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带孩子敲开邻居的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带孩子敲开邻居的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儿子溪溪性格特别内向,在幼儿园几乎不跟身边伙伴来往,现在上一年级,碰见同学也从未主动打招呼,借用老师的评语说:“溪溪乖得有点孤僻、不合群。”眼见孩子习惯了独来独往,我觉得无所谓,可能因为我本身的个性就是偏安静内向的,所以并没意识到这会带来什么危害。但老公开始不淡定了,他认为,孩子的内向将影响他日后的人际交往。

怎么可能?老公也太小题大做了。去年暑假我们一家三口去青岛游玩,溪溪水土不服加上吃海鲜过敏,浑身起皮疹还闹肚子,当时正是最后一天的跟团,导游与其他团员想及早赶回家,老公忙着跟他们商量暂留原地半天,能让我们孩子看病时间充足些。我则赶紧带儿子去医院,好多人排队等挂号,迟迟轮不到我。没过一会儿,溪溪告诉我他要跑出去玩,10几分钟后他拉紧我衣袖委屈地哭道:“妈妈,我尿裤子了。”

“啊?你这孩子……真是气人。你不知道找厕所吗?”我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搞得急火攻心,不由分说地吼起来。溪溪吓坏了,哭得更厉害,边哭边解释:“可是我不知道厕所在哪啊。”“那你可以问护士阿姨。”“我不好意思,我害怕。”溪溪泪眼楚楚,毫无半点小男子汉的勇敢。瞬间我意识到我错了,儿子的性格影响到了他与人交往的能力。

青岛回来后我跟老公商议,咱们该想办法鼓励儿子与人交往,老公力挺我这么做,而且叫我做出榜样,由邻里关系着手跟儿子一起锻炼交往能力。

老公指出儿子的个性深受我影响,比如,平常在小区或外出碰到邻居,如果人家和我打招呼,我也会礼貌回应,当然如果人家没有说话,我也装作没有看见,这让老公非常不理解。他说:“你主动打招呼一次,下次人家看到你,肯定也会跟你交流。何况远亲不如近邻,咱总有求邻居帮忙的时候吧?你应该多微笑多沟通。”

老公还列举出他听过的故事:某人需找律师咨询一件官司,便托交际甚广的朋友帮忙寻找,朋友满口答应,带着他穿越闹市,几经周折,最后竟然来到自己的对门。原来朋友要找的律师,就是某人整日迎头碰面的邻居。

“近水楼台先得月”,按理说遇到困难四处求援,舍近求远不合逻辑,可某人却不知对面住着一位大律师。生活给他开了一个极富戏剧性的玩笑,也给他上了生动而难忘的一课。当然,这故事同样打动了我,警醒我不能再冷漠下去,人与人之间需要开放的交往。

我跟儿子一直拒绝与外界联系,邻居走过视而不见,难怪我们同在一院无人知,对面邻居不相识,更难怪溪溪不好意思开口向人求助,他既是怕也是羞,我不能再让孩子陷进“交际恐慌”的漩涡。

星期六下午,我要带溪溪去学钢琴,刚走出单元门,碰上二楼一对老夫妻,我刻意一反常态地打招呼:“大爷大妈好。”溪溪诧异地看着我,肯定没想到他眼里略带淡漠的妈妈会主动热情起来,同时我还教导溪溪喊爷爷奶奶。

溪溪扭捏了半天,支吾出一声“爷爷奶奶”,像蚊子哼的那么小声,幸好两位老邻居耳聪目明,听得喜笑颜开,乐滋滋地摸着溪溪的头开心地说:“乖孩子,这是准备去哪呀?”“到艺术中心学琴。”溪溪依旧很小声。老邻居再问钢琴课几点结束,然后慈祥地叮嘱溪溪早点回家,他们会做红豆糯米糕吃,到时候给我们家送点。

老人宠溺疼爱的眼神,仿佛对待自家孙子,和谐美好的一幕印在我心底。慢慢地,左右上下楼的邻居跟我关系越来越融洽。有时候,他们家里做一些美味小点心、烙饼什么的,都会送给我儿子品尝。而我和老公单位分了一些好的东西,也会带着孩子敲开邻居家门。时间一长,互相来回窜门逐渐锻炼出儿子的交往能力。

溪溪开始胆量变大,礼貌待客且举止大方许多,到了邻居家门口,即使门是开着的,也会先按门铃,没门铃就轻轻敲门,绝不冒冒失失地进别人家。邻居有长辈在场,儿子也会主动问候,长辈说话用心聆听,不随便插话。离开时还会自觉地跟邻居道谢,又诚恳地邀请他们到我家做客。看着溪溪游刃有余地处理这些邻居关系,我无比开心。与人相处就是一门高深学问,儿子能突破障碍做到如此之好,真是一件值得让人感动的事情。

过去因为家里只有我们3人,单调的相处模式导致溪溪既依赖他爸也黏我,平常在外面不和别人打招呼不爱说话,同小区里尽管有不少和儿子同龄的小朋友,可儿子之前跟我一样都佯装不见。现在我跟邻居约好一起带孩子到院子里晒太阳,或者一块儿到公园、游乐场玩,在和同龄伙伴相处一起玩耍的过程中,儿子已经体会到交往的快乐,性格竟然有点朝外向转移。

消除了跟邻居的相处隔膜,我们母子都爱上有事没事去敲敲邻居的门,随便坐一坐,聊聊天,喝杯茶,任孩子间自由嬉闹,这轻轻一敲,不仅主动推开了自己的房门,更自然地走进邻居的心扉。远亲不如近邻的感觉,终于深有体会。逢遇我出差老公单位有事,正束手无策之际,在院内散步的邻居王姨热情地提出帮我照看孩子,深受感动。回来后,天色已晚,登门致谢,儿子早吃了饭,跟王姨外孙玩得欢欢喜喜,从此我们家跟王姨走得愈发亲近。

大人做出了榜样,儿子溪溪明白遵守与人为善的相处原则。小小年纪甚至可以说出这样的话:同在一座城同居一小区同住一幢楼同为邻居是缘分,咱们都应该好好去珍惜。

孩子的可塑性是无穷的,我只是带他走出交际的第一步,他便不会再吝啬自己的热情。这段日子每天只要溪溪放学归来,全小区邻居都会惊喜地喊他逗他玩,对他问长问短,溪溪用他清脆的童音打着招呼回应,一声声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地喊着,那种家常而亲切的气氛,足以令我心旷神怡,我知道,这孩子彻底摆脱“交际恐慌”,成长为小男子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