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警惕英语课堂中的新误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警惕英语课堂中的新误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小学英语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如今,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教师的共同追求,课堂教学也正从热闹、虚浮向扎实、高效转变。然而,深入到当前的英语教学中,审视、反思我们的课堂,笔者发现某些片面的教学行为俨然成了一种时尚。

误区一:教学活动――追求“自主性”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是主体自主建构的过程。”目前“自主探索”“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成为新课程倡导的三种主要学习方式。由此在提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对学生自主性的片面认识,导致了一些片面的教学行为。

1.自主探究方式采用不当

自主探索对促进学生的求知欲、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形成是有益的,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语言知识学生都能探索得出。有些内容是约定俗成的,绝不能靠学生去发现,而且也发现不了。如单词的读音、介词的固定用法、时态的构成等语法知识。自主探索是一种重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学习方式。正如周玉仁教授所言:“探索学习与接受学习不可偏废。”目前,“把课堂还给学生”的呼声越来越高。有些教师在课堂中无所适从,为了体现新课标的理念,造成一些教学内容并不适合让学生自主探究,学生甚至根本探究不出来,教师仍然让学生自主探究的现象。

[案例1]

某教师在执教牛津小学英语6A Unit 6共同《Holidays》A部分时,她事先在预习案中布置了一道预习题:你能就这个对话提出两个主要问题吗?(请注意,是关于整个篇章的,而不是仅就某个节日而言,和同学讨论一下)课一开始,教师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两个主要的问题。两三分钟过后,教师请学生来说一说,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被老师点到的学生的回答也不是老师想要的答案。这时老师有些慌了,意识到学生就是再讨论下去也不可能说出她想要的答案。由于下面坐着许多听课教师,课件也是事先做好的,为了让课堂按照原先的思路顺畅地进行下去,无奈之下,她只好自己说出两个主要问题。

教师设置这样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原本是想激活学生的思维,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对教学内容欠缺周全的考虑,高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导致活动无效。

2.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创设各种合作学习活动,促使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这也是紧跟时代,注重团队发展理念的体现。现在所有的课堂上,都能看到小组合作学习的影子,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小组合作只是一种形式,缺乏实质性的东西。很多学校将座位排列形式由以往的“秧田式”改变为“马蹄型”“口字型”“U字型”等。虽然座位的排列形式改变了,但教师缺乏对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因此“假合作”的现象很严重。

[案例2]

某教师在执教牛津小学英语6B Unit 5《The seasons》D部分时,呈现了书中的四幅图,布置学生分小组讨论Ma Li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主要活动,然后进行小组汇报。笔者听课时观察了身边这个小组的活动,发现他们没怎么讨论,直接是小组长分配任务,每个组员介绍其中的一幅图,然后各自练习,整个过程都是各说各的,而其他组员说什么几乎完全不知。笔者又随机观察了旁边的一个小组,情况也差不多,不会说的同学最多也是问问组长,由组长来教一教。在汇报环节,笔者身边的这个小组有幸被老师点中,他们轮流介绍每一幅图,貌似配合得很好,也受到了老师的表扬。

可这一节课,表面上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小组的学习活动中。但是深入到学生中,不难发现这种合作学习完全停留在表面,教师把注意力集中在学生对学习活动的参与,忽视了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这种貌合神离的合作学习,完全没有体现出新课标改革的真正意义。

3.教师引导作用缺失

新课标最大的改变是教师角色的变化。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教师很忌讳“讲”,不少教师把少讲或不讲作为教学的一个原则。于是课堂上开始“畏首畏尾”起来,唯恐讲多了,宁可多让学生自己去“领悟”,也不想落个包办代替的“罪名”,结果大大削弱了教师的引导作用。表现为:该讲的不讲,讲了的又不讲透。本来教师一句话就点明的问题,非要跟学生“兜圈子”,似乎都较着劲儿比谁讲得少。因为他们知道,讲了就会有“灌输”“填鸭”之嫌。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辩证地处理好教师引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一方面,我们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学习方式,适合自主探究的就采取自主探究的方式,适合有意义接受学习的就争取有意义接受学习的方式,不局限于某一方式。另一方面,在教学中不能人为地将学生自主作用扩大化、绝对化,同时不能以尊重学生、满足学生的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借口,在课堂上一味地迁就、放任学生。教师的引导、帮助是必不可少的,但要适时、适当、适度。

误区二:教学内容――追求“生活化”

1.创设情境――力求回归生活

新一轮课程改革指出课程应由“学科”走向学生,课程不仅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让课堂从一味地“拓展知识”转向“回归生活”,还学生以生活,还学生以快乐,赋予教育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应该说,这一新理念相对于脱离生活的倾向,是有针对意义的。然而一些老师没有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创设情境,而是一味追求时髦、迎合课堂时尚理念,以为只要创设了生活情境就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也不管创设的情境是否适当、是否有效。

[案例3]

笔者最近听过这样一节课,教学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5A Unit 6《Doing housework》A部分,其语言知识点是打电话的交际用语和现在进行时的表达。

教师利用课件设计了喜羊羊和灰太狼打电话的情景,在此情景中耗费了大量的时间教授本课的新单词和日常交际用语,在课进行到四分之三时,才让学生拿出教材读一读,完成一个有关课文内容的小练习。如此一来,教材成了泛读材料,学生对课本内容囫囵吞枣、似懂非懂。

这位教师是想以学生感兴趣的动画人物为切入点,创设生活中打电话的场景,但忽视了本课对话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生活情境。这样舍近求远、避直就曲的做法,无非就是哗众取宠,又有何意义呢?学生没有对整个语篇进行很好的理解,即没有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生活情境创设,我们不应只追求表面上的热闹和花哨,而应力求为学生搭建一座学习与生活的桥梁,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2.模拟真实场景――力求生活再现

有的老师为了能让自己的公开课看起来更加生活化,力求模拟生活中的场景,在准备时也是不遗余力,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心布置教室。

[案例4]

在我区的一次青年教师会课活动中,有位老师上课的内容是牛津小学英语4B Unit 4《Buying fruit》A部分。走进教室就看见教室的四周贴满了各种各样的果树,这大概是为了迎合课文中的农场场景,再看桌面上摆放着农民伯伯用的斗篷、毛巾和各式各样的水果图片,不禁让人感叹上一节公开课的不易,仅仅是准备这些图片和道具也不是一个人一天就能完成的。可是它在课堂中的利用率却不高,整节课仅仅在最后一个拓展环节,让学生分小组到模拟的农场中购买水果时才用到它。

在生活中,我们倡导一种经济节约型的生活方式,力求低成本、高效率,难道我们不应该把这样一种理念贯彻到我们的教学中吗?用我们自身的实际行动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教学的方法有很多,但高效一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误区三:教学评价――缺乏正确导向

1.以奖代评,事倍功半

《英语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应有益于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应有助于学生反思和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促进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但是,不少教师却滥用表扬,甚至采用物质刺激手段,课堂上只要学生回答对了,就会得到小礼品。虽然这能够在短时间内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勇气,但长此以往,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的“表扬疲劳”,甚至对老师的表扬不屑一顾。

[案例5]

以笔者所在区的一次片级赛课为例,为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课的六位教师,在激励的手段上,也是不断推陈出新。其中一位老师准备了棒棒糖为奖品,一位教师准备了绒毛玩具,一位教师准备了一些圆珠笔,两位教师准备了一些精美的图片,只有一位教师是采取了画“”的方法。有了这样的“刺激”,学生的情绪显然被激活,个个争先恐后,但因为机会和奖品数量有限,不可能每个学生都能如愿以偿,有的学生得意,有的沮丧,有的欢呼,有的叹息,也有的无动于衷……

小学生正处于认知风格、学习习惯和情感态度形成的关键时期,这种将正常的学习活动与奖励挂钩的做法,不仅使课堂蒙上了功利的色彩,也会滋长学生浮躁和虚荣的心理,形成趋利的学习动机,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注意,降低其学习效率。这种负面影响不容忽视。课堂应是求知的场所,应摈弃任何功利性的做法。真正和谐的教学气氛的形成在于通过教师精湛的教学技艺、亲切的话语和鼓励性的话语,让学生乐学、爱学和善学,并从中真正学到知识,体验成功,从而激发其内在的持久的学习兴趣。

2.追求多样,忽视指导

新课标倡导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即评价主体多样化,老师、学生、他人都可以参与评价;评价形式多样化,可以采取自评、互评、组内评等形式,评价方法多样化等。于是,我们的英语课堂出现了评价方式多样化的现象。但是我们发现一些老师只知迎合这一时尚理念,却没有思考如何指导学生进行评价,从而造成学生不知如何评价,评价流于形式,有时甚至起反作用。

[案例6]

一位老师在课结束前组织小组间互评,一位组员是这样评价另一小组的:“我觉得他们这个小组这节课回答错了四个问题,他们这节课学习情况不好。”这样的评价,让被评价的那组学生以后上课还敢发言吗?姑且不谈因为回答错了问题,就片面地认为学习情况不好这一逻辑认识上的错误,单就评价别人时一些简单的策略(先找出别人的闪光点,再善意地指出别人的缺点),这位学生就没有掌握。老师放手让学生评价了,却没有指导学生如何评价,我们教师在注重评价方式多样化的同时,一定要着重教会学生评价。

作为教学第一线的实践者,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时髦,屈意迎合当前的时尚理念,而要保持冷静的头脑,辩证地看待一切新生事物,多观察、多思考,深入地贯彻新理念。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改革才能真正收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