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相信学生以生为本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相信学生以生为本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阅读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普遍是以教师的教授为主。新课改的情况下,是以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着师生阅读量上的严重不足,片面强调知识内容教学。要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教师要加强对阅读教学的认识,明确阅读教学的目的,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阅读教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新思考 语文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所在,这是所有语文教学工作者公认并花了大力气的,但效果未必好。笔者在这种困惑中左冲右突,摸索前行,终于有了一点收获,说出来就教于同行。

笔者认为,“道不远人”,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尽管涉及的问题很多,要解决好它,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教育的人本主义上来,让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真正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一旦回到“人”这个根本上来,我们的教学就有了新的方法,就能走出新的路子来,收到好的效果。

什么叫阅读?广义地讲,就是对一切事物的一个认知过程,也就是一个信息的吸收、筛选、分类、储存、加工、应用判别的过程。从这个角度讲,一个人终身都在“阅读”着。一生下地,周围不同事物对他产生不同刺激,他便产生相应的反应,就已经在完成了一个阅读过程。在以后的生命历程中,再不断扩充、丰富阅读经历和经验。可见,人人都有一定的阅读经历、经验,只是不自觉而已,初中学生也有他们的阅读经历、经验。而所谓语文阅读教学,只不过是从学生纷繁复杂的阅读中抽出的关于语言文字的阅读而已,它与个体感知的不同,只在于它是外力与个体合作的更系统、更科学的训练,思维活动过程的本质是相同的。但不管怎样,它总是师生合作、在学生既有基础之上的训练过程,不是简单的知识授受关系,不是对学生阅读知识能力体系的重新建构或创新,而是对学生既有阅读知识能力体系的合作修补与完善。既然如此,紧密结合学生生活和阅读实际、充分借力于他们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才是我们进行语文阅读教学的正确路子。认识到这点,我们的教学才能克服随意性,自觉地去合符人类的认知规律;认识到这点,就拓展了阅读教学视野,丰富了教学内容,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很多年来,我正是以这个认识为出发点,密切联系初中生实际,去探索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下面仅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1让学生知道阅读并不玄乎,懂得认知就是阅读,阅读就是对事物的感知过程。

身体肤发、眼耳口鼻,一旦触及事物就在“阅读”,“古人观夫山川鸟兽草木虫鱼,皆有所得”,就是“阅读”。于是,我非常注重要求学生保持一种阅读心态,随时有阅读心理准备,用自己的身体肤发、眼耳口鼻去“阅读”世界。要培养学生这种习惯,教师的启发、示范是很起作用的。我就非常注重这点,保持一种警觉,经常拿生活中发生或遇到的事物来让学生“阅读”,或拿一篇文章给学生读,或讲一件事,甚至拿一个什么物件给学生看,总之尽量调动他们的感知去“读”,到有所悟为止。让他们明白原来阅读就是认知,人人、时时、处处都在阅读,不可逃避又并不困难。

2功夫尽在课堂外,用短、平、快的训练方法,让学生养成对吸收到的任何信息作筛选、分类、加工、应用的习惯,促成他们构建更科学、更系统的阅读知识体系和能力体系。

这一工作要始终抓住信息的吸收、筛选、分类、分析、利用这个思路不放,进行养成教育,形成有效阅读思维建构。可以不分时间、地点和群体、个人;可以是即兴,也可以先作必要准备。一方面,我上早读辅导课,一般都要准备点要学生或读、或听、或看的小材料作课前训练用。让学生讨论分析后再作建议性分析处理,讨论时常非常热烈,有的学生甚至和我也争得面红耳赤;另一方面,我非常注意和学生单独接触时的训练,把教学渗透到细微处。这一工作重在全面培训,贵在坚持。

我认为,千万不要忽视以上两项工作,从方法上讲,它有“润物细无声”的作用,习惯靠慢慢去“养”;从作用上讲,它起到规范阅读思路,构建阅读知识能力建构的作用,为更复杂的阅读奠定基础。我相信,通过不断的循环巩固、不断的修复完善,学生头脑中一定能够构建起一个比较科学的阅读知识能力系统。

3借助学生的生活体验其实也是一种阅读体验去突破课文的难点。

在教学中,我们时常会遇到这么一种情况:一个关键字或句子在文章中起关键作用,要学生自己去理解几乎是不可能的。遇到这种情况,教师反复启发讲解,其作用还是唤起学生对生活体验或某次阅读体验的回忆,与其这么费事,不如把学生的思维直接带回生活。毕竟我们的学生已经有十多年的生活体验和六年以上的阅读体验,一旦他们回到自己的生活和阅读体验的回忆,稍加点拨,一般的难点是容易突破的。

我讲《孔乙己》讲到孔乙己“排开九文大洋”时,要学生想孔乙己为什么要这么做、这么做反映他怎样的性格,全体默然。我要求同学们就近几个人随意组合讨论,凑一凑,看自己熟知的人中有多少种付钱方式,这些不同方式反映了他们的什么性格。不到3分钟,就有两三个同学在喊“孔乙己在显摆!”这时,我叫大家安静之后,问大家是否同意,同学们都一致同意。我再问“把显摆改作书面语呢”。很多同学突口而出“摆阔”。我又说“孔乙己很穷啊”,全堂哄响:“死要面子!”于是我和同学们一起开心地笑了。我认为这既是同学们对过去阅读体验的回忆和提高,又是对这方面信息量的丰富和分析处理的质的提高,已经起到了功到课外的作用。

4设置情景,把学生带进生活。

教学中,我们时常在课文中遇到学生既没有生活体验又没有阅读体验的问题,任凭教师讲得怎么眉飞色舞,学生很难产生认同感,也就不可能和我们有课堂互动,这时课堂的气氛是沉寂而尴尬的。遇到或估计要遇到这种情况,我就把课文知识尽量拉到现实生活中来,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体验。

如讲王维《使至塞上》,乐山的初中生几乎没有人去过,怎么体会“大漠孤烟直,长虹落日圆”的意境?怎么能产生认同感?针对学生缺乏体验这个问题,我设计了这么一个教学过程。预先不作任何布置,到了课堂,我先从旅游地理角度简单介绍河西走廊的沙漠景观,再把王维去改作我去,说的路线和景观完全相同,学生听得津津有味,超然入神,以为我在闲聊。然后,我要求同学们单就我过河西走廊的介绍进行讨论,看包括哪些内容,哪里是重点。同学们很快把内容分为路途经过和看到景观两项。我再问能用什么最精典的语句概括,结果全班讨论得沸反盈天,不得要领。这时,我才引进课文,说你们说不好,我也说不好,看看王维怎么说的吧。

同学们这才知道我是在讲课文,都乐了,迫不及待地打开书本读起来,活跃的几个学生竟然叫了起来:“知道啦!知道啦!就是‘大漠孤烟直,长虹落日圆’!”这时,我针对佳句难得而其他句子很容易造出的现象,讲了些唐诗多佳句而好诗不多的道理,再作一些教学常规处理,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学生完成背诵、默写,总共不到35分钟,下了课同学们还在热烈讨论。这节课给我的感觉是省时见效的。

总之,要相信我们的学生,相信我们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有与他们年龄和学业相适应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以及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阅读能力,我们教师要尽量加以利用,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我们教得省力、学生学得轻松,从而,才能彻底消除由教师包揽全堂的吃力不讨采的现象。即便是初中生,只要我们给他们的阅读内容(包括教材)不出大的偏差,他们的生活体验和阅读体验赋予他们的阅读能力是足够我们加以借助的。【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北京师范大学版

[2]《榆林教育》2012年第五期

[3] 《榆林学院学报》2012年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