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议网络与写作教学的结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议网络与写作教学的结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写作的创造性特征决定了写作必须与心灵有关,与生活有关,与情感有关,与生命有关。可是,高中学生的写作,因为应试动机的功利性与生活积淀的薄弱性,注定其充满无奈与尴尬。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就可缓解这种生活基础薄弱以及写作兴趣淡漠的局面。在进行网络与写作结合的教学中,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提起兴趣。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教学环境下,教学信息的呈现是丰富的,面对如此众多的信息呈现形式,学生一定会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理,而这种好奇心一旦发展为认知兴趣,将会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与写作的灵感。

比如我在辅导“给灾区小朋友的一封信”征文竞赛时,把大量的图片诗文资料进行了整合。当那一幅幅真实而震撼人心的图片,一首首饱蘸爱心的歌曲与诗歌,一条条详尽却令人不忍目睹的现场纪实新闻展现在孩子们面前的时候,教室安静了,眼眶湿了,感受自然流淌在心中与笔端。让学生们懂得灾区的重建不仅仅是就连平时不爱写作的孩子也认真地抄写了《天堂的路太黑》。结果征文竞赛获奖的同学很多,六班一位同学还获得了特等奖。

其次,有力的辅助。等学生通过网络有了接触感性而形象的接触后,学习的兴趣被激发了起来,也有了写作的灵感,但是,单纯就事论事是写作的弊病,所以,用网络来充实学生的构思与选材,有了写作的素材、构思和灵感。那么就是不布置硬性的作业,学生的心里或者笔端都会有一种不吐不快的写作冲动。

比如高一第一册第四单元的四篇课文《自序》《胡同文化》《我的呼吁》《序言》每篇文章都可以和“宽容”有联系,是对思想、对文化、对生命、对文明的宽容,以及为之奋斗。就可以通过网络搜集相关的文章与学生习作来做个补充教材,让学生对“宽容”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对宽容相关的素材有个较全面的整理记忆。甚至可以在讲授文章之前将素材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自主学习课文,在学完后进行归纳提升。有了充分的知识的积累和兴趣的激发,写作的主动性就有了,写作正如脱颖而出的锋芒,是遮挡不了的。

最后,沟通快捷。教师可在网上征集热点焦点话题,同学根据自己的兴趣及所熟悉的内容去出文题,然后进行讨论,再在网上自由创作。利用网络进行写作教学,信息交流量大大高于传统教学。中学生的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信息技术与写作教学整合如虎添翼。甚至可以开通网上班级博客,老师可以做整理人,学生可以写稿子或者评论,也可以让关注中学生写作的网友进行评论,可扩大信息交流量。比如在讲授《阿房宫赋》时,布置了小作文:酒泉的建筑文化或者园林文化。将王静的《铧尖荷花池》发到了我的空间,并配上了戈壁与荷花的插图,让更多的人认识了酒泉,尤其是让很多不了解酒泉的酒泉人和外地人知道了戈壁深处竟有如此胜景,更鼓励了我的学生,是他们觉得写作的乐趣与成就感。觉得自己的文章受到这么高的关注,写作的兴趣动力也会增加不少。

当然,学生可以对同学的作品发表见解,引起争鸣,或许许多真知灼见就可以诞生。

当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让学生上网搜集资料,切忌滥而无绪,老师必须进行引导。网络上有很多现成的文章,要避免学生抄袭粘贴。不能完全依赖网络信息,生活本身才是作文的不竭源泉。网络也需要敏锐的感悟与观察。生活中并不缺少美好而有价值的人、事、物、景,关键是缺少一颗善于发现和感动的心灵。只要人们真心地生活,认真地体验和感受,自会得到一份悠远而美丽的心境,网络也一样。

只要我们铭记教育的根本目的:使学生成为情感丰富、思想深刻、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人才。如果,忽视了人的主体作用,让情感体验缺失,一味地灌输枯燥生硬的知识教条,不但不能唤起学生写作的兴趣和激情,相反只会使学生越来越厌弃,而且也与教育的宗旨背道而驰。一个情感之泉枯竭的人,一个对生活失去了感动、麻木不仁的人,世上万物在他眼中无异于过眼云烟,视若无睹。他会是非不分,善恶不明,美丑不辨,又怎能指望他写出真实动人的文章呢?

鉴于此,我们在作文与信息技术结合的教学中就要自始至终、旗帜鲜明地贯注一种鲜活的人文空气,播撒优良的人文种子,使学生沐浴网络写作时,净化心灵,陶冶情操,使学生的内心变得温柔灵动,活泼聪颖,容易感动,喜欢感动,善于感动。心动为文方感人,才知晓为文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