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改善民生的成效检验科学发展的成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改善民生的成效检验科学发展的成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万事民为先,民生大于天。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一重要精神,是党的宗旨在新形势下的生动体现。结合镇江近年来的实践,我们体会到,只有始终以富民惠民的成果来检验发展的成果与效用,才能更好地凝聚民心、集聚民力,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其中最重要的是要以民为本,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不断增进人民的福祉,让发展的成果普惠于民。

紧抓民生之本:让更多劳动者创业就业致富

执政为民,以民生为本;改善民生,以富民为先。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这是一个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近年来,我市城乡居民收入增幅高于经济增长幅度,主要得益于我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牢固树立“富民优先”的鲜明导向,兼顾不同发展能力群体的利益,推动创业与扩大就业“双轮驱动”,富民与兴市统筹推进。我们将进一步把全民创业作为富民的第一推动力,政策上降低门槛和资金扶持相结合,规模上“顶天立地”与“铺天盖地”相结合。途径上能人带动跟项目帮扶相结合,进一步涌现一批批“种植大户”、“致富能手”、“创业之星”,使创业经济成为富民的源头活水。进一步把扩大就业作为富民的重要渠道。统筹城乡就业服务体系,发展经济增岗位、政策扶持添岗位、政府花钱买岗位、劳力转移找岗位、就业援助送岗位等多策并举,并高度重视改制职工、下岗失业、城市拆迁、失地农民等群体的就业培训问题,既“授之以鱼”,更“授之以渔”,努力实现城乡充分就业,使全市在就业市场越来越饱和的形势下保持稳定的就业率。使城镇登记失业率持续下降。

关切民生之忧:让更多居民从社会保障中受益

“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每一项政策的出台和实施,只有真正解民所需、解民所忧,才能暖人心、得人心、聚人心,抓民生才不会概念化、形式化,体恤民情、促进和谐的指导思想才能有效落实。社会保障是人民生存的依托,事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普通百姓的后顾之忧。我们将继续紧紧围绕“全面迭小康、人人有保障”的总体目标,全力推进社保“扩面提质”,深入开展城乡“万人续保工程”,不断完善和健全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社会保障机制,将覆盖面逐步扩大到全体城镇从业人员。破解社保难题,筑牢民生“安全网”。与此同时,认真落实城乡居民最低生活“应保尽保”制度,大力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认真实施被征地农民养老和医疗“即征即保”制度,实现社会保障政策制度城乡“全覆盖”。大力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示范企业”等创建活动,积极推进劳动保障诚信制度建设。努力维护广大劳动者尤其是进城务工人员的合法权益。

解决民生之急:让公众基本需求优先得到满足

中国科学院研究报告将买房责、上学贵、看病贵称为“新的民生三大难”,“三大难”都居于百姓关注度-的前列。这需要党委和政府在推进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过程中,坚持把发展经济与造福百姓统一起来。多了解群众的疾苦需要,多顺应群众的生活需要。多解决群众的迫切需要。我们将进一步围绕“让百姓买得起房、上得起学、看得起病”的目标,积极推进“人人享有医疗保障”工程。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逐步改善居民住房条件,使关注和改善民生的成效真正体现到为民排忧解难、维护群众利益上来。作为全国医保试点城市,我市将在目前全市城镇居民参保覆盖率超过85%、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100%、“15分钟社区卫生服务圈”基本形成的基础上,继续一手抓政策制度的完善,一手抓受益指教的提高,使之真正成为群众得实惠的民心工程。教育是民生之源。我们将进一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教育的基础性,体现教育的福利性,维护教育的公平性,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居者有其屋”是民之所需,我们将继续加强城市住房建设的规划调控力度。完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办法和住房供应体系,进一步规划建设一批批廉租房、经济适用房等保障性住房,使城镇人均住房面积稳步增加。

夯实民生之基:让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利莫大于治,害莫大于乱。”平安是民心所盼,稳定是和谐之基,没有安定有序的环境,更好更快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近年来。我市平安建设水平始终在全省乃至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平安镇江”不仅成为镇江重要的对外城市名片。也成为老百姓广泛认可的城市品牌。我们将进一步建立健全“大巡控、大调解”等联动机制、矛盾分层处理机制和群众工作长效机制。把群众利益诉求纳入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完善“大防控”格局,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构筑维护稳定的牢固防线。让老百姓生活更加安定。与此同时,进一步深入推进“法治镇江”建设,在全社会营造一个人人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良好局面。纾解民生之困:让困难群体得到社会关爱

利益的兼顾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如何对待社会困难群体,直接体现一级党委政府的执政理念,是改善民生、促进和谐的关键环节。因此,我们始终强调,改善民生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迭炭。我们将更加高度关注困难群众的冷暖安危,建立和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进一步从制度上对低收入群体、困难群体实行救助,帮助失地农民、失房居民、失业职工和因灾因病致贫家庭解决实际困难,保证他们“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帮助他们解决“看病难、子女上学难”,较好地兼顾改革发展中得益较多群体与得益较少群体的利益。同时,大力发展慈善事业,编织社会关爱网络,继续广泛开展“慈善一日捐”、“千人慈善救助”等活动。同时,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组织党员领导干部与困难户“结穷亲”,使之尽快在帮扶下脱贫。

顺应民生之盼:让老百姓共享宜居环境

百姓的期盼。就是党委政府的追求。从工作实践上看,环保、“三农”等民生问题表象在群众的热议、评论和诉求中,而根子在机制体制中,解决的途径和方法在统筹兼顾上。我们在发展中将进一步统筹兼顾,把城市建设和改善民生结合起来,把重大项目和实事工程结合起来,在财政预算中优先考虑“民心实事”,把更多的资金投向生态保护和建设、新农村建设、城乡公共基础设施等领域,着力打造江苏人居环境最美的生态区、新农村建设的先行区。在环保方面,我们将注重产业规划与环保规划并重、铁腕治污与转变发展方式并重、生态修复与生态建设并重,切实加快生态市建设步伐。更好地实现经济持续发展、污染持续下降、生态持续改善。在城区,注重推进为民办实事项目,突出抓好老小区改造、低洼积水区整治、危房改造和城市公交、市区公园免费开放等重点项目:在农村,注重公共财政向“三农”倾斜、公共设施向“三农”延伸、公共服务向“三农”覆盖,不断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同时,巩固和提高以“农村垃圾百日整治”为重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挑战“千年陋习-”,破解农村新的“第一难”,使农村环境面貌进一步改善,使广大农民对环境的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改善民生无止境。随着全面小康建设的推进,改善民生的系,统性和精细性日益增强,我们将始终把人民群众的新要求和新期待当作执政的第一信号,用更多改善民生、纾解民困的举措“对接”人民群众最现实的利益,真正使镇江人民共建共享和谐社会。加快建设百姓得益更多、生活更好、幸福感更强的新镇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