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强迫症患者心率变异性对照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强迫症患者心率变异性对照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目的:观察认知行为疗法改善强迫症患者心率变异性的变化。方法:将符合CCMD-3强迫症诊断标准的60例患者,给予系统认知行为治疗,安静状态下进行心率变异性频谱分析,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进行评定,并与6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强迫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总功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强迫症组HF指标低于正常对照(P<0.05),LF/HF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TP、HF值增高,LF/HF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强迫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主要是迷走神经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经认知行为治疗后,自主神经功能趋于协调。

关键词 强迫症 心率变异性 认知行为治疗

强迫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科疾病,国外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其终生患病率2%~3%[1],以反复出现侵入性的强迫观念和(或)强迫行为,同时存在反强迫思维为临床特征的精神障碍[2]。发病通常呈慢性,病因机理不是十分明了,多数认为与病前性格、心理社会因素、遗传及神经生化等多方面因素[3~5]有关。

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是指逐次窦性心律心搏间心动周期的微小差异,当今使用的心率变异测试仪设置相关的分析软件,可量化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活动,评估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的张力,具有无创定量、可重复等特点,是心电信息检测方法中最新的一种。目前国内外对强迫症引起的自主神经改变报道甚少。本研究应用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通过心率变异性的频谱分析来观察强迫症患者治疗前后自主神经张力的变化。

资料与方法

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强迫症患者60例,男32例,女28例;年龄19~65岁,平均37.45±9.78岁;病程3~42年,平均18.58±8.46年。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强迫症诊断标准,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16分),排除严重躯体疾患,入组前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或抗抑郁药物,如一直服药者则给予2周的洗药期。健康对照组60例,源于本院职工和一部分社会人员,其中男31例,女29例;年龄17~53岁,平均26.37±3.51岁。两组间性别、年龄、病程和文化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所有入选对象均签有知情同意书。

方法:健康对照组给予1次心率变异性测定,强迫症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时给予心率变异性测定。

认知行为治疗[6]:开始治疗阶段,1周2次,3周后1周1次,要求每次≥1小时;2个月后,视病情变化每月会晤1~2次。首先与患者进行朋友式的沟通,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对治疗组患者分别进行交谈,给予深入的心理互动和实践。其次采用暴露和反应阻止的方法进行行为治疗,并让患者写日记,自评主观不适分数(SUDS),感受每次治疗前后的细微变化。

心率变异性测定要求:①环境安静,光线柔和,温度湿度适宜;②餐后1小时进行,排空膀胱;③避免剧烈运动,测试前休息10分钟,测试时平卧、闭眼、深呼吸,保持自然放松状态;④24小时内不饮用含精神活性物质的饮料。本研究采用北京富立叶信息科学技术研究所生产的ANS-1植物神经性反应检测系统(FLY-2型),对受试者进行心率变异性频域测量,每次5分钟。

检测指标:①心率总功率(TP)代表自主神经活动能力;②低频功率(频段0.04~0.15Hz,LF)代表交感神经活动;③高频功率(频段0.15~0.4Hz,HF)代表迷走神经活动;④低频功率与高频功率之比(LF/HF)代表自主神经活动均衡性。评价指标参考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率变异性对策专题组给与的正常参考值[7]。

统计方法: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数据分析采用t检验。

结 果

强迫症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总功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HF指标强迫症组低于正常对照(P<0.05),LF/HF强迫症组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见表1。

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TP、HF值增高,LF/HF值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讨 论

强迫症主要表现为强迫思维与强迫行为等临床症状,患者常伴有心慌、出汗、烦躁等自主神经功能异常的表现,且这些异常表现往往随着强迫症状的缓解而减轻或消失。强迫症状在心理学形成机制上与认知功能密切相关。国内应用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较为多见,但探讨其与心率变异性的相关研究较少。既往诊断强迫症多依据临床表现,缺乏相应的实验室监测指标。

心率变异性分析就是分析心率差异性的大小及变化规律,即随心动周期之间的时间变异数。心率变异性实质上反映了神经体液因素对窦房结的调节作用,即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及其平衡协调关系。其中HF反映迷走神经的张力,LF反映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的双重影响,TP反映总的心率变异性的大小,LF/HF反映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的平衡。总的说来,心率变异性指标降低反映交感神经节律增加或迷走神经节律降低,反之心率变异性指标的增加反映交感神经节律降低或迷走神经节律增加。

本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心率变异总体呈下降趋势,TP、HF均低于健康对照组,而LF/HF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说明强迫症患者自主神经功能活动能力显著降低,交感神经活动相对亢进,迷走神经活动减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经过12周治疗后,TP、HF、LF/HF偏离正常的指标趋于正常值,说明经过系统的认知行为治疗,强迫症状逐渐缓解,交感神经活动较前有所抑制,而迷走神经活动较前有所增强,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更加协调。通过本研究发现,强迫症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可能与临床症状有关。强迫症患者发病时,不仅存有不同表现的强迫思维、强迫行为症状,同时还伴有程度不等的焦虑、抑郁情绪。情绪变化会引起自主神经功能的改变,从而导致交感、迷走神经功能失调。本研究结果验证了强迫症的情绪变化是可以通过心率变异性的改变检测出来的。认知行为疗法通过修正曲解、错误的认知而改善其心理行为的异常,缓解其强迫症状,改善自主神经功能,使其逐渐趋于正常,无不良反应,远期疗效好。

目前强迫症的发病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为探讨强迫症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提供了实验室参考指标。由于强迫症患者病情的复杂性,心率变异性分析对强迫症患者病情分级、治疗效果判断等方面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扩大样本量研究。

参考文献

1 Chamberlain SR,Blackwell AD,Fineberg NA,et al.The neuropsychology of OCD:the importance of failires in cognitive and behavioural inhibition as candidate endophenotypic makers[J].Neurosci Biobehav Rev,2005,29(3):399-419.2 张亚林.高级精神病学.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7,14:442.

3 张亚林.神经症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96-214.

4 李英辉,兰光华.强迫症的神经生化研究进展[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3,12(6):237-239.

5 Denys D,Zohar J,Westenberg HG.The role of dopamine in 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preclinical and clinical evidence[J].J Clin Psychiatry,2004,65(14):11-17.

6 徐俊冕,季建林.认知心理治疗.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127-129.

7 心率变异性检测临床应用建议.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心率变异性对策专题组,1998.

表1 强迫症组与正常对照组HRV频域指标比较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

表2 治疗前后强迫症组HRV频域指标比较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P<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