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联交易中讨价还价机制的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联交易中讨价还价机制的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讨价还价机制是对交易主体的基本要求,只有获得充足的对方信息,讨价还价机制才能发挥高效率。本文通过理论推导证明了讨价还价机制的必要性以及对2003年~2005年上市公司的数据统计发现,购买或销售商品类的关联交易采用市场价格进行交易的市场认可度比较高。而提供或接受劳务和租赁的关联交易即使采用市场价格,市场的认可度也不高。

[关键词] 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价格 讨价还价机制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而不论是否收取款项。关联交易的价格是判断关联交易是否公平的关键所在,但我国证券交易所的上市规则只要求披露关联交易的价格和定价政策,至于具体的定价方法以及定价的依据,上市规则并未提及。在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中出现诸如成本价、合同价、成本加成、协议价、国家定价、进价调拨等多种定价方法,投资者无法进行合理的判断。企业讨价还价能力是指竞争性战略联盟中合作企业之间在合作过程中为获得有利的收益或对合作经营的占优控制,通过谈判等形式相互要价的资格和力量。本文试从讨价还价机制的必要性和讨价还价机制效率性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讨价还价机制的必要性

一个显然的事实是,只要交易双方拥有足够的信息,讨价还价总是有相对较高的效率。本文采用杨如彦、孟辉撰写在2004年1月CFEF研究报告中的“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的效果分析:一个假说及其检验”一文(以下简称“杨文”)中的推导方法。在“杨文”中将关联交易中的主体区分为关联交易主体和利害相关人,并假定法律规则能观察到或者预见到所有的致损方式,以及允许主体是理性的且双方有讨价还价。关联交易中可能的损害 和防范损害成本c,如果h>c,法律规则将决定禁止;反之,则不禁止。f(c)均非负合理的,利害相关人可以向关联交易主体索要一个补偿d=E(h)。通过推算,可以证明,即在任何情况下,促进双方主体的讨价还价过程,都占优于禁止性法律规则,因为讨价还价机制有利于效率的提高。

二、讨价还价机制的效率性

我国大多数的上市公司是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而且基本都选择了“主体上市”模式。关联交易已成为中国上市公司惯常的商业方式,这一模式使得上市公司与改制前的母公司及母公司控制的其他子公司之间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关系,为了粉饰经营业绩,这些“沾亲”的公司之间要想真正的运用讨价还价机制是非常困难的。

为了解我国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类型的具体情况,我们从深圳巨灵数据库中选取了2003年~2005年度在上海证券交易交所公开发行A股的关联交易的公司数据,并进行统计,得到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从2003年~2005年交易类型为购买或销售商品、提供或接受劳务、租赁在其报表附注中披露定价政策的公司数连续三年都是占当年的前三位,说明了在各种交易类型中这三种类型是上市公司的常用手段,可能是容易形成有效交易的效果或者形成利益冲突的结果。

beta系数反映了个股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本文认为关联交易的定价政策对beta系数有重要影响。为了获得更有价值的证据,我们将表1中交易家数前三位的交易类型进行了细分统计,得到表2。

从表2中,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交易类型为购买或销售商品时,披露的定价为市场价格的家数约占该类交易的三分之一,而反映了个股对市场变化的敏感性的参数三年的均值都小于该类型交易的,说明了该类关联交易采用市场价格进行交易的市场认可度比较高。对于交易类型为提供或接受劳务和租赁时,采用市场价格进行交易的家数占该类交易的五分之一左右,只有类型2中2005年的略小于,类型11中2003年的略小于,其余的 均大于该类型交易的,说明了这两种类型的交易即使采用市场价格,市场的认可度也不高。原因可能是劳务和租赁虽然发生的家数很多,但是交易对象却比较单一、交易的具体劳务和租赁比较特殊等原因造成的。虽然采用市场价格,但该类型的具体交易还没有形成充分的竞争机制。

三、结论及政策建议

1.在关联交易中运用讨价还价机制,获得充足的对方信息是前提,再者,讨价还价的主体是三会(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只有充分发挥三会运作才能使讨价还价更有效的发挥作用。

2.为防止上市公司通过非公平的关联交易来粉饰公司的经营业绩,可以比照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关联交易指出的三种具体定价方法,既不受控可比价格法、转售价格法、成本加成来统一披露口径,增加可比性。对上市公司除了要求披露定价政策外,还要求上市公司对定价依据,尤其是采用非市场价格时,要求详细披露与市场价格的差异及其原因等方面的信息。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2]张宗益李忠云龙勇:竞争性技能联盟中企业讨价还价能力实证研究[J].系统工程学报,2007(4).第22卷第2期

[3]杨如彦孟辉: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监管的效果分析:一个假说及其检验.CFEF研究报告,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