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吵”出来的好宝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吵”出来的好宝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4岁的小美和多多刚进幼儿园就成了好朋友,平时放学总是一起回家。这天小美和多多的妈妈来接他们回家,俩人开心地玩了一路。临别时小美突然想起妈妈刚才来接她的时候,说爸爸买的新车已经到了。于是小美对多多说:“我爸爸刚买了新车,好大好一辆。”多多听了立马不服气地说:“我爸的车才大呢,那可是商务车,能坐7个人!”

小美其实不懂什么是商务车,可她还是说:“那算什么,我爸爸的车肯定比你爸爸的大!”结果俩人就为了争谁家的车大吵了起来,多多的妈妈觉得很尴尬,马上拉着他往前快走了几步,想把他们分开。结果多多硬是扭过头,对着小美尖叫。小美也不甘示弱地尖叫回去,小美妈妈生气了,站在原地狠狠批评了小美一顿。

面对吵架,你是哪一种类型的家长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型 这一型的家长认为宝宝们之间就应该和睦相处,绝对不能吵架。一旦吵起来,就会马上带着宝宝离开,反正见不到面就不会吵了。回家后还会教导宝宝,以后不要跟和你吵架的小朋友一起玩了。

不由分说自我批评型 这类家长通常都比较爱面子,觉得宝宝和小伙伴在大庭广众之下吵架很丢人,生怕别人觉得自己没教育好孩子。所以一碰到这种情况,就会不由分说、用词严厉地教育孩子“以后不许再这样了”。

我家宝宝不能吃亏型 这一型的家长一般火气有点大,脾气有点急,碰见这种情况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自己的宝宝受了委屈。于是就会气冲冲地拉着宝宝,去找对方家长理论,结果导致争吵升级,小事变大事。

宝宝们为什么要吵架?

在成年人的世界里,吵架通常是素质低、不文明的代名词。因此,当他们看到平时乖巧柔弱的宝宝突然凶巴巴地和小伙伴吵架的时候,最直接的想法就是――宝宝怎么学坏了。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三个有序的阶段。他认为,0~3岁的儿童处于前道德阶段,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也无法真正理解社会规则,分不清公正、义务和服从。他们的行为既不是道德,也不是非道德的。

因此,和成年人那种带有敌意的吵架不同,宝宝们之间的争吵,是他们在社会交往初级阶段的一种适应行为。面对处于同等地位的小伙伴,宝宝常常会得不到早已习惯了的认同和迁就,当撇嘴哭闹也不起作用的时候,他们只能付诸于更情绪化的行为一一争吵。对宝宝们来说,争吵更像是一种交流的手段,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没有是与非、好与坏的区别。吵完之后,大家还是好朋友。所以大人们也不应该以自己的逻辑和是非标准去判断吵架这一行为,更不能主观地将其上升到道德高度。

家长应该怎么做?

面对争吵,家长既不应该拉着宝宝远离纷争,也不应该代替宝宝去指责对方,这一进一退的两种方式都会影响到宝宝今后的处事原则,让宝宝对父母产生依赖,渐渐失去直面问题的勇气。家长也不需要因为吵架批评宝宝,这样会剥夺他们申辩的机会,伤害了宝宝的自尊心。

俗话说,解铃还须系铃人。看见宝宝和小伙伴吵架,家长最好不要贸然出手主持公道,而是应该放心大胆地把解决矛盾的权利交还给宝宝。首先让宝宝们冷静一下,然后问问他们吵架的理由。有时候,宝宝会很聪明的在讲述的过程中就理解了问题所在,一句道歉一个微笑就能轻松化解矛盾。有时候,家长则需要适时地引导宝宝一下,比如让宝宝设身处地为小伙伴想想,让他们最终达成互相谅解。

吵架教给孩子的那些事

不是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和我一样

当宝宝没有交朋友的时候,会认为家就是他们的世界,世界就是围着自己转的。而当宝宝和小伙伴们有过几次争吵后,就会渐渐懂得,很多时候其他的小朋友不会觉得我说得对,也不会照我的话去做,这才是我今后真正要面对的世界。这时宝宝就会开始认识自己,认识他人,切身体验自己和别人的关系,重新思考自己的要求和愿望,这就是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原来交朋友应该这样

通过吵架――和好的过程,宝宝会逐渐学会怎样和小伙伴和平交往,怎样实现自己的要求。比如使用微笑、邀请、合作、分享等积极友好的行为,试图让对方做出肯定和喜爱的反应,并根据对方的不同反应作出相应的调整,练习和提升已经学会的社交技能和策略,慢慢习惯这个社会的生存法则。

大家都夸我很会说话呢

在吵架中,宝宝需要主张自己的观点,去反驳对方、说服对方。刚开始的时候,很多宝宝只会急得大叫,但他们会在今后一次一次的语言交会中,提高语言应用能力和逻辑能力,这对宝宝将来的生活学习是大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