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大学生抑郁情绪成因探析及预防措施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大学生抑郁情绪成因探析及预防措施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结论一多数大学生心理健康状态良好

结论二部分学生有抑郁情绪

结论三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

结论四人际关系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

对学生的抑郁情绪产生显著影响

结论五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其情绪状态相对不良

结论六就业压力非常大的学生,其抑郁的可能性越高

结论七公立学校相对于私立学校来说,学生情绪

状态较好

一、调查目的

近年调研发现,全国约20.23%的大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1]例如,2004年江西省发现20%的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武汉某高校约有23%的学生有心理障碍等。[2]数据表明,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严重威胁,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遏制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一步恶化。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强迫感和人际关系敏感等。

针对大学生抑郁情绪问题,有研究者认为,目前,大学生求职、保研和获取奖学金等的首要依据是学习成绩,所以大学生必然很看重其学习成绩,学习成绩的重要性使大学生产生巨大心理压力,导致有的学生因其在大学期间学习成绩无法与中学阶段相比,继而产生较大心理落差,并可能产生心理障碍。因此学习压力可能是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的主要因素之一。[2]大学生从相对封闭、人际关系简单的中学环境过渡到人际关系相对复杂的大学环境,有的学生可能出现不适应的情况,因此有研究者认为,人际关系可能也是抑郁情绪问题的重要因素之一。[2]还有研究者认为,家庭教养方式和父母的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经济可能影响大学生的情绪状态。[3]除此之外,还有就业压力、中小学的教育环境以及教育体制和政策等都可能对大学生的情绪状态产生影响。[4, 5]

大学生在患有严重的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后,不仅影响大学生自己的前途、事业和身体等,同时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损失。部分学生不得不休学和退学,更严重者甚至自杀或凶杀。

为探究大学生产生抑郁情绪问题的成因,本研究对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

二、问卷调查

1. 被试被试为某市两所高校的学生,其中,一所为教育部直属院校,即公立大学,另一所为私立大学。问卷调查259人,有效问卷239份。其中,男女生分别为116和123人,平均年龄20.53岁。专科生64人,本科168人,研究生7人;1、2、3、4年级分别为11、124、54和50人。理工科128人,人文和社会科学111人。这些学生中来自城市的有178人,来自农村的有61人。

2. 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封闭和开放题目,主要有基本信息和学校学习生活及家庭情况共22个题目,其中包括:与同学的关系、学习压力、学习成绩的重要性、就业压力、家庭情况等。

第二部分为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Zung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ZSDS)。被试根据前一周的感觉使用4点量表进行自我评价。此问卷调查表包括20个题目,其中10个题目的分数由低到高,另10个题目的分数由高到低,20个题目随机混合在一起。所有题目的分数构成一个被试的原始分数,分数越低表示感觉越好,即越没有心理疾病或者精神障碍。同时还可以把原始分数换算成百分制分数,即总分数或者原始分数除以80%。这些指标性分数可以分成四类:正常者或者无抑郁症者,原始分数不大于39(百分制分数不大于49);轻度抑郁症者,原始分数在40-47之间(百分制分数在50-59之间);中度抑郁症者,原始分数在48-55之间(百分制分数在60-69之间);重度抑郁症者,原始分数在56-80之间(百分制分数大于等于70)。这些分数并不是提供严格地诊断方针,它仅仅大致表示抑郁症的轻重程度。然而,Zung的自评量表已经显示相当有效,并且该量表有高度内部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4。[6, 7]

3. 统计分析该问卷调查结果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和频数统计。实验包括5个因素:人际关系(非常融洽、一般和不融洽)×学习压力(非常大、一般和比较小)×就业压力(非常大、一般和比较小)×家庭经济(良好、一般和贫困)×家庭教养(非常严厉、一般和宽松),因变量为抑郁程度,有4个类别水平:正常、轻度抑郁症、中度抑郁症和重度抑郁症。

三、调查结果

在接受调研的大学生以及研究生中,抑郁情绪状况如图1,其中,正常者占50%,轻度抑郁症者占32%,中度抑郁症者占17%,重度抑郁症者1%。

表1显示了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状况、学习压力、就业压力、家庭经济和家庭教养方式5个因素下学生不同抑郁程度的人数和百分比。人际关系较多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当与他人人际关系不融洽时,其情绪状态较抑郁,该结果通过多元方差分析也发现,人际关系对学生的情绪状态产生显著性影响(F(2, 238)= 4.38, P < .05),并且人际关系和家庭教养的交互作用也对学生的情绪状态产生显著性影响(F(2, 238) = 3.2, P < .05)。

在家庭教养方面,家教越严厉,其学生情绪状态受影响的程度越大,越容易导致抑郁;学习压力大的学生,其情绪状态相对也不良;就业压力非常明显地影响学生的情绪状态,就业压力非常大的学生,其抑郁的可能性越高。

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学生的抑郁情绪状态见图2,公立学校学生的情绪状态相对较好。对公立和私立学校进行多元方差分析发现,在大学生抑郁情绪问题方面,二者有显著性差异(F(1, 243) = 4.274, P < .05)。此外,家庭经济富有和贫穷,对孩子的情绪状态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四、讨论与建议

综合统计结果可以发现,人际关系以及人际关系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抑郁情绪有显著影响。同时,学习压力和就业压力以及公立或私立的学校性质也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影响。

(一)人际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人际关系显著地影响大学生的情绪状态。在中学阶段,学生首要任务是学习,几乎一切事情都服从于学习,学生的人际交往或者如何与人相处,都可能被教师、家长及社会忽视或者淡化。然而 大学阶段不象中学阶段,大多数学生都是背井离乡独自一人在外求学,而且大多数大学毕业生都需进入社会参加工作,此时人际交往将受到很高的重视。因此在大学期间,若不能与人融洽相处,心理健康将受到严重影响。人际关系问题几乎成了当今大学生最大的问题。

因此建议学校:加强大学生校园文化建设,丰富大学生生活,从而加强学生间互动。例如,学校经常搞一些文艺娱乐活动、体育比赛等;除了学校搞活动以外,班级尽可能也组织活动,争取使每个学生都能参与。

(二)家庭教养方式

从调研结果来看,家长越严厉,其孩子的抑郁程度相对于宽松家庭教育者更高。宽松的家庭教育不但能使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而且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同时有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以及自我实现目标和持之以恒的精神。

然而,当今的大学生,大多数都是“苦”学过来的,有的家长甚至要求孩子:不准看电视、不准玩、不准出去等,整天就知道在学校和家里学习。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重视孩子的学习以及智力发展等;轻视孩子的兴趣、心理健康以及情商发展等。其后果必将导致孩子情绪抑郁。

对父母的文化程度进行统计,父亲:大学以上占30.6%,大专水平占20%,高中占31.4%,其余低于高中文化水平;母亲:大学以上为15.9%,大专有26.2%,高中占36.9%,其余低于高中文化水平。结果显示,父母的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有些家长在孩子受到委屈或者挫折后,可能给予安慰,从而消除孩子的心理障碍;但有些家长可能无力化解孩子心理的痛苦;有些甚至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因此,为了缓解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建议学校应加强家长的培训和辅导,促使家长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同时希望家长改变家庭教养模式,给孩子留一些空间。

(三)学习压力

目前,有好多用人单位依据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招聘;出国留学同样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考研究生绝不亚于高考,在考研的队伍中,只有少数学习成绩好的才能被保送研究生。因此大学生很重视其学习成绩,学习就像巨大的“包袱”一样压弯了学生的背(图4)。

多数大学生都能很好地从中学过渡到大学,适应新环境的学习和生活,掌握大学时期的学习方法。然而,有些大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生活,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有些大学生甚至会患上考试焦虑症,以致引发一系列生理的问题。[8]就象本研究调研结果,学习压力较大的学生,其抑郁情绪相对较严重[9]。

(四)就业压力

当人的压力很大时,其身心都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例如,有的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等,最终导致抑郁情绪,甚至发展为心理疾病。[9]

相对于中学生来说,大学生已经步入成年期,需要考虑就业问题,尤其大学高年级学生。然而,许多大学生在毕业前后都未能找到合适工作,部分学生会产生心理问题,例如某大学毕业生因找不到工作,后来迷恋网络,因欠下债务而走上抢劫之路。

(五)学校性质

统计结果发现,公立学校相对于私立学校的学生情绪状态较好(见表2),这可能是由于人际关系、体育锻炼、就业压力、上网作业以及学校是否开设心理健康课程的原因造成的。

在人际关系方面,公立学校大多数学生相处都非常融洽,而私立学校学生相处融洽的比例较少;在体育锻炼方面,公立学校学生大多数都比较积极锻炼身体,而私立学校相当一部分学生很少锻炼身体,事实上,锻炼身体有助于缓解压力;在就业压力方面,私立学校相对较多的学生有非常大的就业压力,这可能是因为,同样都是大学生,但由于公立学校的师资相对较好,以及生源也相对较好,所以在就业时,同样条件的学生,很多单位喜欢招聘公立学校的毕业生,这样将使私立学校的学生产生相对较大的压力。

调研结果表明,私立学校相对于公立学校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低。在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方面,公立学校大多数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理论和实践的辅导,而私立学校少数学生获得这种教育和训练。因此,建议公立学校再接再厉,私立学校不但要重视学生的人际关系,而且要增强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同时应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总之,应普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得学生自己能防患于未然,并且能够自治。

参考文献:

[1] 陈秀梅.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初探[J].南华大学学报,2005(3)104-106.

[2] 林奇凯,陈征,吴立爽.在甬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2)51-54.

[3] 卫平民,邓旭阳,姜婷娜.大学生身心健康状况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2005(7):558-560.

[4] 倪政曦.高教发展与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8):97-98.

[5] 马艳云,郑众.中学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J].教育科学研究.2005(10): 37-39.

[6] Zung , W.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M].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67:543-547.

[7] Zung , W. A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M]. 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1965: 63-70.

[8]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解决―生活[N]www.省略/content/10/0606/19/1270239_31629950.shtml

[9] 崔伊薇.大学青年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人格特征相互关系的研究[J].中国学校卫生, 1996(3): 165-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