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大型钢筒的切割与焊接方法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型钢筒的切割与焊接方法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我国越来越多的设备走向规模化和大型化,在大型化过程中由于部分部件过大而在生产制造对部件的质量和生产效率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就大型钢筒在生产中的制作给出了一些方法和分析。

关键词 半自动;小车架;软轨道;自动埋弧焊

中图分类号TH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87-0129-02

0引言

大型钢筒半自动小车活动气割架是用于制造大型钢筒中切割预弯量而设计的自动活动架。钢筒的制造必须得留有一定的预弯量,一张钢板要卷制成为一个圆筒要按其所需理论周长再加上预弯量(根据压辊数量的不同预弯量有所不同)才可以制作,此预弯量是用于钢板再卷制过程中压辊压住板料头部,使整个板料处于压辊之中不脱落所用,整个钢筒来回卷制后达到所需的弧度,而钢筒两头处的部分为了不使钢筒脱落并未达到所需弧度,形成一定的硬弯,在卷完钢筒后将其割去,而且打成对接坡口,有利于圆筒的焊接,在以往我们卷制完钢筒后都是由人工来进行第一遍预弯量的切割和第二遍开坡口的操作,而钢筒半自动小车活动架的发明创造改变了原有的制造方法,由人工手动操作改为半自动小车操作。

1大型钢筒半自动小车活动气割架

1.1老、旧工艺之缺陷

下面就几个主要方面来表述此前状况:

安全上:每次卷制完钢筒后都需要人工进行断料,一不小心就会被割下的废料砸伤,或被飞溅烫伤。

实用性上:人工操作时焊工手端着气割枪一点一点往前移动,气割枪尽量要端平,且要保证一条直线,在炎热的夏季对工人来说可谓痛苦。

效率上:钢筒的制造中,卷制完毕后要进行断料和打坡口两道工序,人工要进行需要1个小时。

工、料使用上:卷制一个2000mm以上钢筒需要消耗氧气、乙炔多半瓶,人工使用上必须是一个铆工配一个焊工加一个力工。

精准性、美观上:人工开的坡口很难一条直线高低不平,焊瘤较多。

1.2分析缘由创新思路

由原先手工操作改为机械操作,让机械为人工服务。钢筒卷制完,将钢筒对接处转到方便人员操作位置,将活动架架在钢筒接口处(在所需去掉的预弯量处用粉线弹出一条直线,将小车架于离所划线弧长大于200mm处,活动架两边安装必须在同一直线上),利用其夹具(图中件3,将钢板件3的开口处,利用焊在其上的螺丝件2的升降将钢板夹紧)夹紧,通过活动架下方的螺杆进行调平,将半自动小车轨道置于活动架上,通过小车的调整,设定好所需打的坡口度数,然后点火进行切割。此活动架上表面不是纯平面(见图所示)中间比两边低3mm,其原因是因为四棍卷板机在卷制中钢板中间部分受压力比两边大,通过长时间摸索记录,依靠多年的经验算出近3mm的差别,释放四棍液压机的力以后所切割的坡口面基本是一条直线。其构造简单但实用效果很好,活动架由是由两个脚腿夹具、一根角钢、和气割小车轨道三部分组成,脚腿夹具用于将活动架安装在弧形的钢筒上,其上有螺杆可以进行夹紧和调平功能,上部用角钢制成一个平面,铺上小车轨道,让小车平稳运行工作就可以了。

创新点:本次设计最大的创新就是由原来的人工操作改为机械操作。设计出高低不等的支腿,在支腿上开豁口,利用焊接在其上的螺丝将板夹紧,利用钢筒弧度调平活动架,将小车轨道置于活动架上,利用小车进行火焰切割。

技术关键:1)活动架支腿可以夹紧不同厚度的钢筒,而且活动架支腿和架子是两个单独个体,可根据钢筒不同的长度进行调节,可达到不同要求;2)活动架不为纯平面中间比两边低3mm;3)利用废旧螺栓进行活动架的调整。

1.3性能、优点突出

1)避免了操作人员被烫伤、砸伤的危害;2)简单方便,实用性好;3)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4)简单易学,一般人员即可操作。

2 大型钢筒软轨焊接

“大型钢筒埋弧焊软轨轨道”很好的解决了大型钢筒的焊接问题。采用软轨轨道,利用废旧皮带,在其上开槽,然后镶进去一根皮线,在皮带两侧安装多个圆扁状吸铁石(用于将软轨固定在钢筒上)一个简单实用的埋弧焊机轨道就做完了,里外焊一边即可,不需要打磨也不需要气刨清根,效率大幅提高。焊接前也不需要开坡口,焊缝质量基本都是一次达到以及焊缝,从外观上也是很漂亮。兼具简单、安全、实用、省时、省工、省材料等特点。

3结论

此次钢筒切割及焊接方法的应用以来大大提高了钢筒的生产效率及制作质量,为大型部件的生产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其显著的特点也保障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升了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能力,使企业在迈向先进行列中大步向前。

参考文献

[1]徐灏.机械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6.

[2]吴宗泽.机械零件设计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11.

[3]中国机械工程焊接学会.焊接手册.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8.

[4]邹增大.焊接材料、工艺及设备手册.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8.

[5]土屋喜编.赵文珍,译.机械实用手册.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