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游戏是个体在童年期的一个主要活动,对儿童身体发展和健康心理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对儿童游戏的相关理论以及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做出了阐述。

【关键词】 游戏;儿童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2)03-195-01

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游戏同时又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像人体的维生素一样必不可少,是适合孩子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游戏作为经历,对个体的一生会产生潜在的影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童年将影响到他的一生,而一个幸福的童年必将迎来一个幸福的人生。童年时期不仅是是儿童培养理想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人格塑造的一个黄金期。

一、儿童游戏的心理学内涵

关于游戏的论述有很多说法,然而对于游戏的本质的说法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而一个可以被众人所接受的定义至今还未形成。在我国学术界,游戏通常是指儿童运用一定的知识和语言,借助各种物品,通过身体运动和心智活动,反映并探索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也有学者认为,本质上,游戏是儿童能动地驾驭活动对象的主体性活动,它现实直观地表现为儿童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活动。。维果斯基认为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超出儿童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的愿望的时候,就发生了游戏。由此可见,儿童游戏的产生正是儿童愿望的转移与替代,是儿童情感需求的满足。而那些超出其实际能力的、不能立即实现而又持续存在时间较长的愿望便以另外的方式得以表征和实现,那么这种表征便以游戏的形式得以呈现。因此,在维果斯基看来游戏的实质便是愿望的延迟满足,这种愿望不是稍纵即逝的,而是持久的概括化的情感倾向。

二、游戏的理论

(一)早期的传统理论

19世纪和20世纪初,霍尔的“复演说”,认为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的生活特征在儿童身上的复演。席勒-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借以发泄体内过剩精力的一种方式。彪勒的“机能快乐说”,强调游戏是儿童从行动中获得机体愉快的手段。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把游戏看作是儿童对未来生活的无意识的准备,是一种本能的练习活动。拉杂鲁斯-帕特瑞克的“娱乐-放松说”把游戏看作是放松的需要。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反对生活准备说,认为游戏不是本能,而是一般欲望的表现。

(二)当代游戏理论

1.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认为游戏也有潜意识成分,游戏是补偿现实生活不能满足的愿望和克服创伤性创伤性时间的手段。游戏能使儿童逃脱下去闹事的约束和强制,发泄在现实中不能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里紧张,发展自我的力量来应付现实的环境。埃里克森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来解释游戏,认为游戏是情感和思想的一种健康的发泄方式。在游戏中,儿童可以“复活”他们的快乐体验,也能够修复自己的精神创伤。

2.认知动力说。皮亚杰认为游戏是儿童认识新的复杂客体和时间的方法,是巩固和扩大概念、技能的方法,是使思维和行动结合起来的方法。儿童在游戏期间并不发展新的认知结构,而是使自己的经验适合于先前的存在的结构,即同化。他认为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儿童特定时期的游戏方式。

3.学习理论。桑代克认为游戏也是一种学习行为,遵循效果律和练习律,受社会文化和教育的影响。

三、游戏对儿童发展的重要性

中国心理学家认为,游戏是适合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方法,也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方式。

(一)游戏能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

儿童健康的身体发展是全面发展的基础。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其身体发展的状况直接影响着心理的发展。游戏属于一种习得的动作技能的能力,在游戏中增加了儿童运动的机会,因而游戏对儿童的身体健康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游戏的过程中,一个孩子若表现出对游戏很大的兴趣则在以后的生活中,较易形成富有探索精神的积极活泼的孩子。随之由于有着极强的探索性兴趣,在游戏的过程中会无形的提高孩子的创造力。

(二)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

儿童游戏的心理结构中,认知是重要因素。认知的基本成分是感知、记忆、想象、思维。其中,创造性想象是最活跃的成分之一。任何游戏均在假想的情境中创造性地反映现实或自我。无论是角色扮演还是结构造型或物品替代,均需要建立在一定程度的想象之上。创造性想象不仅构成了游戏兴趣的源泉,而且是创造性游戏的基本条件。

(三)游戏对儿童情感发展的重要性

情绪体验似乎是游戏过程的产物,其实,游戏过程中儿童情绪体验的性质往往决定了游戏过程的创造性、积极性和主动性。情绪体验对游戏活动具有双重影响:积极的成功体验有助于游戏过程的灵活性和主体性的发挥,而消极的挫折体验则可能破坏游戏的吸引力,不利于主体性的发挥和创造性的发展。

(四)游戏对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性

游戏是学前儿童的主要社会生活方式,直接构成了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社会条件。学前儿童在游戏中开始初级社会化并且建立初步复杂的社会关系。在游戏中,儿童不仅获得一些粗浅的交往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游戏,儿童可以逐渐地解除自我中心,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关心他人,认识并认同成人的社会角色。

参考文献:

[1]丁海东.儿童游戏本质管的演变及其主体性本质观的建立[J].幼教园地.2001.

[2]杨晓瓶等.儿童游戏的本质—基于文化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09(10).

[3]胡全柱.儿童游戏的社会学解读[J].体育与科学[J].2011(32):5.

[4]试儿童游戏在个体社会化中的作用.枣庄师范专科学院学报[J].2002(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