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爱孩子,要拿捏好分寸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爱孩子,要拿捏好分寸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父母的爱是孩子安全感的源泉,但如何爱孩子是门大学问。溺爱孩子和不爱孩子是两类偏激的父母,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最为常见,而且父母根本没有意识到这是对孩子的伤害。以下两个案例颇为典型,值得家长朋友引以为戒。

【案例1】 “娇气鬼”杜春宇

杜春宇是一名小学四年级男生,今年11岁。他对学习不大感兴趣,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在家里做作业也磨磨蹭蹭,经常喊肚子疼。他是在父母的溺爱中长大的,平时他提出的要求父母必须立即满足他,稍有延迟他就会躺在地上歇斯底里地大喊大叫,哭闹很久。老师反映,杜春宇在学校里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敏感、胆小,不善与同学交往,经常被同学孤立,还被同学取了个绰号“娇气鬼”。父母还发现杜春宇有行为。在父母的严厉呵斥下,杜春宇很羞愧,有所收敛,却不能完全杜绝。

杜春宇所表现出来的这一连串不良行为习惯,让父母很不解。看到别的孩子懂事、乖巧,他们感到失望、伤心。是孩子天生不好管教,还是父母教养失当?如果说是家长的问题,他们感到委屈极了,他们可是对孩子付出了全部精力和爱心啊!

【解析】 缺少生活体验

杜春宇的妈妈说,当年怀杜春宇的时候她差点流产,保胎很辛苦。杜春宇出生时被诊断出免疫力有缺陷,经常生病。她总觉得杜春宇身体不好,必须精心照顾才行。杜春宇偶尔一次说肚子疼,她就如临大敌,对儿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后来,杜春宇不想学习时就说肚子疼,每次都能得到好处,比如玩一会儿再学。结果,在父母的一次次强化下,杜春宇形成了用肚子疼来控制父母,逃避学习的不良习惯。

杜春宇不善与人交往,也是家长没有为孩子提供一个开放的生活环境所致,使杜春宇错过了发展与同龄人交往能力的最佳年龄(3~4岁)。由于身体不好,父母给了杜春宇过多的保护,生怕孩子离开自己的视线一步就会磕着碰着,也担心身单力薄的孩子会被小朋友欺负,结果每次带孩子出门玩时,总是避开人群,尤其是避开有小朋友的地方,导致孩子没有接触同龄人的机会,自然学不到与同龄人交往的技巧。杜春宇没有同龄朋友,除了缠父母只能一个人玩,父母的过度保护又给他很多限制,所以他几乎没有什么个人爱好。在外部环境缺乏乐趣的情况下,他会把关注点从外部转向内部,当偶然发现摩擦生殖器有一种很奇异的感觉时,他开始。

父母的过度保护对孩子来说其实是“经验剥夺”,会在不知不觉中对孩子的成长构成消极影响。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首先,要给予孩子“适当的满足”和“恰当的挫折”。当杜春宇在家撒泼哭闹的时候,父母应不予理会。孩子最会察言观色,发现这招不灵,他的哭闹行为就会慢慢收敛。同时,父母应给孩子制订一些规则,让他知道什么行为是对的,什么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需求。对于孩子过分的要求,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不能满足他的原因,而不是简单的一句“不行”,引导他逐渐放弃不适当的行为模式。以后,随着道德意识的发展及社会经验的积累,孩子才能逐渐理解和接纳社会规范的约束。当然,父母应满足孩子合理的要求。

其次,引导孩子接触自然,与同伴建立友好关系。父母应多带孩子到公园或游乐场,鼓励他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教他如何认识同伴,如何与同伴建立友好的关系。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会很快克服与陌生人交往的恐惧心理。

最后,转移注意力,发展多种兴趣爱好。针对杜春宇的行为,父母要有正确的处理方式,严厉批评甚至打骂只会得到相反的结果,因为父母越阻止他,他对这一行为就越好奇,越是把注意力放在这上面。父母打骂留下的羞耻感还可能为他将来的性心理障碍埋下种子,他可能会认为性是肮脏的、不道德的。其实,发现孩子,父母不必大惊小怪,这个年龄处于弗洛伊德所说的性器期,细心、敏感的孩子容易被无意中碰到生殖器所引起的所吸引,生活中兴趣少的孩子很容易把自己的注意力停留在因摩擦生殖器所产生的上。对于摩擦生殖器的行为,唯一可行的就是转移他的兴趣和注意力。有了外部的兴趣,孩子对自己的身体关注程度就会减少,行为也会随之减少,直到消失。

【案例2】 “小犟驴”琴琴

琴琴是一个5岁女孩,上幼儿园大班。琴琴妈好像不那么喜欢女儿,讲述女儿在幼儿园的表现时经常露出鄙夷的表情。琴琴在幼儿园经常因打小朋友被家长投诉,还不服从老师的管教。不得已,幼儿园只好劝她转园。在家里,琴琴也很暴力,经常骂奶奶、破坏东西。琴琴妈说,琴琴一不高兴就做一个动作:双手紧握拳头,恶狠狠地瞪人,鼻子里发出急促的喘气声。“那架式,真像一头小犟驴!”琴琴妈说。

与琴琴单独交流的时候,我发现她挺善于与人交流的。她说妈妈很忙,她很想和妈妈玩却找不到机会,妈妈总以工作忙来推脱。后来,她找到了一个亲近妈妈的办法,就是把妈妈的东西搞乱,这样妈妈就会找自己说话了,尽管多是训斥,但训斥总比冷漠好。在妈妈的训斥中,琴琴觉得妈妈不爱她。慢慢地,她也不在乎妈妈是否陪她玩了,但她坚持搞乱妈妈的东西:不再是为了吸引妈妈的注意,而是为了报复。在幼儿园里,一旦与小朋友发生摩擦,琴琴就用妈妈对自己的方式对他们;在家里,奶奶最宠她,她就像欺负小朋友一样欺负奶奶。她说,欺负小朋友和奶奶时她感觉心里很舒服。

【解析】 不懂爱缘于没有爱

与琴琴妈交流时我得知,她小时候父母也是这样对待她的。琴琴的姥姥是机关干部,工作一直都很忙,有时在单位遇到不顺心的事,她难免把坏情绪带回家,因一点小事就对琴琴妈大喊大叫,后来琴琴妈的性格变得很反叛。现在,琴琴妈的个性很像自己的母亲,事业心很强,公司经营得很好,很受员工的尊敬。但她跟母亲的感情不好,经常吵架,结婚后很少见面,她对母亲的怨恨一直未能消解。在爱孩子方面,她在不知不觉中承袭了母亲的做法,她不懂得爱女儿,其实是因为在自己的童年没有得到母亲的爱。

琴琴欺负小朋友和奶奶、破坏东西是明显的攻击。所谓攻击,指的是针对他人的具有敌视性、伤害性或破坏性的行为。研究表明,攻击随年龄的增长而表现出中等程度的稳定性,即童年时期被评为攻击性较强者,成年后攻击性仍然很强。因此,面对孩子的攻击,父母要分析孩子攻击的动机,并根据孩子的个性和心理特点,采取相应的辅导措施,把这一不良的社会扼杀在萌芽之中。

父母经常用打骂的方式管教孩子,或者常把子女称作“坏孩子”“傻孩子”等,使孩子以为自己真的不好,使其心理上建立起消极的自我评价,孩子本能地抵制父母的管教,而抵制的方式就是不听话,出现攻击。父母惩罚孩子的这些行为,无异于助长孩子的暴力情绪,使对抗不断升级。相反,如果孩子经常得到父母的关爱,就不需要用激怒父母的方式来得到关注了。此外,父亲和母亲的管教方式不一致、父母关系不和睦等也容易成为孩子出现攻击的诱因。

孩子从父母那里“收集”来的情绪垃圾需要一个释放渠道,小孩子不懂得像大人那样用听音乐、倾诉、运动等方式来宣泄,他只能模仿父母,打骂斥责比自己弱小的小朋友自然就成了宣泄方式的首选了。

对因缺少父母之爱而有攻击的孩子,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父母要做自己情绪的主人,给孩子做好榜样。面对孩子的种种问题,父母要冷静,以身作则,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简单粗暴地批评、打骂孩子。父母要明白,失控的情绪只能使自己做出有损威信、激化矛盾的事情,应该用适合孩子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琴琴妈的负面情绪影响到了她与家人的关系,应该学习理智地处理事情,不妨多腾些时间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一下,找些健康的渠道去释放情绪,最好能多参加亲子活动,梳理一下与母亲的关系,这样才有力量给女儿更多的爱。

其次,学习与孩子的沟通技巧。学习与孩子沟通的知识和技巧是父母的必修课,如表达技巧、倾听技巧以及赏识教育的理论等,让孩子在愉快的气氛中潜移默化地学会与他人沟通,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自然攻击就会减少。

再次,给孩子提供宣泄渠道。当孩子有负面情绪和攻击时,父母恰当的行为可以降低其情绪强度,减少再次攻击的机会,这就是宣泄。可以提供如下渠道:

1. 绘画。让孩子在白纸上涂鸦,宣泄负面情绪。父母也可以和孩子一起画。

2. 撕纸。可收集一些废纸,让孩子感觉想打人的时候或不高兴的时候去撕。

3. 体能活动。在体育活动时间里,尽量让孩子攀爬、跑、跳、翻滚等,使其消耗过剩的精力与体力。

4. 转移注意力。如听音乐、看动画片、阅读等,使孩子离开诱发其愤怒的情境,在优美的、有吸引力的环境中安静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