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油画与审美意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油画与审美意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2)O9-0035-01

摘要:文章首先从分析视觉冲击就是运用视觉艺术,使你的视觉感官受到深刻影响,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表现手法可以通过构图、造型、颜色等展现出来,直达视觉感官。利用眼睛感官的瞬间接受、来捕捉视觉点。再利用视觉幻象得空间感来突出整体画面的视觉中心。这是人们在第一时间里得到的画面信息。然后,大脑会分析出这些画面中“抢眼”或“视觉震撼力”的内容是否含有刺激性和诱惑性的意味,来判断此画的好与坏。最后,有视觉冲击力的画得到了大家的关注。本文的视角选择在视觉审美这一核心上,由阐述艺术作品切入视觉审美本身,将当代绘画纳入这个视觉范畴加以分析,通过当代艺术家独特的创作视角和创作方式探讨视觉冲击力在当代绘画中是否具有重要性。

关键词:当代油画 视觉冲击力 传播 审美意识 审美方向 审美本质 感官 感染力

审美观,作为一个重要的、具有普遍性意义的美学范畴,“审美观”这个概念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西方,在美学理论和实践中,都有非常广泛的运用。但人们对这个范畴虽然常用,却多是习焉不察,对它的内涵与渊源不甚了了。当前,是一个视觉先行的时代,人们凭借着视觉体验去感知和认识世界,人们获得经验的途径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视觉化和图像化。图像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观看世界的方式,同时也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和思维模式,成为现代生活的主导因素。许多美术界人士把“视觉冲击力”当成了获取画面时尚的现代感和招引观者视线的一个关键法宝。绘画作品能感染人首先是从视觉感受开始的,强调“视觉冲击力”似乎是被大家看做天经地义的事。难道这个法宝真的很奏效?还是谋取成功的重要捷径?

有了流行就有了传播,且力量是可怕的。几乎人一生下来便受各种传播的影响。自我思考是自我传播,父母家庭教育、朋友的接触是人际传播,学校上课是群体传播,是组织传播, 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上网等是大众传播。人只要活着一分一秒就无时不刻地在受各种传播的各种影响。 此时艺术界的视觉传播便是最好的例证。当代艺术冲击着写实艺术,不管你以前画没画过画,只要你有想法有符号有作品能放在展厅里,交际能力不错会包装,即便你的作品什么都不是也能标以艺术品之名卖个天价。艺术的界限模糊了,甚至是被践踏了。传统的艺术标准评判在传播的冲击力下变得引人发笑。

一、审美本质

首先,从分析视觉冲击就是运用视觉艺术,使你的视觉感官受到深刻影响,能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他的表现手法可以通过构图、造型、颜色等展现出来,直达视觉感官。利用眼睛感官的瞬间接受、来捕捉视觉点,利用视觉幻象的空间感来突出整体画面的视觉中心。这是人们在第一时间里得到的画面信息。然后,大脑会分析出这些画面中“抢眼”或“视觉震撼力”的内容是否含有刺激性和诱惑性的意味,来判断此画的好与坏。最后,有视觉冲击力的画得到了大家的关注与好评。

二、审美方向

当今是一个视觉先行的时代,人们面对正常的客观形象往往熟视无睹,而对怪异的形象或变态的事物则容易产生好奇。他们寻求感性刺激的感官欲望,盲目推崇震撼的“视觉冲击力”,正是这种不良心态的产物。然而“心灵的熏陶”自然就变成了“视觉的冲击”。殊不知,这其实是错把西方的大众快餐文化当经典顶礼膜拜了。这不仅无益于当代绘画的发展,而且助长了某些西方国家文化霸权的野心。可是,“视觉冲击力”一度成了艺术界热门的公共话题和竞相奉行的行为准则,冲击力就是感染力的真理似乎就这样形成了。许多画家,或乐此不疲,或按部就班,或随波逐流,或无可奈何,一旦滑入这个陷阱,便不能自拔了。头脑简单者便由此得出结论:凡是画面形象与众不同的就是优秀作品。于是,当代美术界追求这种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三、审美意识

其实,艺术的审美过程是一个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思维过程。先从知觉的印象到形象的分析,再到内在精神的感悟,然后在心灵上获得审美的愉悦。“视觉冲击力”过分强调外在形象对视觉感官的刺激作用,在认识上停留在“知觉印象”这个最浅的层面。为了实现画面的“视觉冲击力”,画家往往刻意地运用一些招揽的表现手段和华丽的表面效果来取悦于人,而不是在如何提高文化内涵和感化观众内心世界方面下工夫,因而很难对欣赏者产生心灵上的撞击。

对于西方读者和观众来说,从1907年毕加索画出那幅面目可憎的《亚威农少女》开始,视觉的强力冲击从来就没有中断过。杜尚加在蒙娜丽莎唇上的那一小撇胡子,超现实主义者们尤其是达利的怪诞的恶梦般的画面,表现主义者野蛮的笔触,克里斯托将巨大物体包裹起来的环境艺术,安迪-沃霍尔复制的玛丽 莲-梦露……他们给了西方观众以持续的新鲜的刺激,所以西方观众对于艺术家的任何过激之举都不会大惊小怪。但是对于中国人来说,真正意义上的视觉冲击是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开始的。艺术家的想象力迅速冲破了意识形态的禁锢,以千姿百态的形态盛放出来。关于20世纪的中国艺术,从前我们只熟悉齐白石的白菜虾米、徐悲鸿的奔马、潘天寿的鹰……他们的作品是古代中国精神的一种延伸,一种回响。但是,在一个工业的轰鸣已经取代了小桥流水、现实的巨变已经将我们的生活改造得机械的快节奏的模式,艺术这面镜子还能固执地背对现实,永远地朝向虚幻的过去吗?于是,新奇的、诡谲的、抽象的图像涌进了画框,于是极端的色彩出现在令人诧异的对比中,于是很多人不得不开始调整他们的眼睛以适应新的风景。谷文达的巨幅山水已经不是我们所熟悉的宋代画家的山水,刘小东、张晓刚、方力钧、岳敏君笔下的人物已经不是英雄模范而是身边的普通人和他们自己。抽象绘画也大量地出现了,可以言说的政治符号变成了不可言说的艺术。扑面而来的是现代主义的气息。尽管有过关于中国现代主义之真伪的争论,但无可置疑的是,进入当代美术史的正是这些强烈地震撼了我们的视觉的新艺术。

想一想,我们学生大多数只是学了一个表面的形式,并没有真诚的面对大自然,感受自然,所以画中流露出一种虚假。再想想范宽,梵高,蒙克等大师们的画中流露出的真诚,其中蒙克画呐喊时是他的切身体验,是他的真切感受!谈到画时,应该时时考虑画是否实在和诚恳,中国的一句古话: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作为当代美术界的学生们,我们就更不应该随波逐流的盲目跟风,被某些传媒“冲击力”的花边新闻,去迎合人们的猎奇心态。这或许可以理解。倘若画家也忙碌于发明惊人的绝技,以期待得到权威的认可或新闻的轰动效应,这必将是艺术的悲哀。

参考文献:

[1]宋永进.“视觉冲击力”:当代绘画的审美陷阱[J].美术报,2006.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