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孢子丝菌病一例报告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孢子丝菌病一例报告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R756.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567-01

病例:患者,女,15岁,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鼻尖下部出现一丘疹,逐渐增大为黄豆大的疣状结节,无明显外伤史及宠物接触史,无明显自觉症状,近2周在结节周围出现多个成卫星状分布互不融合大小不等的丘疹。体格检查一般情况良好系统检查未见异常,鼻尖部可见一黄豆大疣状结节,表面被覆一厚结痂,结节呈瘤样增生周围有大小不等的红色丘疹,散在分布,互不融合,有压疼。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均正常。皮损组织真菌直接镜检阴性,真菌培养后可见灰褐色湿润光滑的酵母样菌落生长,俩周后形成黑褐色表面褶皱成绒毛样的菌落涂片见花朵状分生孢子梗和孢子,鉴定为申克孢子丝菌。

诊断:皮肤孢子丝菌病

治疗:局部对症处理用金霉素软膏外涂去痂,口服伊曲康唑100毫克/每天,10%碘化钾5毫升,每日三次口服。一周后结节周围的炎症丘疹大部分已消退,结节表面的厚血痂全部脱落,遗留黄豆大肤色疣状肉芽肿和少部分肤色丘疹。

讨论:孢子丝菌病是由于申克孢子丝菌引起,主要引起皮肤感染也可以引起黏膜、骨骼甚至系统性病变,临床上分为皮肤淋巴管型、固定型皮肤孢子丝菌病、皮肤黏膜孢子丝菌病、皮外及播散型孢子丝菌病,肺孢子丝菌病。品、本病例属于皮肤黏膜孢子丝菌病。近年来文献报道较多但是发生于鼻部者较少见,偶尔全身播散在口腔咽喉部或鼻部损害初呈红斑溃疡或化脓性损害,后成为肉芽肿性、赘生性或瘤样损害。常有疼痛局部红肿附近淋巴结肿且硬。黏膜孢子丝菌病有时可如阿弗他溃疡,口腔扁平苔癣。或成鳞屑性瘢片丘疹小结节也常见卫星状损害。本病为人畜共患性疾病。

传染源:是患本病的人或动物,传播的媒体主要是被孢子丝菌污染的柴草、腐植和土壤等。通过皮肤外伤时病原菌乘机植入。王劲风等在吉林省通榆县孢子丝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已发现,皮损发生在面部的发病前多无外伤病史,认为空气可能作为孢子丝菌的传媒。该病广泛存在土壤,腐木。花草及空气中,面部皮肤薄嫩,可能在出现细小而不宜察觉的伤口时感染空气中的孢子丝菌。孢子丝菌病常年皆可发病,近几年增多的趋势,春季本病的高发季节,本例患者的皮损主要在面部,多为固定性。组织病理改变多为混合细胞性肉芽肿。皮损组织病理检查、PAS染色诊断阳性率均不高,确诊主要靠皮损组织真菌培养。

参考文献

[1]张春玲、傅裕、常建民.面部孢子丝菌病1例《临床皮肤杂志》.

[2]姜战平、夏修蛟.鼻部孢子丝菌病一例《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3]王劲凤、朱明姬、姜兰香等.吉林省通榆县孢子丝菌病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公共卫生学报.

[4]赵辦.中国临床皮肤病学.江苏科学出版社,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