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于死的黑暗中闪烁生的光芒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于死的黑暗中闪烁生的光芒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莫言的作品中时时都回荡着对于生的呐喊和挣扎之声,也处处都彰显着对于死亡的抗拒而体现出来的生的力量的美,但死是生的必然归宿,原始状态下的生命意识在历史的前进之中不断的退化,这些都是事实,但生的不息抗拒,以及莫言哀歌似的对于生命力的张扬,都显示出一种精神上的悲壮。

关键词:莫言;生命;悲剧;超越

中图分类号:I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4)08-0018-01

莫言的作品中,充满着生命的气息和欢闹,人的生龙活虎,植物的生机勃勃,动物的活蹦乱跳,灵怪的神出鬼没,整个作品充满生机,到处一片生的景象,这是莫言作品的生命意识的显露,同时也是他对于生命的肯定与张扬,这其中且不说那些都快要被拟人化到成怪成精的动物和植物的生命力的旺盛,单说其中人的生命就够繁荣的了,这里的人们生命张扬,活的洒脱,敢爱敢恨,热爱生命,他们惧怕死亡也不畏死亡,就是这样一个复杂的人群构筑起了莫言作品的生命与灵魂。

在莫言的作品中,有着这样一群人物,“我爷爷”、“我父亲”、高马、孙丙、西门金龙,还有“我奶奶”、金菊、上官吕氏、上官鲁氏、孙眉娘、黄合作、黄互助、“我姑姑”,他们身型高大、体形健硕,充满力量、拥有勇气,而她们则体态丰腴、样貌美丽丰乳肥臀,拥有极强的生育能力和旺盛充沛的生命力,他们就是原始生命力的典型代表。生虽然不一定就如叔本华所认为的就是一切悲剧的开始那样悲观绝望,但生之中也是充满着灾难与痛苦的,在莫言的作品中,虽然到处一片生的气象,却也充满着生的挣扎,人虽然是万物的灵长,但人首先是动物,所以人具有最基本的动物性,“人的动物性不但是人性,而且与人的特点相比,乃是更重要的人性。因为现代心理学发现,人的基本需要和欲望由低级到高级地大致分为五种:生理、安全、爱、自尊、自我实现。人的一切需要和欲望,如安全需要、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完善自我品德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等等,都是他的生理的需要和欲望相对满足的结果。”也就是人的生命当中首先要确保的就是要保证生命的开始和维持生命的继续,而这些就是他们行为的最基础、最原始的动机。马斯洛的研究就发现,“人的动机活动组织的主要原理,是各种基本需要依其力量强弱或优先性的等级排列。当生理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它便会支配机体,驱使全部能力为其服务,并组织这些能力,使其服务达到最高效率。”生命最基础的保障就是食物,而在莫言的大多数作品中,食物成为威胁生命的首要因素。饥饿似乎成为莫言生命中最主要的体验,这是莫言为自己的生命做的最大的努力,他的这种体验和努力也大量的渗透到他的作品中,成为他们追求生的体验和经验。

在生命之中,不光有生,与生相对应的就是死。人天生就要保证生的持续性,人有自爱心,其表现就是求生的欲望,“爱自己的生命而保持其存在的欲望。每个人都有求生欲而爱自己的生命,只是因为生命的快乐是人的最根本,最重要、最大的快乐,这乃是生物进化的结果。”不用说它是不是求利避害,求乐避苦的利己行为,单是活着就已经是最大的快乐了,所以才有了上文中提到的种种的求生的行为,而这一切行为都在抗拒 “死”,但死是不可避免的,人人都会死,死会让人恐惧、害怕、痛苦,犹其是那么生命力强盛的人物的死会更是让人悲痛、恐惧和怜悯。

虽然黑格尔关于悲剧冲突的三种分类里没有关于这种生与死的冲突所导致的悲剧类型,但他的将悲剧认为是最适合表现辩证法规律的艺术,并将辩证法运用到悲剧分析当中的思路是值得肯定的。生与死本就是属于生命里的一对最基本也最尖锐的矛盾,矛盾是既又对立又统一,生对于死的反抗,而死确是生的必然归宿,在莫言的作品中,人们为了生做出了最大的努力,人们在生之中也遭受了最残酷的考验,但人们本能的追求生而抗拒死亡。当然,文学家笔下的生命不是简单的生物意义上的生命,生的最终结局虽然是死亡,但有时只有肉体的死亡才能成就精神上的超越,就如雅斯贝斯所说的“悲剧表现着依赖于限界境况的人的变革”。按照雅斯贝斯的这种悲剧的超越的观点来说,有些人的死,其实是对生的另一种反抗,也就是说,罗汉大爷的剥皮凌割成就了他的豪壮气迫,而孙丙被檀香刑折磨致死则让他超越了肉身上的生命,而获得了英雄的悲壮,这些人身死却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故而达到了对生命的超越。

无论是对生的本能追求和必然走向死亡的结局之间的矛盾对立造成的生命悲剧,还是对原始生命力的张扬的梦想和种的退化的现实之间的不可调和而成的悲剧,又或者是那种属于雅斯贝斯的超越式的悲剧,在莫言的作品中都能找到,而这一切形式的悲剧的来源便是生命的存在和对于生命的追求所做的一切抗争和努力,这就构成莫言笔下的生命悲剧。

参考文献:

[1]亚伯罕・H・马斯洛,许金生译.人类动机的理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生出版社,2007.

[2]王海明.人性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3]莫言.红高粱家族[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4]程孟辉.西方悲剧学说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