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结合案例对同性恋大学生教育策略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针对高校如何发挥高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对同性恋大学生如何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问题,本文以同性恋大学生为研究对象,结合案例进行剖析,对同性恋大学生采取有效方法进行心理疏导,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同性恋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有一定借鉴作用。
关键词:同性恋大学生 心理辅导 心理健康教育
一、引言
在我国,无论是法律制度的宽容,还是人们态度的改变,对同性恋的偏见与歧视在相当范围内还是存在的,社会的舆论与压力对同性恋者心理上的影响仍相当沉重。同性恋是一种性取向,是用来描述对与自己相同性别的人产生浪漫的吸引力、和。同性恋的形成原因极其复杂,是遗传学的、心理动力学的、社会文化学的及情景因素等多重因素决定的。同性恋大学生是异于异性恋大学生的一特殊群体,他们承受着异性恋大学生难以体会的心理困扰,同性恋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值得关注和研究。在我国,大学生同性恋的队伍依然庞大,本文中通过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从发挥高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对同性恋大学生有效的心理辅导两个方面提高同性恋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案例及分析
小孙是大三的一名学生,是一名同性恋者。小孙家住农村,父母离异,跟母亲一起生活,母亲身患癌症身体虚弱,家庭经济拮据,靠低保生活。高考以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大学,在大一时因生活上与其他同学相比反差太大而严重地感到自卑,常常暗自伤感,内心苦闷无处发泄。同寝室有一个长得很帅气家里经济条件好,又乐于助人的同龄男生小王主动接近、开导他,经常买些好的饭菜与他一起就餐,生活对他比较关心。升入二年级以后,小孙对这位同学产生了一种莫名其妙的好感,总想跟他在一起寸步不离,有一种很强的依赖感、占有感,更不想让他跟别人交往,还常常拉对方的手。这种感觉持续近半年,终于有一天忍不住把自己的想法向对方表白,而对方对他却没有一样感觉,还给对方吓了一跳。此后这个同学渐渐的有意疏远他,见面也不理他不说话,此时,小孙很伤心绝望,学习成绩因此迅速下降,期末挂了很多科,假期也没有心思学习,为了不让生病的母亲察觉假期也没有回校参加补考,结果开学后由于挂科太多留级了,给家里打电话时妈妈问他你还有几年毕业呀,他还跟妈妈撒谎说我这个专业特殊五年才能毕业呢。由于男朋友的冷漠和学习下降留级对他造成很大的打击,觉得大家都知道他是同性恋对他有了异样的眼光,心理产生了扭曲,并扬言对小王说要是你不跟我就杀了你。这一说可吓坏了小王,小王及时把这件事告诉了辅导员老师。辅导员老师对小孙进行了开导,告诉他感情的事情是不能勉强的,在你低落的时候,正好找到了小王可以谈心并关心着你,久而久之他对你的关心让你产生了依恋、寄托,使你喜欢上了他,其实你身边有很多关心爱护你的人,感情的事要顺其自然发展,不要强求自己和别人,更不能想要伤害别人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这些都是不对的,你这种想法也严重影响到了你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想想你的母亲和身边关心你的朋友,喜欢同性本身并没有错,但是不要让它影响到你生活和学习,现在学习才是你最重要的任务……后期对小孙又进行了多次的心理疏导。
通过此案例可以看出,小孙因家庭条件差,与同学之间经济条件有很大反差而造成自卑的心理,由于小王的出现,对他在多方面的关心和照顾,使他在内心里找到了一种寄托、一种依靠,因此产生了同性之间的好感,长时间的感情积累导致他有了同性恋的倾向,但同时他内心也有很大的矛盾,想向对方表白又怕遭到拒绝。当表白后真的被拒绝时,内心又无法承受,心理产生了扭曲,有伤害对方的想法,更对他的学习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通过辅导老师对小孙的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没有对他加以责备,而是想办法开导他,让他放下思想的包袱。学校通过辅导老师对他多次进行心理辅导外,还采取各种有利于他的方法来帮助他。例如,学校领导对他进行特殊照顾,允许他每学期多修20学分,并且还帮助他调换新的寝室,帮他找勤工助学和家教的工作通过这些方法来分散他对同性的好感,丰富他的生活,改善他的经济条件。从此小孙开始发奋学习,还把课余时间打工、当家教挣的钱寄给家里,也缓解了家里的负担,也不再因为自己是同性恋而感到羞愧而抬不起头来。
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得出高校对同性恋大学生开展心理疏导是十分必要的,下面对如何发挥高校教育的主导作用和对同性恋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进行一些探讨。
三、发挥高校教育的主导作用
1.对于高校的教育机构而言应该按学生不同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有目的、有计划、分层次地实施同性间交往的心理教育,这对大学生同性间交往的心理健康发展起着主导作用。
2.高校应该专门设置同性恋大学生交往心理学课程,如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开设的《同性恋健康社会科学》公共选修课,还要利用其他机会和现有的教育条件,把大学生同性间交往的心理教育渗透到娱乐文化、团队活动等各个方面,使同性恋大学生在与同往方面向着健康、和谐地方向发展。这样能够使高校更好地开展同性恋大学生交往心理教育并发挥作用。
3.高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努力营造高水平、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认真开展同性恋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工作,积极做好同性恋高危人群心理问题的预防和干预工作,要做好因严重心理障碍引发伤害他人或自杀事件防范工作,对同性恋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
4.开设相关的生理心理学类的讲座来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迫在眉睫。在高校,应该针对同性恋大学生心理特点适当开设关于同性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讲座,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努力地贴近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向有利于他们学习生活的方向发展。这就需要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者多接触同性恋大学生的个案,了解同性恋学生产生困扰的相关因素并进行心理辅导并累积更多的实践经验。
四、对同性恋大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辅导
(一)高校要积极转变观念,引导同性恋大学生减轻压力
1.培养自尊自爱的人格,广交益友,营造一种健康的性文化观念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交友方式,让学生不要因为自己的同性恋倾向而自责,也不要让这种“恋情”任意滋生泛滥,胡友。引导同性恋者不仅仅因性需求而在一起,要建立在了解、信任和爱的基础上健康的交往,从内心上感到同性恋不是犯罪、不是邪恶、更不是心理疾病。这有助于冲淡学生内心的矛盾,也有助于维护学生的自尊,以减轻同性恋大学生的心理压力。
2.查明形成原因,寻求解决对策。同性恋的形成,有可能是先天的因素,也可能是后天环境造成的,有着复杂的生理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辅导员首先要尊重当事人,接受当事人的各类情绪。当事人感受到了来自辅导员的无条件关怀,会产生不畏惧辅导员的印象,而能将他的行为、感受、意见毫无隐藏的表露出来,这样有助于弄清有同性恋倾向的大学生产生同性恋倾向的主要原因,并针对具体情况制订出相应的矫治措施。要注意的是,多数同性恋的矫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为之付出持续不断的努力。
(二)高校要创设宽容的社会环境
1.我国现有3000万同性恋者,但敢于真正公开身份的可谓凤毛麟角。社会对他们关注太少,他们会觉得被冷落、受歧视;关注太多,他们又会觉得烦。这对很多同性恋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也是特定人群的正常敏感心理。在日益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我们也应该抛弃道德批判的视角,重新看待这个群体,给他们更为宽松的环境。同性恋行为并不会对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对于同性恋的宽容和尊重是必须的,也是应该的,这种宽容造成相对宽松的人文和社会环境,让同性恋行为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公开化,这种宽容和公开化有助于消除处于私密的同性恋行为对社会造成种种不良后果。
2.同性恋的发生率在各个阶层中都大致相等,而且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对它的态度是宽容还是仇视,影响的不是它的发生率,而是它的公开率。例如,复旦已有的“知和社”就是以同性恋和女权主义为主要活动内容的学生社团,社团的主体人群也是同性恋者。他们的身份和活动都得到了大部分复旦人的肯定,这应该是社会未来的一个趋势。为了社会稳定有序的发展,社会首先应该给同性恋者提供一个宽容的平台。社会肚量大了也有利于校园环境的和谐,同性恋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也自然幸福多了,心理健康水平会上升一个台阶。
3.加强网络的管理。同性恋者是在网上非常活跃的一个群体,在校园里毕竟是少数,在现实生活里不容易找到同类,而网络世界成了他们首选,在校园网络上提供同性恋的相关知识,呼应一些合理、客观、可取的具有教育意义的“同志”网页的出现。通过适当的方式对网络信息中的“同志”网站的进行管理,这种方式也特别适用于刚刚进入大学校园的新生,因为他们在遇到同性恋方面的问题时,往往不能或者不敢求助于周围的人,校园网络“同志”网站比较详细地提供了同性恋相关的知识,对于解决这些人的问题,能有比较大的帮助。
同性恋大学生所处年龄阶段是个体自我发展,人生观、价值观趋于完善的重要时期,同性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教育策略,应该符合不同群体、不同个体同性恋大学生心理特点,并能针对各同性恋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因素采取有效解决措施。希望以上研究能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对同性恋大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带来帮助,同时也为高校构筑和谐的校园环境和向社会输送高心理素质的人才带来有利的一面。
参考文献:
[1]陆静萍.同性恋大学生心理特点及其辅导方法的个案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
[2]张延华.大学生同性恋现象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2008,(5).
[3]朱韶晖,孜来汗.求助型同性恋大学生的心理辅导[J].昌吉学院学报,2007,(4).
[4]矫兴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网相结合之探索[J].辽宁行政学报,2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