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日本园林与石景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日本园林与石景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现代的园林景观设计来说,可以分为若干个分类设计,但是置石理水一直是园林景观设计中不变的主题,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山石与水景都可以以不同的方式来寄托人们的感情,或是给人以哲理或禅意!在世界园林的发展史上,东方园林是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造园手法,艺术形式,讲求意境的各种理念,对世界园林的发展来说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同属东方园林的日本园林来说,它们置石理水的方法和园林意境的营造,是相当值得我们研究和学习的。

关键词:园林景观;石景

一、日本创世神话与山石

中日两国园林都离不开借石造景,可以说无石不成园。中国自古以来对园林用石尤为讲究。自白居易开始,太湖石成为石中之王,造园选石非此君莫属。中国人好石,尤其是太湖石,主要是欣赏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欣赏太湖石的千姿百态,万端变化,巧夺天工。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一角,是就近取材,使用的是太湖石,并且在设计的隔墙是世界文化遗产的拙政园,为不对遗产造成影响,以石作画的设计不能不说是匠心独到。

与中国园林相比,置石造景在日本园林中的地位则有过之而无不及。打开《作庭记》,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石立”二字,出现得最多的也是这两个字。“石立”几乎成为了造园的代名词,以致镰仓时代以后称精通造园技艺的僧侣为“石立僧”。由此可见叠山置石是日本古今造园活动的灵魂所在,处于无可替代的地位。

不过,如果以貌取石,与太湖石相比,日本园林中的山石可谓貌不惊人,有些名园(如龙安寺石庭)的山石甚至可称为丑石。是日本园林不注重选石吗?那倒也未必见得。小石川后乐园就置有形似太湖石的景石,《江谈抄》(12世纪初)则载有藤原致忠为觅奇石造园,出一两金购一石的故事。京都皇宫仙洞御所(建于江户时代)园林的“一升石”也能让我们了解到古代人追求理想景石的热情。“一升石”是指园林南池岸边所铺设的大面积卵石。据说这些形状、大小基本相同的十一万个卵石,都是由小田原藩主以一升米换一石的代价从百姓手中买来献给天皇的。不过,以上仅属于极端之例。

那么,日本的造园家在叠山置石时注重的是什么呢?从文化的角度来看,与注重山石外形相比,日本人更重视石之精神、石之灵魂。

二、石之人格化和神格化

赋予园石某些特定的喻意,用以象征向往的世界,使园石大量人格化或神格化,也是日本人崇石的具体表现。山石在日本园林中最早出现时,是以象征佛教世界的妙高山、比喻神仙世界的蓬莱岛登场的。平安时代,庭石又被进一步神格化、拟人化,《作庭记》中的庭石已经出现“三尊石”、“君石”、“臣石”这类名称。

日本人这种使山石神格化、人格化的倾向,进入镰仓时代后有了显著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得《山水并野形图》中,出现了四十八块被冠名的庭石。这些“有名有姓”的山石,有十五块被拟人、拟动物、神格化了。被拟人化的是人形石、官石、君石、臣石、敬爱石、眷属石;被拟动物的是鸟游石、蛤蟆石、鸟飞石、鱼游石;被神格化的是神王石、不老石、万劫石、三尊石、明王石。

被神格化、拟人化的山石充满了桃山、江户时代的园林。仅以桃山时代以来流的一种称作阴阳石的庭石为例,据附在《山水并野形图》后的《童子口传书》记载,阳石选自形似男性象征物的自然石,阴石选自形似女性象征物的自然石,两石成对而置于园中醒目处,阳石为立式,阴石卧置。与大名园林中所筑的神仙岛或龟鹤岛一样,置阴阳石目的在于祈求多子多孙,时代繁荣。

在园内立阴阳石,是大名园林特色之一。在现在的小石川乐园、冈山后乐园、栗林公园、兼六园和缩景园等中,都可以看到遗存至今的阴阳石。如小石川后乐园的阴阳石分别置于圆月桥南北首,十分醒目。冈山后乐园的阴阳石达五对之多。普通之石,经过如此灵格化,被蒙上了神秘色彩,成为人们寄予愿望的对象。

三、天下石“藤户石”

在古代日本,山石还是权势与地位的象征。现京都醍醐三宝院因丰臣秀吉在此多次举办盛大赏樱会而著称。而园正面中央一名为“藤户石”的石块更是古今闻名。围绕此相貌平平的“名石”,曾经发生过一段权力盛衰史。山石在这里成了权力的象征。

据传,平安末期源氏与平氏争霸时,源氏武将在称作“藤户渡”的浅滩登陆,奇袭平家,获全胜。为纪念此役,祈求武运长久,源氏武将把“藤户渡”的石块运回京都珍藏。时至室町时代,此石又出现在八代将军义政的东山殿中。至十二代将军义晴时,诸侯四起,将军之名已经名存实亡,政治实权为管带细川高国掌握。高国对义晴说:“事出有因”,希望将军把藤户石赐给他。说“事出有因”只是借口。高国所讨得并不仅仅是块石头,而是借此向最高权力者挑战。将军无奈,只能忍痛交出藤户石。藤户石由此成了最高权力的象征。

织田信长掌握天下后,为显示权威,以替有名无实的足利第十五代将军义昭兴建御所为借口,要求高国之子献出藤户石。据《安土日记》永禄十二年(1569年)七月六日条载:“细川管带府上有一自古流传下来的大石,称藤户石。以此石应置于御庭为理由,信长亲自前往,为石披上绫锦,饰以彩花色……”参加搬运者达三四千人。运石声势浩大,场面热烈,震动京城内外。信长的权势由此得到了充分的显露。丰臣秀吉取代织田信长夺得天下后,也马上想到了此石,在自家豪宅聚乐第竣工时,立刻派人将藤户石迎至府中。此时是秀吉权力的鼎盛期,搬运工程也轰轰烈烈,同样有着浩浩荡荡的人群,升入云霄的鼓乐。藤户石此时已经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天下石”,得此石者得天下。

四、日本古代的枯山水园林

日本人的大海情节也深深的物化在园林中,仿海造景一直是日本园林的主题之一。日本人呢古代的造园指南书籍都十分注重营造海景。《作庭记》在指导人们拟海造景时,主要是列举了置石和筑岛的手法。在“置石手法”的“大海式”一节,《作庭记》的要求是“应先做石肌。即在岸边置高低不一之突出岩石,从水汀向池中连续置石数块,另外再在远处散置数石则更好。这些石块都好像立于浪迹之处,被海浪冲刷过,并且应在四处作沙洲和白沙滩种植松树等。在“各种岛屿造型“一节则列举了山岛、野岛、干泻岛、平岛、矶岛和沙滨岛等,尽管造型各异,但都是对真实海岛的模拟。”由于仅靠叠石难以表现出大海氛围,《作庭记》特别强调了“应该在所见之处铺造沙洲和白沙浜,种植松树等”。黑松等松树性喜温湿,是日本海边常见的树木,而白沙浜也最能代表海边的景象,因此,白沙浜配上黑松之类的松树可以起到强烈的暗示作用。

《山水图》也特别重视海景的营造,在《掘池》一节要求“池之形状应模拟大海”。具体手法之一是,模拟“干泻(落潮后露出的沙滩)之造型,另有一番情趣。使呈落潮满潮时之景象,不用置石。满潮时的景象是松鼠为海水所浸淹,饶有情趣的以白沙普为矶岸;落潮后的景象则是在线海滩沙丘之风情,高植松树,铺设沙石和白沙”。在以上造园书的指导下,在白沙滩上植黑松成为日本造园的传统手法,白沙和黑松成为在日本园林中的常见景物。

枯山水园林出现后,本来仅用来象征海滩的白沙,其作用有了质的飞跃,替代园林中的泉池,直接代表茫茫大海,枯山水园林往往是由山石和植物构成,在无水无池的园内,白沙地便被用来象征海洋,散点其上的山石,便成了大海中的岛屿。为了表现出海之特征,园主们还在白沙地上用竹枝划耙除了表示各种水波的图案。

日本园林这种枯山水,在进入江户时代后又有了更大的发展,大名们已不能满足于借园内小池或白沙地来造景,他们把园林直接建在了海边,或以大海借景,或引海入园,成就了所谓的“潮入式园林”。

参考文献

[1]曹林娣,许金生.中日古典园林文化比较[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廖为民,楼浙辉.日本园林的特点及启示[J].江西林业科技,2004.

[3]汤珏.中外岩石园比较及案例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