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如何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逐步养成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师所面对的重要课题。以课堂教学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需要以潜移默化的熏陶方法为依托,让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感受创新思维的妙趣,并逐步养成传新思维的习惯。

小学数学教学方法创新策略现代教育呼唤人的主体精神,而新课程改革意在培养具有健全人格、较高文化素养,敢于创新、勇于实践的社会建设者。新的教学理念更是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贯穿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的各个环节。但现行的学校教育无论在教育观念、教学目标,还是在日常教学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评价方式上都略显滞后。尤其是在目前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忽视学生主体地位、目标和评价标准单一、教学中“单向灌输”、教学方法机械单调、内容上强调纯粹知识记忆等现象。这就否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创造潜力,解决以上问题向基层数学教师提出了进行教学创新的迫切要求。

一、努力营造创新环境,逐步强化创新意识

正如张楚廷先生在《数学与创造》一书中所说:“数学是一部传奇史,它最重要的特色是充满诱人的创造活动。”而创新意识的鲜明特点即是发现问题、积极探求。所以,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首先,要设法引导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现问题,并勇于踏实探求,从而为学生营造一种创新的氛围。但值得注意的是,“创新教育”在具体教学实践中,需要以平等、宽松、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基础,同时也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去感染学生,促使整个教学过程充满“爱”的氛围。在轻松愉快的情绪气氛中,学生更可能对所学知识产生较大的兴趣。

其次,教师需要进行创新性的教学设计,有机地将各种教学方式中的优秀成分兼容并包于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使数学课的教学成为开放型的教学。包括营造开放型的教学氛围(物理和心理两方面的)、选择开放型的教学内容、设置开放型的问题、形成开放型的教学风格等。民主和谐的氛围、平等宽松的研讨环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更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地发现、创新,从而其创新意识就会更强烈,创新思路也就会更宽广。

另外,教师在具体教学操作中还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尽量促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探究、尝试”的过程中来,充分调动他们的想象思维,深挖他们的创新潜能。例如,在讲授“圆的面积公式推导”一课时,可在开课前先让学生自主开展预习活动,通过活动不仅可以拉近师生间的关系,也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课程内容。从而让学生从三角形、梯形等已学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去思考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

总之,通过老师精心的营造“创新氛围”,再加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能在课堂上产生比较好的效果,同时也能为学生培养创新思维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改革传统知识教授方法,倡导互动教学模式

对于学生来说,当前的学习内容大都是经过长期积累和检验所获得的间接经验。相比于让学生快速的掌握那些“现成的”成果,或者沿着一条“顺畅”的道路去学习,鼓励学生自己重新推演目前的“现成的”科学成果与科学发现,无疑是一个有效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好方法。并且,如果能够在这一过程中,有意地创设一些必要的问题情境,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技能则更是十分有益。中科院王梓坤院士说:“对于科学家的发明创造,我们只是看到了成功的结果,那些逐步抛弃的中间假设则从不公布,是很可惜的,因为其中蕴含了许多经验教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如果能有意识地将某些需要揭示的概念、证明的规律纳入“待解决”的问题序列之中,将学生学习概念、规律的过程设计成对这些问题的“再发现”“再解决”的创新思维活动过程,或许能使学生在经历了探索过程的弯路、岔路和纠偏过程后受到创新思维的启迪,从而增进创新技能。

在特意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要引导学生敢于面对问题向前进,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新路。另外,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然后启发学生重构、迁移、融合所掌握的知识。

教学创新中的小学数学教学还应是开放性的,包括空间上的灵活性、学生活动的选择性、学习材料的丰富性、课堂内容的综合性及教学组织形式的变化性,如此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因为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仅是课堂教学,教师也并非是知识的唯一传播者。学生必须具有自我学习的能力,才能接受信息、筛选信息、加工信息,使信息变成知识和财富。

三、鼓励实施自主教学,培养创新素质能力

实施自主教学,就要求教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践行以培养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发展学生创造性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所谓“自主学习”,是就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的,相对的是“被动学习”“机械学习”和“自主学习”。而教育教学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必须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也就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自己操作、自己发现、自己体验、自己评议,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如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所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求,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这就说明,如果能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他们就会对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热情提高,思维也会非常活跃,学生就有了一个主动探索的空间。

但是,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这就要教师积极创设激励学生表现的情境,在教学中广泛开展讨论、合作活动。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活动中互助提高,更利于促使学生养成善于合作、敢于交流、具有较强整体意识的良好品质,从而在将来的集体中展现、运用其良好素质,更好地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另外,大量的教育案例表明,思考性的练习是训练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需要注重巧设练习,从生活出发,从细处出发,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教学案例,这样不仅可以开放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的潜在学习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素质。

四、结语

课程改革后的数学课堂应创设具有创新氛围的课堂环境,提出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来学习。这样不仅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培养学生主动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发现的科学精神。而课堂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教师需尽可能努力营造创新环境,改革传统知识教授方法,尽力实施自主教学,大胆实施素质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