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知恩图报 农民夫妇照料救命恩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知恩图报 农民夫妇照料救命恩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患骨癌到处求诊无果,怀揣希望广州遇“大医”

故事还得从19年前说起――

1990年春节,河南省永城市顺和乡农民李敬斋一家是在愁云惨雾中度过的。身为一家之主的李敬斋两年间遭遇了两次车祸,车祸的后果是他的两侧腿骨被撞折了,李敬斋虽然在医院进行了治疗,但医生预言,他以后可能会发生股骨头坏死。

果然,从1989年底开始,李敬斋的大腿根部逐渐出现疼痛肿胀,最后发展到不能站立、行走,全家人陷入了无边的恐慌之中。李敬斋是8口之家的顶梁柱,如果他身体垮了,一家人的生活指望谁呢?

春节过后,李敬斋带着借来的钱到处求诊,跑了很多大医院,都诊断他患的是“骨癌”,治愈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后来,李敬斋听说广州中医药大学有位叫袁浩的教授,对治疗股骨头坏死有特别的研究,心底又燃起了希望。他变卖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共筹集了3000元救命钱,和妻子梁桂英踏上了南下的列车。

在家里袁教授热情地接待了他们。看到袁教授和蔼可亲,李敬斋这才少了些拘谨,嗫嚅着把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袁教授当即决定收治李敬斋,但这种病手术下来花费不菲。

“光手术押金就要一万元……”梁桂英得知,扑通跪在袁教授面前,眼泪汪汪地哭着说:“袁教授,我们只有两千多块钱了,你救救我们当家的吧!”

袁教授连忙把梁桂英从地上搀起来,他让李敬斋先住下来再想办法,等有了床位马上通知他。

5天后,袁浩教授让家中保姆找到了李敬斋夫妇,告诉他们一个好消息,袁教授把李敬斋的情况向医院领导汇报了,不但为他争取到半价的住院费,还帮梁桂英在医院找了一份临时清洁工作,并免去了她的陪护床位费。

袁教授的周到、细致感动得李敬斋夫妻泪如泉涌。

感念恩人十余载,庄稼汉与大教授书来信往友情绵长

住进医院后,李敬斋盼着袁教授能亲自为他主刀做手术,可当他打听到袁教授是科主任,在国内同行中名气很大,等他做手术的人排长队时,心里有些忐忑不安。

为了达到尽快手术的目的,李敬斋咬牙又从老家筹来500元钱,然后让妻子送到袁教授家。在袁教授家里,梁桂英趁袁老的夫人不注意,把钱悄悄地夹到书里。

几天后,袁教授成功地为李敬斋做了手术,李敬斋很是高兴,觉得这趟广州真是来对了。让夫妻俩更感动的是,手术后第三天,袁教授的夫人拎着营养品、水果来探望他,并把那500元钱还给了李敬斋,笑着说:“老袁从来不收病人红包,你们经济困难,留着钱救急用吧,住院手术的钱他也想办法帮你们减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敬斋出院了。医院虽为他减免了一半费用,出院结算时,却还欠着院方1000多块钱费用。李敬斋这时已经山穷水尽了,他想出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让妻子留下来给医院当清洁工,什么时候挣的工资能抵上欠医院的费用,她再离开。

还没等李敬斋找医院领导商量,袁教授先找到了他,说欠医院的1000多元钱已经给免掉了,你们放心地回家吧!说着,还从兜里掏出几百块钱塞给李敬斋,让他买回家的车票。李敬斋坚辞不收,袁教授把钱塞到梁桂英口袋里,转身离开了。

“袁教授真是活菩萨啊!我长这么大,头一回遇到这么好心肠的人!”回到家乡的李敬斋,逢人就讲自己遇到了好人,并盼着将来能有机会报答袁教授的恩情。

在老家休养一年半后,李敬斋彻底扔掉了拐杖,又能下田干活了。吃水不忘挖井人,他更加感念袁教授的救助之恩。19年来,每逢春节、中秋节,李敬斋都要给袁教授写封信,在信里和恩人聊聊家常:儿子出去打工了,大儿子结婚了,他当爷爷了,都向袁教授汇报。而袁教授也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给他回信,鼓励他好好生活,用自己的双手勤劳致富。

一个偶然的机会,李敬斋看到了一本叫《爱心泛珠江》的书,写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救治好军嫂韩素云的事,里面有一幕写到袁教授如何帮助一个家境穷困的河南农民,还帮他垫付了出院时所欠的1000多元钱医疗费,李敬斋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就是书里所写的那位河南农民,当年袁教授对他说,医院免除了他欠下的住院费用,其实是他自己掏钱给垫上的啊!

李敬斋心里又感激又不安,他赶紧拼凑了1000多元钱寄给了袁教授。没想到,两周后,那笔钱又分文不少地退了回来,留言栏上还写着:你家里经济不宽余,以前的事情就不要再提了。看到这行字,李敬斋的眼泪流了出来,内心对袁教授充满了敬重。

教授夫妇相继中风,农民夫妻辞工照料救命恩人

2008年9月,在一次通话中,李敬斋得知袁教授的夫人突然中风,住进了医院。他立即把妻子从老家送到广州,让妻子专门在病床前侍候袁夫人,他也在广州找到了一家养老院打工。

2009年5月,李敬斋突然接到妻子的电话,说袁教授也中风了。李敬斋辞了工,第一时间来到袁老的病榻前,为他端茶送水、擦身子,就像照顾自己的亲爹一样。

照顾中风病人不是件轻松的事情,需要有专业的护理知识,这对抡惯锄头的李敬斋来说还真是个考验。不过,李敬斋认为只要吃苦肯学,没有什么能难住他。在病房里,他一遍遍地跟着医生学习护理知识。给老人按摩时,医生按左边,他就学着按右边。为了让自己的手法轻重适合袁老,他先在妻子身上试验,妻子觉得舒服了,他才给袁老按摩。很多个晚上,袁老肌肉萎缩,四肢很难受,李敬斋就帮他按摩,有时一按就是一个多小时,直到袁老舒服地睡着为止。

中风后的袁老言语不清,但对于他的需求,李敬斋明察秋毫,老人的一个眼神,他都心领神会。时间一长,袁老对李敬斋有了心理依赖,只要他离开一会儿,老人的眼光便充满了渴盼。看到李敬斋回来了,脸上又会露出孩子般的笑容。

医生说中风病人要多说话,才能逐渐恢复语言能力。于是,李敬斋一有空就跟袁老聊天,每次出门散步时,他看到什么说什么:树、蓝天、白云……袁老也很配合地从头努力学起。每当袁老能清晰地说出一个音节时,李敬斋心里便充满了成就感。

医生交代李敬斋不要过于“宠”袁老,他能做的事情尽量让他自己做。李敬斋记在了心里,夜里袁老起床方便,李敬斋只在旁边弯着手保护一下,袁老实在起不来才去帮他。在李敬斋的细心照顾下,袁老恢复得很快。

袁老中风后的几个月里,李敬斋每天早上5点起床后,就开始了忙碌,一直到晚上9点袁老入睡才能喘口气。在这期间,他要给袁老穿衣、喂饭、按摩,还要教他“说话”,陪着他接受医生的康复治疗。

在袁老身边日复一日繁琐的劳作,李敬斋不但没有一丝厌烦,反而觉得有种报恩的快乐。他和妻子辞工照料19年前救命恩人的事情被外界知道后,媒体记者纷纷前来采访。李敬斋说得最多的是:我是个农民,经济不宽余,想报恩也只有尽心侍候好袁教授老两口这条途径了。

在李敬斋的精心照料下,袁老恢复得很快,2009年9月18日,出院回到了家里。不过,因为中风后遗症,袁老仍吐字不清,写字也有障碍。李敬斋表示,只要袁老需要,他们两口子会照顾袁老夫妇一辈子。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