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重庆,非去不可!由一句口号展开的话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重庆,非去不可!由一句口号展开的话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今年,重庆市旅游局提出了一个口号“重庆,非去不可”。当即掀起一股讨论的热潮,不但激发了重庆人的自豪感,而且激发了外地人的好奇心。怎样一座城市会有如此的豪言壮语?这就是重庆,一座向上的城市,一座自信的城市!

为此,我们特别采访到两位人士。一位是资深创意人――李沐材,一位是重庆城市文化的探索者――《失踪的上清寺》的作者罗渝。让他们来谈谈重庆为什么“非去不可”。

重庆市旅游局这次提出重庆“非去不可”的口号,给你的感觉如何?

感觉,应该和大家都是一样的吧。如果不一样,说明这几个字还有可斟酌的地方。总之,还是觉得挺好的。至于口号本身,我还在消化。这句话太过热情、主动、冲动,需要消费者用时间慢慢消化。所以这是一件事情,而非一个答案。这件事情很好,重庆早该为城市自身做做宣传了。酒好也怕巷子深嘛。另外,我觉得比较奇怪的是,一个城市的口号为什么是旅游局来推出?因为外地人会把这句话当做是“城市口号”,而非“旅游口号”。如果只是旅游口号,这句话没问题。

请从广告的角度谈谈这句口号的广告效力。

我想广告效力还是有的,还是很强大的,毕竟是第一次,有新鲜感。也许大家第一反应会说“嘿,重庆也开始宣传自己了”。这是一个“新闻点”。所以,不管说什么,“第一次”其实都有效果,新闻效果。从城市品牌广告宣传的角度,城市的口号是找到“自己”的一个方式和过程,可以“升级”,可以永恒,重点是“你说的是你自己”。你的口号最好只能自己用才贴切,实至名归。别人用,就不太合适。这里面有很专业的品牌成长过程,不是拍脑袋能解决的。

我也看到大家很多观点,讨论很“激烈”,这也证明了这句话有“讨论的空间”。我个人认为,这句话也许是“概念”而非“口号”,也就是说“还没创作完成”。因为有点形而上,比较难落地。有点“谁先用谁占便宜”的感觉。所以,重庆市民最近很纠结地在讨论“怎么让它落地”。比如:“非去不可的理由都有哪些?”其实这应该是口号要给的答案,而不是让消费者玩“智力游戏”。比如,杭州的“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就有答案,不需要消费者自己搞定去杭州的理由。甚至云南的“彩云之南”,也还可以,至少告诉你了如果想去“南边”就应该到云南。

而事实上,重庆之前并非没有城市宣传口号。像“陪都重庆”,像“雾都重庆,火炉城市,重庆森林”,甚至现在的“阳光重庆”,都挺好,都有阶段推广意义,似乎还更清晰,不需要大家“再创作”。所以,这句话作为一个概念在这个阶段是合适的,就是表达了一种情绪,一个重庆“真的很热情很好客”的情绪,有点像“你来嘛什么都别管我全包了而且一定满意。”所以,如果别人看了这句话就来了,那么然后呢?你要对他们做什么?请他们吃饭?请他们玩?很难讲。也许这句话可以再深加工,比如:“重庆,我终于来了!”由被动变主动,意思还是一样的。或者,“耍在重庆”、“晒太阳到重庆”、“写诗到三峡”,也能讲到重庆人的好客热情,也是“非去不可”的意思。不要给消费者添麻烦,他们是来旅游消费的,不是来搞创作的。

请从你的视角来说下重庆的旅游现状。

重庆的旅游景点还是很好的,但深挖和宣传显然远远不够。这是城市和景点的脱离造成的,景点没有融入城市,城市没有融合景点。很多外地人也许并不知道重庆有什么景点景区,也许认为到重庆旅游就是去解放碑、朝天门。这也是外地人对大重庆区域不了解造成的,所以,应该先解决这件事情。让外地人一想起重庆,除了解放碑、朝天门、火锅之外,还有大小三峡、钓鱼城、蒙哥秦良玉、川江号子、长江邮轮什么的,不仅仅是重庆市区,也就是重庆的旅游资源开发得不够完全,资源没有整合。

你认为重庆非去不可的原因是什么。

谢谢。我还是努力想。看到“非去不可”这几个字后,我很纠结。因为我已经“去了重庆”。但现在开始怀疑我“去重庆”的理由是否对路?是否和大家一样?我真的很担心,很忐忑。我希望尽快给自己找到这个“非去不可”的原因。否则,我只好尽量避免想到这件头痛的事情。

重庆打造六大精品旅游(长江三峡、天坑地缝、天生三、钓鱼城、白鹤梁、大足石刻等),你觉得他们是否足以说服游客“非去不可”?

再好的外在景点也不是生命的唯一,文化也许才是唯一。消费者都很忙,也许在他们看来生命中还有别的非什么不可的事情没有完成。我建议好好找一找这些景点的共同点是什么,文化的本质吸引点是什么,这才是给消费者来消费的理由和利益。这不是一次生命的毕业典礼,这不过是一个消费。应该让游客放松一点。也许找到长江文化的根本是一个切入点。毕竟大小三峡主要都在重庆,长江文化绝对是中国文化的重要源头,可说的太多了。这是唯一性的。不知道为什么不说。如果说清楚了,“长江文化”就是重庆的了,这也很了不起了。不要强迫所有人必须一生到重庆一次,会有压力的。如果消费者觉得此生还是要去去长江,就“非得”到重庆了。就像“不到长城非好汉”,所以,你如果没“去长城”,你多少会觉得在“好汉”这件事情上胜之不武。但一定不是所有人此生都非得“做好汉”。也许我们现在太忙没时间挖掘文化?我们也许可以放下些什么去看看三峡上的石刻,看有什么好的诗句,看看古人是怎么成功解决“非去不可”的,还这么费劲地冒险留下签名证明自己“确实去了”?一定有一个强大的理由在等着我们去发现。

现在重庆正在大力扩大城市营销和宣传力度,你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我建议还是要用专业人办专业事。别人擅长的事让别人拍脑袋。用市场化的眼光看待市场。要科学操作,要开放平台,多用外脑。这次“非去不可”就是好的例子,也是外地人帮重庆人想的。重庆人也许应该变得细腻一点,不要随意激动,不要急。可以把想到这句话的那个“外地人”请到重庆慢慢创作。或者我们把素材准备好,再进行全国调研,看看外地人心日中的重庆现在是什么,再请专业人士或机构来专业创作。不要搞有奖征集搞什么全民智力游戏,好像大家都是“全才通才”,那些激情征集只是“消费者个人感受”而已。这个口号一定不是只为了取悦我们自己,而是为了取悦外地人。这是一种open(开放)的心态。都说自己家乡好,但是谁的家乡又不好呢?分享不是强迫别人分享,不是“被分享”,不要马上求回报。不要你一分享,别人“就得笑”。

推荐一下,你所认为的重庆非去不可的一些地方,并详谈一下它们的特色。

非要回答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机场。作为一个外地人,我对重庆是不了解的,不能“如数家珍”。我个人推荐“江北机场”。特色就是,它是一个机场。可以让你“到重庆”。所以,如果你想“到重庆”,机场就是“非去不可”的理由。说真的,我很喜欢看江北机场的灯箱广告,那就是外地人心目中的重庆“第一印象”。当然,如果你有时间,重庆火车站,长江邮轮也是一个“到重庆非去不可”的选择。对于外地人,在船上看两岸同时还能看到点重庆的历史。看不了一千年,至少可以看到重庆的这几十年。

重庆市旅游局这次提出重庆“非去不可”的口号,你如何看待这句广告语?

我认为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口号,能引人去了解重庆有什么旅游资源,也能逼迫我们重庆的旅游景区与旅游目的地完善自身。

请从你的视角来说下重庆的旅游现状。

重庆的自然风光有基础,也很丰富。在人文方面有些不足,大足石刻、钓鱼城、白帝城等人文景点的历史内涵还没有发挥足够的吸引力,苗族、土家族等民族文化的保护与恢复还有巨大潜力可做。

你认为重庆非去不可的原因是什么。

两次影响世界历史进程,中国历史上唯一集中过全国精英的城市,历经磨难始终不屈的地方传统,自由包容待人真诚的人文气息,丰富的旅游资源与美食。

重庆打造六大精品旅游(长江三峡、天坑地缝、天生三、钓鱼城、白鹤梁、大足石刻等),你觉得他们是否足以说服游客“非去不可”?

正在起步,还需要完善。

现在重庆正在大力扩大城市营销和宣传力度,你有什么建议和意见?

加强对现代游客的研究,做好满意度。加强网络文化的植入。

推荐一下,你所认为的重庆非去不可的一些地方。并详谈一下它们的特色和你认为的非去不可之处。

重庆渝中区是最必须去的地方:中国抗战胜利唯一的丰碑――解放碑;大屋顶建筑典范――人民大礼堂;佛教文化与罗马建筑风格混和的特殊建筑――菩提金刚塔;在全世界都有特色的――过江索道;《疯狂的石头》所提及的――罗汉寺;湖广填四川的见证――湖广会馆;三峡文化的收藏者――三峡博物馆;清末神秘巨型庄园――鹅岭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