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距离思维法(续)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距离思维法(续)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抑扬法

抑扬法,即对比法,是一种普遍使用的写作思维方法。古今中外,无以数计的名篇佳作,几乎找不到拒用对比法的例子。抑扬法的本质是充分拉开抑与扬、褒与贬、正与反的距离,使之形成强烈的反差,以收取更加明显、更加强烈的表达效果。

抑扬对比法分直接间接、两种,直接的明显外露,一看便知,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等;间接的比较含蓄,有的还要经过中介物的转换,方能收取抑扬对比的效果。如"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西厢记》)。莺莺见了张生后便害起了相思病来,张生的出现,系住了莺莺的一颗春心。她爱张生愈是深沉,便愈觉得不够,故有"情短柳丝长"之慨;她想亲近张生又如此迫切,以致感到张生又是那么遥远,相比之下,天涯反倒近了。把实际的远说成近,把实际的近说成远,这种反常对比,很好地凸现了人物的内心感情。

有时为了拉开动静、开合、疏密、张弛的距离,人们还充分调动想像思维,使之与现实形成强烈反差,这是更高一级的抑扬对比。鲁迅在散文《雪》中有这样一段:"雪野中有血红的宝珠山茶,白中隐青的单瓣梅花,深黄的磬口的腊梅花;雪下面还有冷绿的杂草。蝴蝶确乎没有;蜜蜂是否采过山茶花和梅花的蜜,我可记不真切了。但我的眼前仿佛看到冬花开在雪野中,有许多蜜蜂们忙碌地飞着。也听得它们嗡嗡地闹着。"冷绿的杂草既然在雪下面掩埋着,当然看不见,却巧妙地提出来了;蝴蝶确乎没有,但还是要提;蜜蜂是否来过?记不真切了,也要点明。这样一来,寂静的雪野就与冷绿的杂草、多彩的蝴蝶、嗡嗡的蜜蜂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的闹春图,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照。的《沁园春・雪》中有这样的句子:"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在冰冻千里的大河上下,本是看不见"滔滔"的,但作者匠心独运,使用一个"失"字,看似写实,却巧妙地声色俱壮地把"滔滔"引出,将读者带进一个形静而神动的艺术境界中去。

递进法

递进法是指在已有距离的基础上,卓有胆识地再次拉大距离的一种思维方法。

唐人贾岛的诗句:"无端更渡桑乾水,却望并州是故乡"(《渡桑乾》)。可以称作递进法的典范。贾岛的故乡在咸阳,作者在并州(今太原一带)一住十年,怀念故乡情急心切,但不仅不能回,却反而渡过桑乾河,越走离家越远了,因而回望并州,居然也似故乡一样。咸阳之外,又生出一个并州来,更显其思念故乡咸阳之心切。

白居易的诗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也是运用递进思维法。衣单天寒,本应祝愿天气暖才是,但因担心天暖炭贱,所以宁愿忍受衣单食缺的痛苦,也愿天气再寒一些,这种反常心理递进,更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内心痛苦。

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这首诗运用递进思维法,将一个游子思家念亲的心情状写得惟妙惟肖。捎信人要走,故匆匆提笔作书,千思万绪,叮咛惟恐不周,到头来"行人临发又开封",还是有些话给漏掉了,于是要开封再补。既让行人快走,好把家书早日捎给亲人,又恐叮咛不周,因而"等我把话说完"后行人再走。

宋人贺铸的《捣练子》:"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末两句说,把征衣寄到玉门关怕有万里之遥吧,可是戍边战士还在玉门关以西呢,实在是远上加远,难上加难!这种大胆地把已远距离再次拉远的思维方法,体现了递进思维的特质。

虚实法

笪重光在《画筌》中说:"位置相戾,有画处多属赘疣;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美国画家安德鲁・怀斯也说过:"画面上表现出来的东西越少,观众接受的东西就越多。"笪重光和怀斯的话,体现了虚与实、藏与露、有与无的艺术辩证法。虚实法就是拉开虚与实、有与无的距离,由实入虚、以虚补实、以虚显实的一种思维方法。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一名句:"别有幽愁暗恨生,此处无声胜有声。"这是以虚显实的绝好注脚。音乐中的空拍,书法中的飞白,绘画中的空白,都是虚,但虚中有实,且"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形而上学者总认为虚是虚,实是实,且实总要胜过虚,实则未必。宋代有位画家叫任安,擅长画亭台楼阁等,于山水人物则不长。因此作画时,他总爱与著名山水人物画家贺真合作。每幅新作出来,人们在欣赏之余,总议论贺真的画技如何高于任安,任安听后不悦,于是想方设法要压倒贺真。便在一次作画时尽情挥洒,在画面上画满了亭台楼阁,仅留下很少的空白给贺真,欲使贺真无所施其长。岂知贺真因地制宜,不嫌其少,反以少胜多,仅在少有的空白处淡淡地勾勒几笔,让人若有若无地感到远山近岫与江岸的形状。结果观画的人仍然非常欣赏这淡淡的几笔,以为它笔少意长,颇有清丽潇洒之神韵。

南宋还有一位著名的山水画家马远,作画多留空白,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写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减之又减,时人送雅号"马一角"。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一叶扁舟漂浮在水面上,一个渔翁在船上独坐垂钓,四周除了寥寥几笔微波,几乎全是空白。但却因而大大增强了空间距离感,烘托出了江面上一种空旷辽远,寒意萧条的气氛,更加集中地表现了渔翁凝神贯注于垂钓的神气。更为可贵的是,它还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博大深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余地。巴尔扎克在《幻灭》中写道:"真正懂诗的人会把作者诗句中只透露出一星半点的东西拿到自己的心中去发展。"作者如果在构思时不懂得虚实辩证法,把什么东西都写尽说绝,不给读者留下任何自由驰骋想象的余地,这样的作者不是很有一点笨拙的霸道气吗?

曲线法

曲线法,亦称拐弯法,不走直路,不抄近道,曲径通幽,舍近求远,欲擒故纵,声东击西,为了更好的一跃而后退,都是讲的这个意思。文似看山不喜平。袁枚说:"贵直者人也,贵曲者文也。天上有文曲星,无文直星。"看来,于作文一道,曲自有曲的道理。

旧时有以唐人诗句"嫩绿枝头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为题,命人作画者。众画工着眼于嫩绿和鲜红,拼命通过花卉来装点春色,于是大红大绿,慷慨泼墨,极尽挥洒之能事,但终因思路太窄,表现太直、太浅,未能中选。有一画家,另辟蹊径,匠心独运,让一美妇人于危楼缥缈之间,绿杨隐映之处,凭栏而立,结果中选。把"嫩绿枝头红一点"的"红",由花而改为美妇人,看似离题拐弯,实则计高一筹。

另有一幅以"踏花归来马蹄香"的诗句为题的画,构思也颇巧妙:一只奔马,马蹄翻飞,有一只蹄上因踏有花瓣,于是几只蝴蝶正追逐着这只马蹄。看了这幅画,顿使人感到春风拂面,花香袭人。这幅画在构思时就运用了曲线法。绘画本是诉诸视觉的艺术,如今要把花香的气味画出来,难矣哉!但画家通过几只蝴蝶追逐踩花的马蹄,这样就通过视觉表现了嗅觉。

《曹冲称象》的故事,也是运用了曲线思维法。一次,孙权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率文武百官前去观赏。正欣赏间,曹操忽然提出了"谁能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的难题,令百官呆然。六岁的曹冲聪颖过人,想出了这样的主意:先把大象赶到船上,画出吃水线,再牵走大象,以石头代象,当船压到同一吃水线时,船上石头的重量即大象的重量。千百年来,这个故事盛传不衰,大家赞颂曹冲的聪明,曹冲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知道借助中间物石头,这是他善于运用曲线思维的一例。

许多巧妙的修辞法都是运用曲线思维的产物。

遮盖法

遮盖法就是一种"露其要处而隐其全"(沈中骞语)的思维方法。有"露"故能对人产生感;有"隐"故能使人产生"知其全"的强烈欲望。这样就在和欲望之间拉开了距离。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算是极尽了遮盖法的妙谛。试想:如果一呼即出,一出即抛头露面,无遮无盖,使人一览无余,解渴倒解渴,只是解渴之后便索然、蜡然,还有什么兴味呢?

宋代画院一次以《竹锁桥边卖酒家》为题让画家作画。不少画家皆把重心放在如何表现酒家上,于是在画面上精心创作出亭台楼阁和各色人物来。惟有画家李唐独出心裁,他根本不画酒家,不画亭台楼阁,甚至不画一个人物,只在桥头的竹丛中挑出一面上书"酒"字的布帘子。结果李唐以构思高妙而取胜。李唐的成功在于他熟练地运用了遮盖法,故能以简胜繁,以拙藏巧,把个"竹锁"的"画眼"表现得恰到好处。在李唐看来,亭台楼阁,歌舞酒肆,人物醉醒,这些不是我不画,怎奈它们全在竹林深处给茂竹"锁"起来了。

画家白石翁91岁高龄时,作家老舍请他画一幅《蛙声十里出山泉》的画。这幅画不仅要画出"山泉"的背景,还要画出"十里"的巨大空间,更要在画面上通过视觉表现出听觉的"蛙声"来。几天后,白石老人的画完成了。这是一幅四尺长的立轴,画面上一股急流从乱石中泻出,几只活泼的小蝌蚪在流水中嬉戏,摇曳着小尾巴顺流而下,高处抹上几笔远山。千万别小看了这几笔乱石、远山,这就是遮盖法的妙用。山泉从山脚下流出,你说它有多长?十里、二十里,上百里?尽你想去吧!你想它有多长,它就有多长。因为被遮盖的部分可以看作是"无限"。遮盖法实在是以有限表现无限的绝妙方法。

以上简单介绍了距离思维中常见的八种方法。自然,距离思维的具体方法远不止这八种。八种,盖言其多也。只要我们能走出常规思维的窠臼,距离思维法就会把我们带到一个全新的思维天地,并使我们惊喜地在一个一个新的发现面前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