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优化幼儿教师针对“问题儿童”教育行为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通过观察等方法,总结出教师可以用“建立支持系统”“表达爱与期待”“减少不当行为”“塑造正面行为”的各种策略,优化对“问题儿童”的教育行为,为更多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提供保障。
关键词:“问题儿童”;策略;负面影响
在幼儿园,都会有那么一两个或几个特别需要教师关注的幼儿,他们精力旺盛、好动、容易兴奋、攻击性强,经常与同伴打架、争抢玩具、损坏东西等。他们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问题儿童”,只是由于受到的消极关注较多,在班级的幼儿群体、家长群体,甚至所在幼儿园的教师群体中都已经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长此以往,他们极有可能成为名副其实的“问题儿童”。
作为专业的教育工作者,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人,幼儿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改变对“问题儿童”简单、随意、甚至粗暴的教育行为,自觉地优化针对“问题儿童”的教育行为策略,更新教育观念,反思教育态度,完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在3~6岁这一人格形成的关键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建构良好的自我概念。
一、教师要主动建立支持系统,减少、消除因“问题儿童”而产生的沮丧感和负面情绪
由于“问题儿童”的行为经常会给教师的工作带来许多烦恼,如造成安全事故、影响活动效果等,有的教师情急之下,就会口不择言,甚至有教师会丧失理智,出现一些不该有的极端行为,笔者认为这种事件的发生决不是教师的本意,而是负面情绪累积的结果。在面对“问题儿童”的过程中,每位教师都会有感到生气、压力、挫败和内疚的时候,教师要做的是为自己建立支持系统,找到控制这些情绪的方法。只有能控制自己情绪的教师,才能为“问题儿童”以及其他儿童提供更加良好的成长环境。
二、教师要对每一个“问题儿童”都充满期待,让他们感受到爱与接纳,避免批评指责
现实中可以看到:幼儿教师指向于“问题儿童”的负面评价、消极暗示会在有意无意之间流露,冷淡的目光、不理睬的态度都是非常有杀伤力的。实践证明,被成人或集体厌弃的幼儿会常常自暴自弃,形成自卑或逆反心理,造成恶性循环,使幼儿离预期的教育目标越来越远。
幼儿的感受与他们的行为有直接的联系,有好的感受,就会有好的行为。教师应该站在幼儿的立场,理解他们,多问问自己“假如我是幼儿,我会是什么样?”当教师发自内心地体会幼儿的感受,蹲下身子,看着他的眼睛,慢慢牵起他的手,倾听,与他产生感情,有助于幼儿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这种叙述方式对幼儿来说是一种安慰,能帮助他们从情绪中释放出来,面对问题。
三、幼儿教师要善于对“症”下“药”,帮助“问题儿童”减少不当行为,避免惩罚
经常会看到教师试图用剥夺游戏权利、罚站等惩罚的方法来控制“问题儿童”的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惩罚会给幼儿带来敌意、仇恨、抗议、没有价值感、自怜等感受。当幼儿受到惩罚时,他们的精力分散到了如何去报复成人上面,错失了对自己不当行为的反悔以及思考修正错误的机会。换句话说,惩罚幼儿,实际上剥夺了他从内心深处对自己错误行为的反省过程,而这个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该采取更为有效的策略,帮助“问题儿童”减少不当行为:
1.仔细观察幼儿,找出不当行为出现的原因。由于个体发展、年龄特点、家庭等原因,“问题儿童”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的具体表现,寻找幼儿产生不当行为的原因和实质,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2.创造条件,满足幼儿玩乐和“发泄”的需求。一般来说,消极等待时间,“问题儿童”的活动最为频繁。因此,教师应紧凑地安排幼儿的一日生活,减少他们闲坐、等待的时间;动静交替地安排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用心设计与组织教育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动起来,获得各方面的满足。尤其要保证户外活动及体育活动的质量。因为好动是幼儿的天性,“问题儿童”往往精力过剩,当他们在跑、跳等活动强度较大的游戏中将剩余精力“发泄”出来的时候,他们的过度行为就能够有效地得到减少。
3.防患于未然,尽可能不给幼儿犯错误的机会。不同类型的“问题儿童”有不同的需求,教师要在不同的时间采取不同的引导方式。在教育“问题儿童”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一个有心人,准确把握每个人会犯错误的时机,减少他们犯错误的几率。
4.分步进行,坚持不懈,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一个“问题儿童”往往有许多的问题行为,教师要制订可操作性强的计划,一段时间只针对一种行为。并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一时改不了的要耐心等待,积极引导,暂时改变了的要注意巩固,不断强化,在教育成效出现之前不能打退堂鼓。
四、幼儿教师要讲究语言技巧,让“问题儿童”愿意听,能做到,塑造正面行为
如果简单地对“问题儿童”说你不可以这样,你不可以那样,或批评他,都没有用,因为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及认识水平都非常有限。过多的消极评价可能会使他无所适从,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所以,教师在想办法减少“问题儿童”不当行为的同时,要塑造正面行为。教师需要制订幼儿可以接受和理解的非常必要的班级活动常规,并使用以下三个技巧帮助幼儿塑造正面行为:
技巧1:描述看到的行为或问题,警醒“问题儿童”。对待幼儿的问题行为,教师采取“安静下来!”“住口!”等表达方式,只能激起幼儿的怒火,引起幼儿的恐惧。而平和地描述正在发生的事情,则可能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技巧2:提示幼儿该做什么。提示就像是送给幼儿的一个礼物,让他可以一直享用。
技巧3:用简单的词语表达。这个技巧可以给教师带来很多帮助。省时间,不费嗓子,又能避免单调乏味的解释。人有一种先天性的行为倾向――趋向积极的情感体验而回避消极的情感体验,幼儿尤其如此。当教师长篇大论地进行批评、指责、警告时,幼儿就会关上心门,什么都听不进去。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会给幼儿一个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的机会。
对于教师来说,教导幼儿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是一次艰巨的工作,这源自于成人与幼儿在需求上的矛盾,成人需要的是外表整洁、讲秩序、懂礼貌、按流程办事。幼儿在乎的是:能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问题儿童”就是将这种想法付诸行动的人。
教师千万不要把“问题儿童”看做麻烦的制造者,要把他们当作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孩子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决定着他们需要不断地帮助与指导,决定着他们属于弱势群体,需要更多心灵与行为上的支持与关注。教师必须对幼儿的成长与改变充满信心和希望,只要教师自觉地不断优化自己针对“问题儿童”策略,持续不断地帮助他们,他们的行为一定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参考文献:
[1][美]阿黛尔・法伯,伊莱恩・玛兹丽施.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肯说[M].安燕玲,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10.
[2][美]布鲁克斯.为人父母:第6版[M].包蕾萍,李秀芬,马明伟,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08.
(作者单位 江苏省淮安市实验小学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