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开启国际板时机未成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开启国际板时机未成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由于国内A股市场尚不成熟,国际跨国公司的融资规模巨大,容易形成对国内公司融资需求的挤出效应,此外,上市公司监管方面的显著差异等,决定了创设国际板还需要相当长的路要走

从世界各国资本市场做大做强的历史经验来看,吸引优质外国企业到本国交易所发行上市也是普遍做法,建设国际板的必要性不言而喻。但从我国的现实条件来看,开启国际板的时机未成熟,启动国际板还需循序渐进。

A股市场稚气未脱

A股市场的不成熟是妨碍国际板推出的重要因素。目前,A股市场不成熟已是共识,与成熟市场相比,A股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三高”:首发价格高、二级市场价位高、市盈率高。以2009年IPO重启后的新股发行为例,新股发行的摊薄市盈率平均在46.55倍,宝德股份、日海通讯的发行市盈率更是达到了81.67倍和74.22倍。如此之高的发行市盈率之上,二级市场更加疯狂,2009年前11个月发行的76只新股上市首日平均涨幅达到了80.46%。在如此疯狂的市场中,投机的成分已远远超过投资的成分,资本市场的投资功能难以发挥。

不仅如此,A股市场还存在一些制度上的缺陷,虽然目前股权分置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但“大小非、大小限”问题并未根本解决,每逢一家公司IPO便会带来新的“大小非,大小限”,这会严重影响股票市场的供求平衡,为“三高”推波助澜。

显然,在这样不成熟的市场中,以高市盈率发行新股只会降低股票的投资价值,放大股票的投资风险。在这样的环境下开启国际板,难免会使其沦为外企的“圈钱板”。

恐将引发挤出效应

中国股票市场最主要的功能是解决本国企业的融资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但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境内股市的融资功能还很落后。目前,我国直接融资量占融资总量的比率在10%至15%之间,而美国、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均在50%至80%之间。一边是流动性相对过剩,资金找不到出路,而另一边则是企业资金匮乏,嗷嗷待哺。可见,我国股票市场的融资功能亟待提高。

然而,开启国际板并不能帮助我国解决股票市场融资功能弱的问题,相反,国外公司的到来在某种程度上还会对我国企业融资产生挤出效应。通常,能够登陆国际板的跨国集团企业,上市融资规模至少在10亿美元以上,像微软、壳牌石油等几千亿美元市值的公司,动辄就募集走资金几百亿人民币。这样的规模能够同时满足国内数十家企业上市融资,甚至数百家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中小板上市。

因此,在目前我国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并不畅通的情况下,开启国际板显得不合时宜。特别是在创业板开启还未稳定、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初现曙光之时,开启国际板应该更加谨慎。

国际化差异带来监管难题

目前,我国股票市场在公司治理结构要求、信息披露要求和会计准则方面均与国外有着较大差别。

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国内上市公司要求强制设立监事会,而英美法系等实行公司单行监督机构的国家,公司没有设立监事会的传统。此外,《上市公司治理准则》还要求国内上市公司董事会设立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以及薪酬委员会四个委员会,而境外各证券交易所对上市公司设立的董事会委员会的要求均低于我国标准。

在会计准则方面,我国公认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的接轨程度并不高,而不同的会计准则必然会对企业经营业绩造成影响。

可以预见,上述这些差异性必将给我国国际板的监管工作带来难以预料的困难,在我国目前监管水平还不够高、配套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的情况下,推出国际板还需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