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人才成长的语文校本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小学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重视地域资源,要重视学生地方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它在学生人生成长中的意义。反思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问题、教材实施中师生互动问题,主题实践活动问题,培养学生爱国情感问题,以时事信息为焦点的问题以及多元评价问题。

关键词:语文;校本课程;课程开发;成才

语文课程的实施,往往忽视了学生地域特色的人文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校本教材的开发要重视学校所处地域的语文资源优势和学生发展的需要,要重视地方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它在学生成长中的意义。

一、围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设置课程

小学语文校本课程的设置和教学都必须围绕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来进行。设置、编写语文校本教材,不能是课外读物,应该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有益的补充课程,具体的教材内容在每篇文本的设计上,都要符合教材的基本格式,诸如练习题、思考题、单元的主题、实践活动等。例如,让学生夸夸自己家乡的特产,说说家乡农民的实际生活等。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来加强学生听、说、读、写等基本语文素养的训练。为学生搭建实践的平台,引导他们在实践中运用和内化语言,以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升华人文精神的目的。

二、以教师引领为主导,努力实现师生互动

教学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校本课程要求教师真实地捕捉和运用本校的教学资源,并对其进行研究、改进,以解决课程实施中的实际问题。在教材定稿时,是走乡土人文认知的老路,还是走活动课程的新路呢,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内容决定形式,教材的编排要不拘一格,校本教材既要有对乡土资源的学习了解,又要有大量的实践活动。

教材开发形成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得到不断地修正,学生的活动有的也成了教材的一部分,使得教材变得更加充实、丰富。让师生在互动合作中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析、取舍、汇总,选择好有用的信息和正确的信息。

三、以校本教材为基点,开展主题实践活动

在校本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要树立大语文观念,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学生不能只做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要做学习和活动的主人公。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使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素养在活动中生成、发展,在实践中内化、优化。校本课程也要解决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际困难,要达到在活动中不断丰富人文内涵的目的。校本课程要通过问题的设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意识。还要吸引家长和社会人士的积极参与,通过实地观察、调查访问、数据测量、参阅资料等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多感官地领悟到家乡和祖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校本课程实施时,要重视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走向社会,走进家乡的自然、历史、人文和建设的大课堂。到山上去,到工厂去,到田间地头去。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的生活拉近距离,无疑会充分挖掘学生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在探索中受到教育,得到进步。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实践活动为主。视活动过程为知识学习、技能综合学习与应用的过程,是一个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形成的过程。

四、以乡土资源为依托,培养爱国爱乡情怀

充分挖掘乡土文化资源来促进校本课程建设,有效改善语文课程面貌和获取优质教育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乡土文化资源,课程实施中要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乡村、走进城市去充分地观察家乡,感受家乡。校本课程的内容都极富乡土气息,或植根于学生生活,或存在于学生身边,是学生平时能够接触和感受到的。家里有的各种农具,家乡的传说故事,家乡的名人,家乡的山水。这些乡土气息很浓的题材,当通过学生自身积极主动浸润其中时,也就成了他们品行养成、知识获得、情感陶冶、个性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因素。

五、焦点时事充实语文校本课程

校本课程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校本教材的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我们的周围发生着一些足以影响我们生活的事件,也发生着一些学生认为新奇的、重大的、有意义的焦点时事,这些事情的发生给我们的语文校本课程提供了丰富的内容,给学生提供了新鲜的语文话题,同时又使学生的视野得到拓展,情感得到了陶冶,人格得到了塑造。这种内容的充实和变化必然引起课程的动态变化。

六、以多元评价为手段,激励学生积极进取

课程实施过程中,如何对学生进行恰当评价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部分,是实现课程目标必不可少的一环。应该采用以过程评价为主、以结果评价为辅的教师、家长、同学多元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发展,让评价过程动态化,给予学生多次机会。形式要多样化,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社会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很好发展。要科学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和个性需求,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实现由维持性学习向创新性学习的改变,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甘肃通渭县文庙街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