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象征之美 第6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广西贺州黄洞瑶族服饰刺绣丰富多彩,其构图饱满,图案精美抽象,色彩对比强烈,潜藏着先民的一种原始审美气息。瑶族没有自己的文字。瑶族妇女的刺绣是瑶族历史文化的载体之一。它不仅展示了瑶族服饰刺绣的美,还在服饰刺绣中展示了他们的历史足迹以及瑶族社会的历史文化变迁。
黄洞瑶族服饰是刺绣的主要载体。女性服饰在头帕、袖口、衣领、围裙、腰带上绣着各种图案,男士则在背包、头巾上绣着相同的图案。他们的刺绣一般以红、黄、绿、黑、白色为主。瑶民世世代代都口传心授来传承刺绣手艺,一般是由母亲向女儿传授。小孩从八岁开始在母亲的教导下学习刺绣,所有的图案都是用口决进行传授,而不像当代的艺术教育那样从图画开始。如一个图案她们用四步窗、或是二步窗来表示。她们全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想象力,在不同的口决中绣出一个个不同的精美的图案。
瑶族刺绣以其丰富的象征形式,通过一些抽象的几何纹样或象征纹样来记载他们的历史和传说,在这些图案里隐藏着人类活动的足迹和对生命的理解。每一个图案样式及色彩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或称其为象征符号。黄洞瑶族服饰刺绣是我们今天了解瑶族文化的一本“活字典”。
一、图腾象征符号
在原始社会中,一些群体认为自己的祖先来源于某种动植物,或与某种动植物产生了血缘关系,于是这种动植物便成了这个民族最古老的祖先。王小盾在《原始信仰与中国古神》中这样解释图腾,“人们把这种动植物或其它物体当作自己氏族的标志或象征,认为这种物体同自己有某种血缘关系,那么这种物体就叫做图腾。”
瑶族是一个崇拜祖先的民族,在黄洞乡的东山瑶(过山瑶)民间中至今还流传着《盘弧》的故事。当地人这样向我们描述:“黄帝盘皇和高王交战,高王力大无比。黄帝说如果有人能打败高王,他就以王女嫁给他。一犬名叫盘弧。听到皇帝的话后,就飞奔到敌人的阵营中,此时高王正在睡觉,犬咬断其首,呈现给皇帝,黄帝不好违约只好将其女作嫁给犬。而那只犬到了晚上变成一个英俊的青年,就这样他们生了六男六女(瑶族的十二姓氏),互相配对,犬就成为了他们的祖先。”王时价在《瑶族文化变迁》中说“盘弧是一只“五彩斑谰”的龙犬,其衣不论男女。都在领边、胸襟、袖口、裤沿绣上图案花纹,部分瑶族还特意把上衣裁得前短后长。女性将发梳成耳状,以象征着狗的的图腾”。
在黄洞乡瑶服斑澜的刺绣中,笔者没有直接看到有关犬的图案形象,在这些抽象的几何纹样中,哪些是他们的图腾符号呢?笔者询问当地的一些老者。问及犬有没有绣在服饰上。老者说:“你们现在所看到图案的色彩就是纪念我们祖先的色彩,因为我们祖先(犬)的毛是五彩的,即红、黄、绿、白、黑,所以我们衣服上所有的刺绣都是用这五种颜色。”笔者在田野中看到的所有图案都确实是使用这五种色彩。
笔者在服饰中继续寻找有关犬的图案,发现女性平时使用的包头花帕是以狗的耳朵样式来佩戴的。女性用一条简单的花帕在头上绕成一对角,至于为什么要这样缠,她们说祖上传来就是这样缠的。笔者询问了很多年轻人和中年人。他们都已经不清楚了。后来问及一老人时,他说:“这样包帕是表示我们祖先是犬的意思,那个角就是我们祖先犬的耳朵。”正如王时价在《瑶族历史文化变迁》中谈到的。“古代女孩子把头发梳成耳状,现在的女孩子的头发已经不再这样梳了,但头帕的缠绕方式却保留了耳状。”这也是笔者在田野中直接看到的有关犬的某个局部图腾象征的符号。
符号是一种传达媒介,即人运用符号创造文化。它对事物不是直接摸仿,而是使用一个符号来指代它。卡西尔说过:“符号化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有代表性的特征”。一个群体中的人们通过象征的符号创造一种文化精神。借以表达一个民族集体精神的内在需求。黄洞瑶族在图案色彩或造型中潜藏着其特殊的图腾符号,用一种抽象的符号表达对祖先的纪念意义,使这些符号成为一种审美图式,深植于瑶族人的心中。
二、历史故土象征符号
瑶族是一个不断迁移的古老民族。在黄帝战蚩尤的传说中,可以看到瑶族的先民生活在我国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一带,在距今五六千年前形成了以蚩尤为首领的名为“九黎”的部落联盟。后来蚩尤部落被黄帝、炎帝击败,遗裔南逃,在此以后瑶族不断的南迁,并经历过两次较大迁移。到了清代。瑶族更是“进山唯恐不高,入林唯恐不密”,出现了“岭南无山不有瑶”的分布局面。在这些迁移过程中。瑶族人用自己的智慧。把人生的艰难险境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下来。
史密斯认为“族群的核心是神话、记忆。价值和符号,”。在黄洞瑶族的妇女服饰图案中可以看到一个族群的记忆。一些图案形式记录了他们祖先所走过的路,如图案中的平直纹和波纹(也为曲折型或锯齿型)就是暗示瑶族迁移过程的符号。波纹代表了瑶族先辈们走过许多艰难曲折的道路,跨过了一座又一座山,渡过了一条河又一条河。平直纹则代表祖先所走过的路有时是平坦的,暗示族人经过艰难困苦后,前面的路一定是平坦和光明的,这也是瑶族人生活的坚定信念。
在他们的头帕和围裙上,红布底上镶嵌着白布,组成一种像田地一样的方块图案。这些图案表示的是瑶族先祖们曾经拥有的土地,从中我们可以看得到瑶族祖先在平原生活的场景,他们也曾有过良田万倾的昔日辉煌。方块图案中间用各种花草图案绣出了瑶族美丽的家园,这里花草茂密、百花盛开,在这美丽的家园中有田园、房子、驱逐魔鬼的舞蹈、丰收庆典等,给人以欣欣向荣和安居乐业之感。
瑶族人在长期的迁移跋涉过程中,历经艰险,这些抽象图案更多表达的是对故土的怀念。氏族观念借此植入每个人的心中,并形成一些精神永存的东西。由于语言文字缺失,瑶族更加青睐图案表达,曾经的辉煌、逃跑路线、战争、守猎、驱逐魔鬼、路边的一草一木,倍伴他们的蛇虫飞鸟,这些一一铭记在他们的心中。于是一部有关故土象征的秘密便写在了那些抽象了的图案中。抽象化的图案便于记忆,而掌握这个记忆便落在有着母系社会遗风的黄洞瑶族女性手中,世世代代都由女性传承着这个有关故土的秘密。三、氏族象征符号
古代瑶族从自己的氏族或部落的族徽观念出发,在装饰上创造出特点各异的艺术形象,用以作为本氏族的象征符号。
据史籍记载,瑶族属于先秦和汉唐时期洞庭湖周围的“长沙蛮”、“武陵蛮”中的一部分。瑶族居住区域的不同导致了其服装和装饰的细微差别。在瑶族迁移的几个世纪里他们与汉族始终保持着距离,是一种整体文化的距离。日本人类学家竹村卓二在《瑶族的历史和文化》中认为瑶族迁移过程中仍保持着其文化的整体性。与汉族不同,在外表标志方面,如服饰、语言、信仰、及其它一般习俗,瑶族仍然保持着单一的民族性。但在各支系上又呈现出多样化,各支系又相对有区别I目。
同一地域不同瑶族支氏的绣饰完全不一样。日本人类学家竹村桌二认为“瑶族流离山野,正是由于这种分散,他们就必须坚持更强烈的自我意识。”㈣黄洞东山瑶与
当地的土瑶有很大区别。当地土瑶女性服饰刺绣很少,他们只在帽子上的毛巾以及内裤的脚边绣上一些图案,图案酷似汉字,却又不是汉字,这是土瑶图案的最大特征。据当地土瑶人说,这些象形字是他们的情歌。他们的五彩线多缠在帽子和腰间,是表示其土瑶氏族身份的象征符号。
黄洞的东山瑶(过山瑶)服饰以复杂的绣饰见长。与当地土瑶相区别。女性服饰的袖口、领口、围裙均绣上繁杂的美丽图案。这些刺绣图案多以象形或是抽象化了的动植物图案为主,如梧桐花、鱼骨花、簸箕花、连花、韭菜花、碗豆花等。在花与花之间配上各种几何纹样,色彩对比十分强烈。男子的斜挎包上绣着一些人形金鬼花、桐子花、木孙等南方常见植物,男子的挎包是黄洞瑶族很重要的饰物,是男人的护身符,将人形金鬼花绣上去,用以保佑男子外出平安。因为金鬼为他们驱逐了黑暗和鬼怪,为他们带来了光明,使他们人丁兴旺、幸福美满。
这些图案是他们对各种自然精灵崇拜的表达,每一种花都有其象征意义。例如莲花,受到汉族文化和佛教的影响,在瑶绣中莲花意味着洁净、清纯、馥郁,也表示瑶族人至上的品质。同时,莲子意味着多子多孙的意思。又如梧桐花,梧桐花是亚热带常见植物,瑶人认为梧与福谐音,在服饰上绣梧桐意味着给族人带来福气运气。又如韭菜花,韭与久谐音,久也指人长寿,在服饰上绣韭菜花。被认为给族人带福禄寿,也有长长久久的美好祝福。这些花卉图案象征这个氏族(过山瑶)的繁荣昌盛、多子多孙。
还有一些图案,如曲折型、锯齿型、叉型、菱型、方形、它们表达的是对各种动物的敬仰。由于瑶族不断南迁,生活状况十分恶历,深山里到处是野兽蛇虫。这些长着漂亮花纹的动物不断威胁着他们的生命,人们由恐惧而敬奉,把它们视作自己的亲属和同类,这就是动物崇拜的萌生。这种崇拜心理使他们模仿这些动物的动作,由此产生舞蹈。模仿动物的花纹,由此产生了各种装饰图案。古代人认为动物美且具有神力,动物还可以驱魔镇邪,这正是瑶族使用这些动物纹样进行装饰的原因。黄洞瑶族在饰带、衣领、衣袖边上,大都采用这些几何形的动物纹样,这些纹样的原始形态有些是蛇,有些是虎,有些是蝴蝶。古代瑶族人把这些原始图案通过几何化处理。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由好几种动物合成的几何纹样。
几何化的方式更容易操作和记忆,瑶族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们需借助这些简单的图形来传承和记忆。德国著名建筑师及理论家桑珀认为,风格化的纹样比其它自然形状更容易制作,在所有艺术中那些图式虽然不断的变换并且多样化,但那些图式或“类型”的形式得自于艺术最基本的初级技术量考。并认为“几何型”的样式是最容易生产的,也是艺术状态中是最古老的。古代的作业一般比较简单和粗糙,随着人类工具不断的发展,变得愈加精致,人们可以制造一些复杂的东西。刺绣的工具也是如此,最初是用人骨或动物的骨头,后来发展到用铁器来磨制,慢慢演变到今天大工业机器下各种精巧的刺绣工具。古代的刺绣受制于工具的制约。几何纹样是那个时代最好的制作方式和样式。由此可见黄洞瑶族动物刺绣图案来源于较早期的社会,甚至可以追朔到初民时期。
瑶族自古就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他们以游走生活方式为主,靠守猎、采集植物等来维持生计。在游走各地的艰难岁月中,他们需要一种强有力的精神作为氏族的纽带,于是各种植物、花、动物的纹样就成为了该氏族的指代物。黄洞瑶族的先民把它们创造和转化为氏族精神所需的符号,并在转化这一指代物的同时满足了精神和审美的需要。这一过程形成了我们在田野中看到的黄洞东山瑶服饰图案,这些图案潜藏着氏族精神,对黄洞瑶族人产生深远的影响,使之具有深层次氏族象征意义。
莫碧琳:广西贺州学院艺术系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