种终端设备进行信息的阅读、下载、互动。在信息化建设深入推进阶段,重点突出信息采集、整理、分析、、反馈和评估等信息管理系列工作内容,帮助农民群众学会对各种综合农业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估。在信息化建设的成熟阶段,抓好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农业市场化、农村社会发展、农民综合技术能力等与农村信息化建设相关内容的学习和培训,培养出集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和信息系统开发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14]。

3.3.3围绕“亮点”,因势利导对农民群众来说,靠信息增收的事实产生的推动作用远胜于说教。在提高农民群众利用信息能力的过程中,必须注意培育信息利用示范户、示范企业和示范经济合作社等“亮点”,在建设规划、硬件配置、技术支持上进行重点倾斜,帮助他们利用信息并转化为生产效益,通过“真金白银”的收益,就能很好地发挥示范作用和连锁效应[15],为周围的群众产生积极的比对作用,从而激发农民群众、基层组织自发学习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的热情。同时,采取现场观摩、经验交流、技能示范等方法,及时宣扬好的经验和做法,大力营造学习、宣讲和利用信息技术的良好氛围。

参考文献:

[1] 邱建军.地方政府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J].中国信息界,2010(3):39-41.

[2] 李道亮.论农村信息化的主体及其角色(下)[J].中国信息界,2009(11):13-15.

[3] 赵文泉.农村信息化中的政府作用机制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08.

[4] 施韶亭,曾硕勋.农村信息化发展阶段的宏观界定[J].甘肃科技,2010(2):9-11.

[5]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EB/OL]. [2006-11-01]. Http://www.china.com.cn/economic/txt/ 2006-11/01/content_7323580.htm.

[6] 张艳霞.浅谈农村信息化战略的推进[J].商业文化,2010(2):183.

[7] 贺志华.推进我国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路径[J].科技资讯,2009(1):220.

[8] 李雪.黑龙江省农村信息化发展模式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2008.

[9] 罗长寿.中国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与利用问题研究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6(1):358-360.

[10] 李道亮.中国农村信息化发展报告(2008)[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54.

[11] 旺杰.对青海省农村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几点思考[J].青海农牧业,2008(4):21-23.

[12] 熊尚鹏.关于农业信息化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农业经济,2008(10):46-48.

[13] 陈军.湖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的对策研究[D].长沙:湖南大学,2008.

[14] 汉宇.农业信息化视野下的新农村建设初探[J].甘肃农业,2009(11):4-5.

[15] 赵意焕.河南省农村信息化的途径与策略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17):81-83.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