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武汉城市圈“三步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武汉城市圈“三步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湖北省确定“三步走”发展目标,推进武汉城市圈的建设。到2020年,武汉城市圈将提前3至5年实现全面小康,将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

三步走”的第一站是:2005年,初步建成武汉城市圈交通设施高速化、网络化、一体化的基本框架,城市圈内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初步构建区域大市场框架;启动跨区域企业重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市圈经济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增幅2%至3%,武汉市经济年均增长12%以上。这一步已经成功迈过。

第二站是:到2010年,初步形成基础设施、产业、城乡“三个一体化”的格局;基本实现城市圈内外的快速轨道网、高速公路网、公用通信网的现代化;形成高新技术、机械制造、原材料及新材料、轻工纺织及食品、农产品加工“五个产业群”。

第三站是:到2020年,武汉城市圈提前3至5年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在长江中游地区基本实现现代化,武汉城市圈成为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极之一。

武汉城市圈建设应成为国家战略

北京大学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导 杨开忠

我国已是一个开放的市场经济国家,但是应该看到,我国市场化和全球化还存在两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国内市场一体化程度还不高;二是市场化和全球化水平地区差异很大。

武汉是我国中部的中心城市,是内陆与全球市场的重要结合部。据我们初步测算,加快武汉及周围地区的一体化,建设武汉城市圈将带动大约1.7亿人的一体化和全球化进程,而且还将有利于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环渤海湾的结合,从而进一步促进更大范围内的一体化和全球化发展。

武汉城市圈建设定位要高,应成为中国第四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球性大都市。

在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过程中,应弘扬长江文化,为中华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崛起做出难以替代的贡献。

大家知道,长江、黄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两大发祥地。武汉及其周围地区是古长江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因此,武汉及其周围地区可以说是承载长江文化复兴最重要的载体。推进武汉与周围地区的一体化,建设和发展武汉城市圈对长江文化复兴和繁荣,促进中华文明在世界范围内的崛起具有重大意义。

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武汉城市圈应定位于“一个基地,五个中心”,在方向上是高瞻远瞩的。我建议,要强调“全球性”定位(包括功能、标准的全球性),要强调文化中心功能,可以考虑六个中心,即金融、信息、科技、文化、商贸流通、交通中心。

加快武汉都市密集区发展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 牛凤瑞

都市密集区是指在相对单一的地理单元内(一般数万平方公里),以一个或多个特大、超大都市为核心,数座、数十座甚至更多座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城市相对聚集,城市个体之间强烈交互和密切联系的城市空间布局状态。

都市密集区内各城市分工明确,优势互补,资源互补,保持聚集效应和规模效益,又在很大程度上遏制“城市病”的负效应。因此,都市密集区扩大了极化效应,与城市组团布局、卫星城一样,本质上是扩大的城市。

以武汉为中心的都市密集区位于长江三角洲、川中和珠江三角洲、京津唐四大一级都市密集区菱形对角线交会点。得天独厚的区位(“九省通衢”)、广阔腹地(辐射周边广大华中地区)、优越的水土光热能(源)等自然资源组合,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充裕的人力资源供给,使其最有条件和可能继东部沿海三大都市密集区之后,成为全国第四大都市密集区。

与其他城市密集区相比,武汉都市密集区自身特点突出:尽管经济总体规模较小,辐射能力尚弱,但沿江通海,区位优越;水土光热能(源)配置颇佳,周边400至500公里半径内尚无同量级竞争对手,最具低成本成长性;位于“T”型经济带的中部节点,是全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接轨、对外开放由沿海向内地推进的中间枢纽,发挥承东启西、联接南北的重要功能。目前看来,武汉经济圈是带动中部地区崛起的龙头,从长远看,具备建设现代化国际性城市的条件。

由此,形成与发展武汉都市密集区,是湖北省全面推进城市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实现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有效发挥中部地区的综合优势,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的宏观布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确定武汉都市密集区战略地位,要考虑四个问题: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和国际分工的大趋势;从武汉都市密集区的要素配置特点出发;以同一量级城市密集区为参照系;以首位城市的战略地位为重要依据。

我认为,武汉都市密集区战略定位可具体表述为“四个中心和四个基地”,即:华中地区的金融商贸中心、交通通讯中心、物流中心、文化教科中心;全国意义上的以光电子为重点的高新产业基地、以钢铁为重点的原材料基地、以汽车为重点的机械制造业基地、以纺织食品为重点的轻工业基地。

建设武汉都市密集区,重点建议几项:

――结合行政体制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布局调整,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和完善政府花钱的约束机制,改进对市政府政绩考核体制标准应是整合都市密集区市际关系工作的起点。

――加快都市密集区基础设施建设。要对都市密集区进行统一规划,降低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率。例如统一规划建设武汉与周边城市的一小时交通网络、2至3日旅游线路网,既比较容易操作,又能实现“共赢”,对于整合市际关系无疑将发挥先导和奠定基础的作用。

――做大做强武汉市。都市密集区的发展方向、竞争力很大程度取决于首位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带动作用。武汉综合实力还不足以承担全国第四大都市密集区的龙头作用。武汉市率先发展,是推进武汉都市密集区发展的重要条件。

――摒弃“大城市恐惧症”和“小城镇(市)偏爱症”,正确判断城市规模扩张的正效应和负效应。建设数座100万人口的大城市,把现在有条件的中小城市建设成为100万人口(不是现有行政意义上市区人口)的大城市,把一批有条件的小城镇建设成为中小城市,充分发挥武汉都市密集区在中部崛起中的战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