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急性脑梗塞143例CT诊断与临床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急性脑梗塞143例CT诊断与临床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急性脑梗塞是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其发病率在脑血管疾病中占首位。常发生于中、老年人,发病率高,病死率低,但致残率高,早期诊断对指导治疗及康复极为重要。由于MRI无法鉴别急性出血与急性脑梗塞 ,目前尚未广泛用于急性脑梗塞的早期诊断。而CT作为一种普遍、快捷、相对较经济的检查方法 ,目前在临床上仍然作为首选的检查手段。现将我院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143例脑梗塞患者的临床表现和ct特征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143例均经临床证实有典型病史、症状及体征,男91例,占63.6%,女52例,占36.4%;年龄35~84岁,平均63岁;50岁以上者109例,占76.2%;有高血压和(或)冠心病、糖尿病史者63例,占44.1%;临床表现有意识障碍者57例,占39.9%;头晕、头痛53例,占37.1%;单侧肢瘫102例,占71.3%;中枢性面瘫33例,占23.1%;病理征阳性81例,占56.6%。143例中腔隙性脑梗塞76例,占53.1%;缺血性脑梗塞128例,占89.5%;出血性脑梗塞15例,占10.5%。CT复查1~3次者56例,首次CT检查未发现病变者12例,占8.4%,均为缺血性脑梗塞。

1.2临床症状和体征 头痛53例,头晕61例,肢体麻木37例,肢体无力72例,偏侧肢体无力89例,偏瘫94例,吐字不清58例,失语35例,面瘫26例,晕厥24例,感觉障碍38例,视物模糊21例,记忆力减退16例,运动失调23例,意识障碍37例,肌张力减退103例,腱反射活跃14例,病理反射阳性109例。既往有高血压病78例,糖尿病47例,心脏疾病42例,脑动脉硬化74例,脑栓塞19例,癫痫6例,脑外伤9例。

1.3检查方法 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欢悦螺旋CT机,层厚10mm,层距10mm,以OM线为基线上连续扫描10~12层,部分病例加扫病变区5mm薄层。16例病例加增强扫描。

2结果

2.1梗塞部位基底节区95例,颞叶12侧,脑干梗塞9例,枕叶11例,顶叶8例,额叶8例。

2.2脑组织密度减低108例。其中,表现为条片状低密度者51例,多见于基底节区、脑室旁白质内梗塞患者。表现为边缘模糊的扇形或三角形者57例,主要见于额、颞、顶、枕等脑表面脑梗塞。

2.3局部脑组织水肿25例,表现为病变脑组织密度略降低伴局部脑沟、脑池轻微变窄。

3讨论

3.1脑梗塞是指因血管阻塞而造成的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在急性脑血管病中占半数以上,临床上最常见类型为脑血栓形成和脑梗塞。脑梗塞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人群中,但大多数发生于40岁以上,最多见于50~6o岁,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早期病人头昏,突发一侧肢体乏力等,本组病人均有上述改变。脑梗塞的基本病理过程为脑缺血―坏死―液化囊变。CT征象反映其病理过程。脑梗塞发生后6小时内,首先是脑细胞内钠泵失效。钠与水份进入细胞内,钾溢出细胞外,造成渗透压变化,水份进入细胞内,引起细胞内水肿.继而发生细胞毒作用,线粒体及细胞膜损害,血脑屏障作用丧失,水份外渗造成组织间水肿。6小时后。由于侧枝循环的建立,又加重了组织的灌入,加强了梗塞组织的水肿程度,l2小时后脑细胞坏死。继而于4-6周液化囊变。基于脑梗塞的这―病理过程.早期脑梗塞应以6小时为界.发病后6小时之前为早期脑梗塞,此期为非坏死水肿期。

3.2虽然脑梗塞的发病率很高,但最初几小时CT征象研究相对较少。一般认为,梗塞灶在24~48h后才能显示。随着CT机分辨率的提高,发现脑梗塞的时间也越来越早。近来一些临床研究结果表明,4~6h内CT即可显示。表现为豆状核轮廓模糊或部分消失,脑质密度轻度减低,皮层脑沟消失。由于上述改变较轻微,我们为了提高CT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和减少骨性伪影的干扰,采用了薄层扫描及窄窗技术,摆正病人,进行双侧大脑密度及脑沟改变对比,从而发现脑内较多早期的病灶。早期脑梗塞CT表现有:1)脑皮质的密度降低,正常的脑灰白质分界消失;2)交界区脑皮质的低密度改变;3)基底节的低密度改变;4)增强扫描显示脑皮质或基底节的选择性增强;5)作用于邻近脑池的轻微占位效应,由于在每一CT扫描层面上脑沟和外侧裂池可不对称,故在诊断时至少有三个连续层面上脑沟和外侧裂池消失才有意义。

3.3出血性梗塞是指梗塞灶内的继发性出血,由于大多数新鲜梗塞灶边缘有少量瘀点存在。故只有当大部分梗塞灶内有瘀点或融合成瘀斑时才可诊断为出血性梗塞 。CT征象有:①在以前的低密度梗塞灶内出现高密度出血灶。②在梗塞灶内或其边缘出现有增强效应的扭曲的带状高密度影。③在梗塞灶内或其边缘出现带状高密度影或较低密度区,注射造影剂后有明显的增强效应,提示有斑片状出血性梗塞存在。如果在已知的梗塞灶内出现高密度区,则可直接诊断为出血性梗塞。但如果是原发性出血性脑梗塞则须和脑出血相鉴别,以下二点有助于两者鉴别诊断:①如果在发病后不久即行CT检查,血肿的高密度是均一的,周围的低密度带很小。而出血性梗塞的出血灶密度不均、边缘不整,周围的低密度带较大。②出血性梗塞一般位于一定的血管分布区。而脑出血则可穿人邻近的脑组织渗出其血管分布区。

以往急性脑梗塞在发病后l2―24小时内CT检查常不能作出诊断,一般认为梗塞灶在24一48小时后才能显示.但随着CT机分辨率的提高和对本病的CT影像学认识水平的不断发展,发现脑梗塞的时间越来越早.高分辨率CT对于早期脑梗塞的显示使其诊断率得以大大提高。只要临床表现具有特征者就要注意利用先进设备和技术来寻找相应的功能区,以利于发现微小改变或病灶,为临床提供有力的治疗依据。CT检查对于脑梗塞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于临床的早期治疗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沈天真,陈星荣.主稿.中枢神经系统CT及MRI.上海: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

[2]陈彦芳.吴恩惠.急性脑梗塞的~Jltl影像学诊断.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n994(3):156.

[3]李果珍主编.临床体部CT诊断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81-82.

[4] Dong GN,Hong SB.Kiang HL et a1.Acute occlusion of the middle certbral artery:early evaluation with triphasic helical CT-Preliminary results Rediology.98:207:II3-122.

[5] 姚福成.脑梗塞的CT与临床对照分析.中华内科杂志,1994.33 (11):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