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从《边城》看沈从文的审美取向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边城》看沈从文的审美取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沈从文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山光水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式。《边城》即体现了这样一种审美追求,淋漓尽致地表现了湘西的风景美、人性美、人情美。

关键词:沈从文 《边城》 人性 人情

沈从文善于描写湘西边地特有的民俗风情,山光水色,以构成其理想的人生形式。《边城》即体现了这样一种审美追求。特定的地域文化环境造就了他小说独特的风格。在《边城》中,他通过对边地茶峒的秀丽风光的描写,在那青山绿水,秀丽的自然风光里,两个相依为命的摆渡人,翠翠和她年老的外公,每天都守着渡船,为来往的过渡人摆渡,又是那样的热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人民之间的那种和谐,人性的美和古朴的风土人情的有机结合并与自然融为一体,这一幅乡村世界的和谐画面,充分体现出湘西边地人民的人性美和人情美。

《边城》的人性美、人情美,首先体现在翠翠身上。在美学上极有见地的沈从文,对“翠翠”形象的刻画,寄托了他的审美理想。作品着重表现的是翠翠的品性美、童贞美和爱情美。翠翠与青山绿水作伴,心灵上没沾染一丝尘埃。她乖巧伶俐又带有山区女孩的淳朴,天真而不娇嫩,就如湛蓝的天空下刚长上青枝翠叶的嫩竹,而她在恋爱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爱美,则更是真切感人。她在隔绝的“边城”里,从模模糊糊的状态下,逐渐经历爱情,也慢慢懂得爱情,爱上了傩送,感情纯洁真挚……傩送远去,她又矢志不渝地苦恋并执著等待着心上人的归来。清纯可爱的翠翠,她浓缩了人性最纯美的形态以及对于自由的追求,彰显了作家对于生命彻悟的大智慧和深沉之爱。沈从文笔下的翠翠,以人性的善良与纯朴闪烁着耀眼的光辉。

翠翠天真善良、善解人意、温婉多情。她的身上凝聚着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的特定内涵:保守着人的勤劳、朴素、善良、热情,她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翠翠实际上就是作者的精神寄托,她的美不仅体现在自然生长的外界美,而且体现在她那种顽强的生存能力,而旺盛执著的生命力是她的灵魂。这种女性形象,自然率真,又不乏传统,是美的象征。她继承着传统的衣钵,同时又面对现实的挑战走向新生活。她那超越一切世俗利害的朦胧的爱情,以及恬淡自足的生活,都灌注了作者美好的怀旧、想象与企盼,也隐伏着悲剧感。

《边城》处处洋溢的自然、纯洁、真挚的人性美,同样体现在外公和天保、傩送身上。外公是中国传统美德的典范,一辈子尽忠职守、轻利重义、宽厚仁慈、豁达爽直。他生活虽然清贫,但却从不贪心;乐善好施,却从不索取,“凡事求个心安理得”。他爱护、疼惜孙女,为孙女的亲事担忧,操劳和奔波,但最终未能如愿,带着深深地忧虑、遗憾在雷雨交加之夜溘然逝去。

大老、二老两兄弟,勤劳能干,性情豪爽、慷慨。大老爱翠翠,糊里糊涂地陷入爱情的矛盾中,最后他感到希望破灭,爱愿难成,只能孤独地外出闯滩最后不幸而亡。二老也爱翠翠,他为追求爱情,和哥哥“决斗”,夜半唱情歌,却并不为心上人所知。最后也孤独地出走,远下桃源。作品既写出了他俩对爱情的忠诚、坚贞,又表现了他们自我牺牲的美德。他们爱翠翠,都是以感情为重的。在他们心中,爱之所在,与世俗的钱财、地位毫不相干,他们慎重选择爱人,但在自己的幸福与别人发生矛盾时,又能忍痛割爱,成人之美。

沈从文用优美古朴而又略带忧伤苍凉的笔调,倾诉着一个个普通平凡的小故事,构建成他独特的“湘西世界”,而《边城》正是这个世界的核心之作。这正是作品清新的故事中蕴藏的热情,朴实的文字中隐伏的悲痛。时而含隐深沉,诉说着人世的悲凉与不平;时而慷慨欢悦,歌唱着生命和人性、风俗和人情,最终共同交织成理想的独具一格的乐章。边地淳厚朴实的人情世态,健美古朴的风俗习惯,新奇幽雅的山光水色,情调爽朗明快,色彩绚丽清新,是一幅优美别致的风土人情画卷。而男女的情爱,祖孙父子间的亲爱,人民相互间的友爱,以及自然万物之爱与湘西之美糅合在一起,了无痕迹地融人了全部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之中。

在《边城》里,我们看到这里的人性皆真、皆善、皆美,由每个人身上所焕生的人性美、人情美营造了这个世界。透过字里行间,我们更能感受到那种如大自然本身一样凝重、明慧而又本色真实的人生形式。《边城》中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在一首清澈、美丽又有些哀婉的田园牧歌中,为人类的爱做了恰如其分的说明。小说创造了一种诗化的意境,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空间。

(作者单位:河南南阳理工学院教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