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浅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语文自主学习浅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由此可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灌输式教学为自主性教学;学生则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应改变接受性学习为发现式学习。目前高中语文的教育改革尚处在摸索阶段,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学生的实际特点,为学生打造一套完善的教学方案,建立一个可行的自主学习系统,立足整体构建语文自主学习策略。

一、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

自主学习建立在自主学习意识之上,学生的作用起着主导作用,若是其无心学习的话,这种学习模式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才能得到拓展,整个学习过程才能被其更好地支配。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应该为学生设立相应的教学情境,给予学生必要的指导,创造必要的表达机会,来逐渐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一直在被动的教育模式中成长,很难很快地适应自主学习模式,为此就需要教师对其加以培养和锻炼。在最初利用自主学习模式进行教学的时候,要调节好学习的步骤、速度以及过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适应,并逐渐增加自主学习活动,使学生能够适应自主学习的学习任务分配和学习模式。教师可以让学生在教材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进行自主学习,这些内容紧贴课本,但是在学习活动的组织上,学生却占据着主导作用。

二、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语文课课堂效果的好坏,不是看教师讲授了多少内容,关键在于学生学到了多少内容;教师提供思路,学生自主探索思考;教师给予适当的启示,学生自觉地拓展相关知识;教师启发学生总结方法,学生将总结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在课文学习中,注重精读和泛读的结合,增强语句的赏析能力;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遇见疑问,不急于给予学生解答,让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查找资料,阅读相关的课外材料提高语文的综合素养;鼓励学生阅读课外书,像《演讲与口才》、《读者》、《语文报》等口碑较好的课外阅读材料,鼓励学生进行随笔和文学创作。

三、提供实践运用的机会

为了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知识,实现知识与能力的迁移,在教学中应注重给学生实践的机会。比如课前五分钟活动,让学生“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让学生充分展开自己的知识储备,培养学生的演说能力。再如,让学生充当小老师,在老师引导点拨下,认真准备,带领同学们一起学习自读篇目,同学们与小老师配合默契,深入研读,领会文章的思想意义,集体的自学能力得到了提高。另外,还可定期开展语文活动课、知识小竞赛,从选题到组织都由同学们操作,往往是群策群力,高潮迭起,趣味横生,真正是寓教于乐。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实现了各种能力的培养,激发了学生参与兴趣,并从中体验到了参与学习过程获得成功的快乐。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活动也不失为一种一举多得的好形式。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

每个学生都是不同的学习个体,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智力水平都是不同的,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为全体学生提供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鼓励每一个学生主动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提倡学生自学与自悟,引导他们主动地获取知识。语文教师平时要注重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活化语文学习方法,让学生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知识。另外,语文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个体差异,鼓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教师要充分体现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让学生的个性和灵气在学习中焕发出来。

五、鼓励学生质疑

问题意识可以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创造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有所疑,才有所思有所得。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质疑问题,而学生也只有经过自己的探索,才能拨开迷雾,发现不为人知的新的问题。教师不仅要善于提问,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学会提问,学会大胆质疑。如我在教《项脊轩志》,针对学生的畏难情绪,要求学生根据课下注释和利用工具书自读文章,了解大意,然后在课堂上尝试自己翻译。其他学生针对他的翻译可提出不同意见,甚至让他们互相问答,把课文中自己有疑问的问题都找出来。学生畅所欲言,通过讨论自主解决了这些问题。通过对学生的提问组织讨论,多方交流,相互启发,不但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对课文有更深层的了解,还大大提高了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六、及时反馈学生的检测情况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设置达标训练,以此来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习题的设置要注意梯度与难度,可按识记、理解、实践、创新四类设置问题。提问的问题要有针对性,尽可能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总之,教师必须改变观念,把充分的学习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引导学生改变原有单一的接受式的学习理念,积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不仅是贯彻新课程理念的需要,也是实现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阳致远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