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漯河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动态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漯河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组成及动态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对2007―2010年小麦白粉病菌的生理小种类型、小种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粉病菌小种种群结构复杂,共鉴定出36个生理小种,优势小种分别为31号、111号、311号生理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27.27%、27.27%、26.19%,其次为11号、115号和401号小种。同时小麦白粉病菌具有低毒力小种锐减、中毒力和高毒力小种增加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动态研究

中图分类号S-3;S435.1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007-5739(2011)22-0171-02

DynamicandConstitutionStudiesonPhysiologicalRaceofBlumeriagraminis(DC.)Speerf.sp.triticiinLuoheCity

LIU She-fang 1QIN Su-yan 2GE Chang-bin 2 *ZHANG Yun-dong 2

(1 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Yancheng District in Luohe City of Henan Province,Luohe Henan 462300;

2 Luoh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bstractThe race types and dynamic change analysis on Blumeria graminis(DC.)Speer f. sp. tritici in 2007―2010 were studied.The results showed that Blumeria graminis(DC.)Speer f. sp. tritici had complex structure.36 races were identified and the most common race were No.31,111 and 311,respectively.Their occurrence frequencies were 27.27%,22.27% and 26.19%,respectively.No.11,115 and 401 were following. At the same time,the weak virulent races of Blumeria graminis(DC.)Speer f. sp. tritici had a sharp declin,the moderate and the strong virulent races of Blumeria graminis(DC.)Speer f. sp. tritici had an increaseing tendency.

Key wordsBlumeria graminis(DC.)Speer f. sp. tritici;physiological race identification;dynamic studies

白粉病是河南省小麦的重要病害之一,由于近年来该病害发生日趋严重,已直接影响小麦的产量及小麦生产品种的应用。引起该病害的小麦白粉病菌[Blumeria graminis(DC.) Speer f. sp. tritici]生理小种种类多,低毒力、中毒力、高毒力小种在不同地区、不同年份所占的比例不同,这主要是由不同小种对寄主的适应能力、主栽品种所含有的抗病基因类型以及不同地区不同年份的气候条件等因素决定的[1-2]。利用抗病品种是对该病最经济、安全和有效的防治措施,但抗病品种的推广给病原群体施加了很大压力,促使病原群体产生新的致病类型或使潜在小种的菌量迅速积累,导致品种抗性丧失。因此,需要发掘和利用新抗病基因,培育新抗病品种,更换已丧失抗性的品种。笔者对2007―2010年漯河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类型及其出现频率、小种年际动态变化进行研究,以为小麦抗病品种的选育和应用提供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

用于鉴定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阿夫、Ulka/Cc8、Era、高加索、CI12632、Maris Hunts-man、肯贵阿、白免3号、小白冬麦9个鉴别寄主[3]和辉县红品种均由漯河市农业科学院小麦室提供。

1.2试验方法

1.2.1小麦白粉病菌菌种的采集。供试小麦白粉病菌标样于2007―2010年在小麦白粉病盛发期(5月)采自漯河市的郾城区、源汇区、召陵区、临颍县和舞阳县的发病麦田,共计采集鉴定189个菌株。

1.2.2小麦白粉病菌单孢子堆分离。将从各地采集的小麦白粉病标样在隔离条件下用抖落法接种到离体叶片上,采用司权民等[3]、朱文华等[4]报道的方法分离。

1.2.3接种鉴定方法。采用离体叶段培养法,对各单孢子堆分离物进行接种鉴定,调查并记载各鉴别寄主的离体叶段病级反应,以0、1、2、3、4分级记载,其中0~1为抗(R),2为中抗(MR),3为中感(MS),4为感(S)。按八进制法命名小种。按盛宝钦等[5]报道的低毒力(0~7)、中毒力(10~77)、高毒力(100~777)划分小种群。

2结果与分析

2.1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鉴定

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种群的构成比较复杂(表1、2)。

2007年从44个单孢子堆分离物中鉴定出15个生理小种,其中31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27.27%,是优势小种;11号、115号小种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3.64%、9.09%。低毒力、中毒力、高毒力菌株整体出现频率分别占小种总数的6.82%、56.82%、36.36%。

2008年从48个单孢子堆分离物中鉴定出19个生理小种,其中31号小种是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22.92%,较2007年出现频率明显下降。另外,15号、11号、511号小种出现频率较高,分别为10.42%、8.33%、8.33%。低毒力、中毒力、高毒力菌株整体出现频率分别占小种总数的12.50%、52.08%、35.42%。

2009年从55个单孢子堆分离物中鉴定出20个生理小种,其中111号小种是优势小种,出现频率为27.27%;115号、31号小种出现频率相对较高,分别为12.73%、9.09%。低毒力、中毒力、高毒力菌株整体出现频率分别占小种总数的5.45%、32.73%、61.82%。

2010年从42个单孢子堆分离物中鉴定出13个生理小种,其中311号小种出现频率最高,为26.19%,是优势小种;31号、401号小种出现频率相对较高,为11.90%、16.67%。低毒力、中毒力、高毒力菌株整体出现频率分别占小种总数的4.76%、33.33%、61.90%。

2.2小麦白粉病菌年际间的动态变化

从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年际间动态变化的曲线(图1)可以看出,31号、111号和311号小种为漯河麦区2007―2010年的优势小种,而11号、15号和115号小种始终保持比较高的出现频率,401号小种在2010年的出现频率为16.67%,居第2位,有上升为优势小种的可能。从小麦白粉病菌动态变化曲线可以推断,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随着时间推移正在向高毒力小种演变,由于选择压力的提升,高毒力小种出现频率正在提高,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变异的速度加快,对漯河地区小麦抗白粉病育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结论与讨论

漯河麦区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的种类及小种的出现频率变异双较大,优势小种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2007、2008年为31号小种,出现频率分别为27.27%、22.92%;2009、2010年分别为111号和311号小种,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7.27%、26.19%;但是11号、15号和115号小种每年的出现频率都比较高。31号、111号和311号小种之所以为优势小种,主要与漯河麦区小麦品种推广有关,随着当时新品种的推广抗白粉病病基因的改变,增加了小麦白粉病菌的选择压力而导致小种变异。小麦白粉病菌具有低毒力小种锐减、中毒力和高毒力小种增加的变化趋势,与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对1984―1993年我国小麦白粉病菌毒力监测结果[5-6]一致。

4参考文献

[1] 唐玉兰,刘泉姣,刘青春.山东省小麦白粉菌类型及群体毒性基因分析[J].山东农业科学,1995(3):34-36.

[2] 王锡锋,张忠山,何家泌,等.河南省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及其致病性测定[J].植物保护学报,1992,19(4):303-308.

[3] 司权民,张新心.小麦抗白粉病品种的基因分析与归类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2,22(4):349-355.

[4] 朱文华,任明见,徐如宏,等.贵阳地区小麦白粉菌毒性结构及变异的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97,27(4):296-297.

[5] 盛宝钦,向齐君,段霞瑜,等.我国小麦白粉病小种毒力变异动态简报[J].植物保护,1995(1):4.

[6] 赵豫,易亮,马振升,信阳冬小麦白粉病发生发展气象预报模型[J].江西农业学报,2008,20(9):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