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路径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初中物理教学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物理教师必须摒弃过去教学中的弊端,积极投入教育教学改革,学习新的教育理念,改变教育教学观念,通过各种手段和途径,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努力把素质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在课堂上营造和谐融洽的学习气氛,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创新时期的物理教学方法,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创新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初中物理 创新 能力 教育

一、推陈出新,培养创新意识

根据教育心理学的观点,人类所处的环境将会影响到这个人的个性发展。因为个性是在个人与他所生活的环境相互刺激的过程中形成的。所以,教育心理学认为如果个人所处的环境,不断的刺激这个人做出积极、主动的反应,为其个性的发展提供机会,那么这个人的个性将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反之则会被动收敛,甚至被剿灭。 而课堂教学作为一种群体活动,所呈现的氛围则直接决定了作为学习者的学生所处的环境是怎样。而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被动接受是教学的常态,这也就导致了许多学生的学习时被动接受的过程,他们所接收到的知识以及所受到的影响都是被动的、缺少思考的。这样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将会受到禁锢和抑制,最终走向僵化。为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就应该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教学模式,推陈出新,善于采用新颖的、全所未有的方式方法指导教学。换句话说就是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善于利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手段指导教学,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创新,善于创新。比如说抛弃单一的教师讲授,改用引导式的如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让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进而让学生在这样环境下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并逐渐产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并最终指导于实践。

二、精心创设物理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人类的物理知识来源于实践,特别是科学实验的实践。很多物理规律都是从模拟自然现象的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的品质就是在科学活动的实践中不断培养和提高的。物理教学中认真做好一系列有效的实验,点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激励状态,可以把学生的智力活动由最初简单的兴趣引向热情而紧张的思考,促进学生思维的活化。因此,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很好地利用各种教具充分发挥物理实验的功能:用现象清楚,效果明显的演示实验,创设有声有色的,形象直观的情景;用师生密切配合,共同参与的分组实验,创设生动活泼,热烈讨论的情景;用鼓励和激发学生开展课外小制作,小发明的活动,创设理论联系实际,巧用物理知识的情景,从而促使学生触景生情、触类旁通,提高能力。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很多聪明的、天赋很好的学生,只有他们的手和手指尖接触到创造性的劳动时,他们对知识的兴趣才会觉醒起来。"随着学生学习的不断深入,教师应给学生提供大量自我发挥、自我表现的动手机会,注意引导学生借助实验处理一些较抽象、较复杂、易混淆的物理问题,让学生在"动"字上见物思理,动中有思,思中有动,动思结合,激励学生对物理的情感体验,从中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三、创新教学模式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创新意识是人们从事创造性活动的出发点和内驱力,是创造性思维和创造的前提。在传统的教学活动模式中,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其结果是学生成了应试教育的奴隶,学生的学习缺乏激情和冲动。物理教学创新要求教师由重教转向重学;重结果转向重过程;重继承转向重创新;重知识转向重能力转变。有目的、有意识地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实施探究式教学,教师转变了角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在这一教学活动中,学生首先是充满好奇,转而发生浓厚兴趣,全身心地投入,专心致志地思考和实践,当他获得成功后,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激发了他的思维,使他的创新感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四、发掘教材实验的潜在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材实验中有不少探索性的潜在因素,需要学生们去创造发掘。从而培养学生的敢于探索创造的精神。比如光学中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教材只要求验证成像的五条规律。笔者在教学中,除完成上述任务外,还要求学生对下列问题进行思考:① 将凸透镜的中央部分用不透明物遮着,能否成像?成什么像?为什么?② 若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和下半部用不透明物遮着,又能否成像?成什么像?为什么?这些问题一提出,学生讨论很热烈,各说不一:有的说中央有黑斑,有的说只有一半的像,有的说要成像……。究竟谁正确呢?由学生自己做实验来回答,实验结果是要成像,但亮度降低了。那么是什么原因呢?要求学生用所学的有关成像知识来解释。可见教材中的有些实验在可能范围内加宽加深,发掘潜在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开展适当的课外小实验,留学生创新的空间

教材中有许多小实验,这些实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对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均有好处,更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展现提供了空间。因此,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不要轻易放过这些小实验。要求学生阅读这些内容,从理论上要彻底了解,然后根据学校现有仪器设备,尽可能让学生亲自去做。

例如学了浮力阿基米德原理后,就可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用浮力计算物理密度的课外小实验。再如,学了组装电路后,可引导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实践活动”,然后让他们自己去设计和安装楼梯开关的实验。对于学生实验的结果无论成败都认真评阅,对典型作品,进行表扬、鼓励、展览等,这对学生的创造有很大的鼓舞,将使学生获得创造的满足,激起学生更强烈的创造欲望。又如把学生所写的“假如在无声的世界里”的小论文、自制弹簧、杆秤在实验室里展览。让学生亲自去设计小实验,亲自去完成,在活动实验中让学生体验创新,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有效教学的呼声愈加强烈。在新课改理念和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情况下,有效教学的直接体现就是促进学生能力的提升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一线教师探究的重点问题。这需要每一位初中物理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精心、系统的认识和设计,同时还要不断的对自己的教学效果经常做反思,努力改进不足以逐渐提高课堂质量,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兴华.初中物理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触探[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3(12)

[2]张海华.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J].数理化解题研究,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