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呈现方式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呈现方式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应用题教学一直以来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有关应用题教学的研究已引起广大教育者的关注。本文阐述了新课程理念应用题呈现方式的变化,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看图、审题难的教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希望能达到抛砖引玉的效果。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小学应用题 呈现方式

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随着义务教育阶段新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实施,在此指导下的各数学教材在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上做了比较大的变化。《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在数学内容的呈现上应该采取不同的表现方式,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与传统的应用题呈现方式相比较,如今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已经丰富了很多,具体而言:传统上,应用题的呈现方式比较单一,多以文字形式呈现,在1956年以前甚至对这方面没有具体的要求。自那以后,应用题的呈现形式才逐步多样化,有利用表格、情景图的,也有图文结合的,或用游戏、漫画、对话的方式呈现等,2001年新课程实施以来,卡通、实物,走出教室、走入社会……形式越趋多样化。

应用题对学生而言,本身是比较枯燥和难学的。如果单一地用“纯文字”的表达方式,学生会更加无味,缺乏兴趣,使他们对问题的理解陷入僵化。通过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和实物演示,以新颖、灵活、丰富多彩的方式呈现,可以使应用题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吸引他们主动参与学习。新教材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以对话的方式呈现问题

如,兰兰说:“爸爸比我大30岁,我和妈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35岁。”妈妈说:“我的年龄恰好是兰兰的6倍。”爸爸说:“我的年龄恰好是兰兰的7倍。”那兰兰几岁了?

采用对话的方式能让学生感到亲切,增加学生对问题的情感和兴趣,让他们理清过程,解决问题。

2. 以情境图的方式呈现问题

情境式的应用题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他们倍感亲切,增加他们的求知欲和解决问题的信心。

3. 以表格的形式呈现问题

如,世界一些国家首都人均绿地面积如下表,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将应用题的内容用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增加生活的气息,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这样既体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又增强了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4. 以图文的形式呈现问题

以图画的形式呈现应用题的相关数据和资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题目,因为小学生的认识特点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通过图文形式呈现能更好地理解需要解决的问题,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5. 采用游戏、卡通的形式

如有教师在讲授有关平均数应用题时,他通过分组进行拍球比赛的游戏来呈现问题条件和数据,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能完全地被调动起来。

当然应用题的呈现方式还有其他的形式,用新颖、灵活多样的方式,可以使内容的呈现直观、形象、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以上所述,可见新理念下的应用题的呈现方式丰富、有趣,但是这在教学中产生了新的问题。一次在小学听课,跟小学数学教师的交谈中发现,一些教师认为现在应用题呈现形式的改变确实比原来的更有趣了,但是学生有时候的注意力就仅仅在这幅画面上,光欣赏着画,画中所表达的问题和条件就顾不上了,或者是顾上了,但又看不完整,找不全画面中的条件,不能真正理解图中的意思。有部分教师质疑,新教材中在教材编写中都呈现一幅主题图有这个必要吗?会不会有点花哨?

的确,新教材中的应用题多以图画形式出现,条件和问题都在画面中,这对于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有些学生找不全条件或是看不懂图意。有时候图示中的实物数量比较多,这又给学生在识别上带来了困难。这样的话,就离开了原先改变呈现方式的初衷,这并不是我们大家所要看到的结果。因此,教学中应该取之长、避之短,充分发挥由呈现方式多样化给教学带来的好处。那采取什么方法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意,为顺利地解决问题作好铺垫呢?

情境图以图画等丰富的形式呈现,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身临其境,容易进入角色。但是,不能让学生只停留于此,不能让他们对画面过于迷恋,应该让他们实现由情境图向文字叙述题意的过渡,这里就涉及到学生的审题了,要让他们认识到审题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审题。在还没有吃透问题前就把时间花上去,那是不聪明的。因此,首先要做的事就是要先理解问题,弄清它的意义和意图,了解问题的全貌后,让学生明确问题的条件和所求,这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只有看懂或读懂材料,弄清问题的背景条件等,才能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个完整清晰的印象,为后面对问题进行分析打下基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所掌握的信息,明白问题所要表达的意思,比如,问题中哪些是需要求的?哪些是给定的或是已知的?那么如何进行审题呢?

有图示的先要让学生看图,引导学生看图时应该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看图的习惯,比如看图的顺序,可以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以免学生漏看题中的信息。让学生将画面的情境用自己的语言复述,如:从画面中你得出了什么信息?问题中的条件是什么?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什么?等等。让学生明白题中告诉了什么以及要问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学生对画面信息的理解程度,有利于教师作进一步的指导,也可以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看懂图意也只是审题的一部分,因为很多时候问题的呈现是通过图文结合的,或是关键部分以文字的形式进行描述,这时候就要让学生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尤其是对关键字句的理解,要字字斟酌,切实体会,找到题目中的有用条件和所求问题。

应用题题目篇幅往往比较长,容量大,通过审题首先让学生去粗取精,简缩问题,找出题目中与问题相关的重要条件和数据,抓住关键的数学信息,排除干扰信息。通过对问题的简缩以及关键信息的分析,可以达到学生较准确地完成对题目的整体理解。

其次,要处理题目中出现的一些专业术语、新名词或是易混淆的词。当问题中出现学生不懂的专业术语时,教师要清楚地将现代生产生活中的常识介绍给学生,让学生熟悉相关术语的实际意义。不常见的新名词在问题中出现,教师要结合问题作个解释。比如,一次去听了小学三年级的一堂数学复习课,有个这样的问题,该问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展现,内容是:三年级一班4位教师和46位学生,购买门票一共需要多少钱?画面中有一大人和一小孩去未来世界的售票处,售票处呈现有“成人票80元,儿童半价”的信息。该问题涉及到的是计算教学,学生对问题的整体理解并不难,但是出错率却很高。问题在哪?就是在对“儿童半价”这信息的理解上,学生不明白“半价”的意思,这给他们的解题带来了麻烦,当教师对此概念作了解释后,该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易混淆的词,将它们与其相近的词进行比较,让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概念的含义。如,“增加了”与“增加到”这是学生比较容易混淆的词,教学时,可结合题目将两个词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并求解。这样通过有目的地比较,学生对问题中易混淆词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不会混为一谈了。

处理完难懂的语句后,要让学生根据自己所理解的将题目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复述一遍。在一定程度上检查学生是否真正了解了问题,就看他是否能把题目复述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解释什么是条件、什么是问题,这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理解程度,有利于作进一步的引导,也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表达上的条理性。只有学生对问题有个完整清晰地了解,解决问题的过程才会比较顺利。

如今,新教材绝大部分以插图的形式展示问题,它确实是一个新突破,也带来了很多的好处,教师对于这点也有了充分的认识和肯定。但是,如何有效地利用生动的画面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看图,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提取画面的信息,并利用信息加深对题意的理解,如何进一步让学生更好地审题,大部分教师还没有达成一定的共识,形成一些有效的策略,这应是今后仍需进一步讨论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数学课程标准研制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叶小飞,常盛.应用题的呈现方式[J].陕西教育,2004,(05):10.

[4]李培彦.改变应用题的呈现方式,培养创新意识[J].山东教育,2001,(13):53-54.

[5]仇圣国.课程理念下应用题教学的思考[J].辽宁教育,2006,(06):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