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心理因素对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心理因素对中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在分析了中学生口语学习过程中存在心理偏差的基础上,依据Krashen的二语习得理论情感过滤学说,提出了一系列消除学生心理障碍的对策,即树立多元评价观,满足学生心理需求,提高自我效能感;激发学生心理需要,培养良好学习动机;增加材料输入,巩固学生基础,提高开口自信创设多样课堂,多方位启发学生英语思维;加强师生情感交流,以情促学。

关键词:口语学习 心理因素 情感教育

前言

生活离不开交际,口语是交际的第一途径。尤其在世界正迈着全球化步伐的今天,人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提高口语教学已刻不容缓。那么如何提高口语教学水平,是我们当今教育界所要解决的一大问题。学生的情感因素对学习的重要影响已颇受教育界的关注,许多教育心理学家也已提出了“情感教育”这一名词。针对学生在口语学习中常出现的心理障碍及其影响,作为教师该如何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消除焦虑,提高自信,充分利用学生积极的情感因素来提高口语教学水平,是值得我们探讨的课题。

1.口语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都需与不同的人进行各式各样的交际。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传递人类信息的载体。所谓语言是用语而言,是有声语言,口语则是第一性。人们有一个普遍的观点:学习语言就跟说话有关。当一个人说某人英语不错时,人们自然联想到此人“说”得好。

随着中国的国际地位及国际影响不断升高,外资企业迅速增加,对外交流和贸易日益扩大。在日趋频繁的商贸活动中,交际显得更为重要,人们间的交流更为频繁。英语是世界通用的语言。因此,熟练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十分必要,尤其是在对外人才大量需求的中国,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2.我国中学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随着我国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改的推进,中学英语教学目的越来越强调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说明我国已经开始重视口语教学。然而,现实中口语教学状况却是不太理想。

通过调查发现,许多学校把口语教学当作教学的附庸,课堂的点缀,甚至从未正视过,它成了英语教学中可有可无的一项内容。在课堂上,只有基础知识、阅读、写作等。正如Scorel所指出的:“在中国,英语教学的中心似乎仍集中在语法上,它忽视了英语的交际和文化功能,成了针对考试内容的教学,惟独没有口语教学的一方天地。”许多班级仍未开展正常的口语教学;毕业班几乎没有安排口语教学时间,更不用说开展课外口语交际;少数开展了口语训练的班级也只是走走形式,时间只有课前五分钟。这样,中学生口语交际水平普遍偏低。学生中存在的“害怕开口”,“没话可说”的现象所占比重大,许多学生对待口语就像老鼠见了猫一样吓得发抖。对于口语的重要性大部分没意识到,很多学生头脑中没有“说”的概念。

3.影响因素分析

1)动机障碍

学习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个体为着一定的目标而行动的内在动机。人的任何行为都是在目的的支配下而进行的。对于学生而言,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动机是搞好学习的原动力。经访谈调查发现: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习英语是一件迫不得已的事,学校、家长要求他们学,故不得不学。学习英语纯属被动,纯粹是为了考个好分数。他们对学习英语充满了盲目性,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稍遇困难就泄气,并产生畏难排斥的心理。据《文汇报》载(1993.11.9),上海市教育研究所对全市1480名初中生和1622名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测试和统计分析发现,学习困难的学生中有57%是属于动力型困难的学生。可见,无动机的学习会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学习动机是口语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障碍。

2)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学生学习英语口语最基本、最主观的问题,主观上的抗拒情绪不能解决,就算客观条件很好也难以学好口语。

①自卑胆怯是口语学习中需突破的首要防线

今年五月份在北京召开的“第四届中国英语教学国际研讨会”上,来自英国的Macmillam公司的Kathy Hower女士提出:“中国学生学习英语最大的障碍是自信心不足,不敢开口,总担心出错。”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的学生普遍爱面子、腼腆、内向、保守,属内向型性格。此类学生常将个人感情的表露寓于相对复杂的心理活动,通过内心“默认”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意愿,交际意识不强。口语学习是对自己胆量、自信提出的一个大挑战。西方世界有人这样说:“世上有两样东西最令人害怕。一是原子弹;二是演讲,世上有97%的人害怕当众讲话。”口语学习中最难突破的就是自己,对一个自卑、胆怯、性格内向的人要想突破“开口关”更是难上加难。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许多学生基础薄弱,知识结构不完整,对自己信心不足;因为地方口音重,怕发音不准,被笑话;这些学生在口语交际中由于“爱面子”,自卑、胆怯,越是胆怯就越害怕开口,越怕开口就越自卑,形成“恶性循环”,长此以往,口语课堂难免变成“哑巴课堂”。

②Krashen研究表明,焦虑会阻碍二语习得发生

焦虑是指个体由于预期未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的威胁,使得其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或内疚感增加而形成得紧张不安带有恐惧感的情绪状态,这是最防碍语言学习的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害怕体验目标语文化,学生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在与别人的竞争中,当发现自己不如别人时就会变得焦虑;因为学习能力弱,或学习方法不当,学习者在学习上花了很大力气却屡屡失败,一次次痛苦的经历会使他们失去信心;有的由于受亲朋好友的负面影响,被他们学习失败的阴影所笼罩,畏难怕受挫折的情绪占主导地位或担心老师、家长、同学的负面评价等等会而产生焦虑情绪[3];面对陌生或有一定难度的话题时,学习者也会出现焦虑情绪。在调查中发现28%的学生对陌生而复杂的话题显得紧张不安,心神不宁;37%的学生索性放弃思考,保持沉默,等待别人回答,采取的是逃避的方式。这正好印证了Horwitz的观点:高度焦虑会使学习者逃避学习任务。七十年代的许多研究证明,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焦虑对学生学习成效都有显著的影响。

③自我效能是对自己能力的判断,是信息或主体自我的把握与感受,是一种积极的自我信念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学校教育中,自我效能的开发程度与自身的发展水平成正比[4](P35)。自我效能低的学生在选择语言任务目标时缺乏足够的自信和勇气,畏首缩尾,在使用语言进行交际沟通时缺乏自信和主动性,甚至出现交际障碍,很容易放弃并对英语学科产生“习得性无助感”。在中学教学评价标准单一,语言环境刺激单调,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自我调节能力差等的影响下,许多学生自我效能感过低,容易自我否定。

3)母语障碍

教学实践证明,外语学习者的语言障碍主要来自于母语干扰。我们接触外语多在七岁才开始的,早已经习惯了母语思维,加之周围英语环境尚未建立,缺乏适当的环境。受原有心理定势的影响,习惯于开口就是汉语,要不很多时候就是Chinglish(中国式英语),容易用汉语思维定式英语。或由于不熟悉英语的某些语法规则,往往依赖于母语,利用已知的母语去理解套用外国语言,当这种语言转移导致外语错误时,就出现母语干扰。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拉丁文字,而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形象文字。英汉两种语言的巨大区别是导致中国人学英语尤其是表达英语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4)角色障碍

在传统的中学英语教学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学生是接受者。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受支配的地位,缺乏口语训练的机会,教师在课堂上形成一种“压势”,从而产生“权威心理”“教师中心化”的倾向,出现师生不平等的角色障碍。在这种影响下,学生难以自如的发挥,口语会话也就难以顺畅进行。

4.纠正学生英语口语学习的策略

1)情感因素的重要性

情感虽然看不见、摸不着,却弥漫着整个教学空间,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并无时无刻不起着作用。它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的功能[5](P6)。哈钦森和沃特斯(Hutchinson and Watars,1987)曾说:“学习尤其是语言学习是一种情感的经历,学习过程中学生情感方面的感受对学习的成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6](P48)美国著名的语言学家Krashen曾指出:学习外语要集中解决两个问题,一是理解输入的问题;二是解除心理障碍因素。他认为情感因素起着对输入进行过滤的作用。这些情感因素包括学习态度和动机、自信心、焦虑感。动力大、自信强的人习得量多,焦虑程度低有利于语言习得。在学习过程中,尽量创造一种情感过滤低的环境,排除心理障碍,这是语言输入的前提和输出效果的保障[7]。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K.Rogers)提出的“非指导性”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就非常注重教学活动中学生情感、个性的发展。美国教育学家卢姆说:“一个带有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和兴趣的学生或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恐惧的学生学得更轻松迅速。”由此看来积极的情感能够创造有利于学习的心理状态。学生的心理情感对学习效果有着重要影响。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积极健康的情感能有效强化人的智力活动,使学生精力充沛、斗志旺盛、思维敏捷深刻、想象丰富活跃、记忆力增强,学生的心理潜能得到高效发挥。反之,消极不健康的情感则会使智力活动受到抵制,降低效果。”[8](P56-57)

2)对策

①减少焦虑感

a.评价激励

教育学家卢姆说过:“没有评价就没有教育,教师需要不断评价、反馈、矫正,才能保证目标的达成。”凡是学生都必须经过考试。且长期以来,卷面成绩的高低一直是评价学生的标准。加上考试固有的选拔和淘汰功能,在客观上对学生造成相当大的压力,学习者往往因为担心考试不理想而产生焦虑,而焦虑又反过来影响着学习者测试中的正常发挥(Sarason 1984;Asia 1994)。因此,减少学生对考试的焦虑在教学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成就感,因为成就感能帮助一个人建立自信,增加自尊,克服焦虑。教师的评价就像一面镜子,影响着学生的自我评价。教师的肯定性评价,犹如给学生一颗“定心丸”。正如俗话所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教师应积极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哪怕是一点,却足以成为学生乐学的一种动力。此外还需要建立科学的多元评价体系,对测试方法本身做一些工作。评价一个人语言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是看他运用语言能力的高低[8](P60)。因此考试既要考知识又要考技能,既考读写又考听说。测试的形式应趋于多样化,做到口试与笔试并行。考试只是评价的手段之一,不能用考试来取代评价。教师要彻底改变把终结性考试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的做法,全方位测试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教师在教学中做到“小环节,多台阶,多变化,多鼓励”,注意分层鼓励,让所有学生都有体验成功喜悦的机会。Omaggio Halley 认为,在课堂活动中,学生回答问题时,若教师的反应不是简单的是和否,也不是简单的对与错,那么学生产生焦虑的可能性会大大减少[10](P71)。

b.竞争激励

竞争是学习者的天性。Baily(1983)通过研究11个学生的日记发现,竞争的天性使学习者产生焦虑,学习者喜欢把自己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比别人胜一筹时,便会对学习内容更感兴趣,克服意志就更强,争取信念也会更坚定,焦虑心理也会减少[11](P480)。中学生这个年龄阶段已有一定“功利欲”,一旦受到满足,他们就会更积极努力地追求更大的进步,表现自己的才能。教师要抓住这种心理,多开展一些有趣又有意义的竞争活动,如演讲、课本剧表演、新闻播诵、串故事等,并尽量扩大表扬的幅度,满足学生小小的“虚荣心”,以激发他们更积极向上的情绪。

c.鼓励冒险

焦虑程度高的学习者往往没有冒险精神,在课堂上瞻前顾后,不敢尝试,一次次丧失机会,焦虑感会更甚,实际上适度而明智的冒险对学习有益(Brown H.D.,2001)[12]。在学习冒险精神是很有必要的。一位新西兰的教师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的一次演讲中提到英语学习的“3A”原则—Active,Adventurous,Assertive。一个敢于在学习中冒险的学生,会在不断尝试的成功中增强自信。作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口语练习中多尝试,不怕出错,遇到不会表达的借助其他方式。这样的“胆大脸皮厚”能提高语言尤其是口语水平。在不断的锻炼、尝试及不断的成功中形成“良性循环”,逐渐建立自信,减少焦虑。

②增强学生自信

a.巩固学生基础

一个学生的语言知识基础决定了他的英语尤其是口语水平。基础学习就犹如在建房时打地基,房子能否牢牢地矗立在地面,就看地基能否打牢。如果地基不牢固,房子将始终面临倒塌的危险,而且越高越容易倒。同样道理,一个学生没有牢固的基础知识,脑中没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只有零散的知识片段,他甚至连组织一句完整的话的基础都没有,又叫他如何交际?基础是英语发展的平台,句法知识的欠缺会直接影响到口头交流的准确性,使学生无法正确的表达思想。所以,不管如何创新,如何发展,基础仍是基础,是重中之重。在学生扎实功底的基础上谈发展,谈提高才是现实可行的。

b.增加输入量

教师在上口语课时,经常会遇到学生不发言而“冷场”的场面,他们大多以为是学生害羞,缺乏自信,其实有时学生缺乏的是“材料储备”,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出口成章,就得有足够的“存储”,“腹中空空”,哪来勇气开口?在语言习得中,输入是第一性,是为输出服务的。只有在大量输入前提下进行输出操练,才能增加开口的自信[13](71)。正如Krashen所说“教口语的最后途径或许是唯一途径,就是提供可输入”[14](P22)。听是输入的第一途径,是说的前提。老师要重视学生的听力输入,让学生多听,听多了,听顺了,也就听会了。阅读是材料输入的又一途径。在阅读过程中,学生获取了大量的知识,扩大了知识面,拓展了思维,积累了大量的口语素材。胸有成“竹”,便可可有话可说,自信满满。

c.创设“英语”环境

根据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理想的外语课堂应能向学生提供这样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直接利用目的语的场所,让学生“泡”在使用目的语的环境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并能激励学生参与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的交际活动。[15](张国扬、朱亚夫,1996:126)。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纯英语的环境。课堂用英语教学,注意体现英语表达思维习惯;创设真实的口语交际环境,将英语训练扩展到课外,让学生时刻被英语包围着,看到的、听到的、讲出的都是英语,思考仍是英语。同时,创设真实的语言环境,让学生真实体验生活英语交际。杰斯珀指出:“教好英语的首要条件是尽可能多地接触和使用外语。学外语就像游泳一样,学生必须泡在水中,而不是偶尔沾沾水;必须潜入水中,并感到得其所在[16](P310)。这样做后,才能像一个熟练的游泳者那样乐在其中。”教师可设计多种多样的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场景,调动学生生活感知,让学生不知不觉融入到“生活交际”中。因为“真实”所以“放松”,“可以犯错”的心理,会让他们“忘乎所以”争先恐后要表现自己。

③培养学生学习动机

在学生情感因素中,学习动机是决定成败的关键[17](P7)。良好的学习动机是实现一定学习目标的必要保证。

a.激发心理需求

人都有追求积极情绪的需求。一旦有所追求就会激发内心动力,产生巨大潜能。学习同样需要这种心理动力,教师要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入手。要让学生明确学习外语是社会和个人成材的需要。通过教育、宣传或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当代社会应用外语的事例,观摩同声传译的新闻会等综合性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英语的重要性及学英语的乐趣,而产生学习英语的心理需求。

b.兴趣中激发学习动机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认为:“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好的源泉。在教学中要将学生兴趣迁移到学习上来,让学生在“乐”中学习,在学习中“乐”。

首先,创设“问题情境”,将学习者引入到一种认知矛盾的状态,通过 “设疑”使学习者对学习的内容产生特殊的好奇心。好奇是兴趣产生的最原始的动力,在学生解疑过程中,会产生自我决定感,从而在兴趣与内在动机的推动下学习。

同时,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美国心理学家卡鲁尔(J.B.Carrol)提出的认知法认为:“在外语教学活动中应以学生为中心[18](P34)。”在教学中要转变教师的角色,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上教师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就往往会采用相应的学习方法,这直接影响着学习效果。为此,教师要重视“教法”到“学法”的转变。变化课堂活动方式,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多角度、多方位地设计课堂,或利用多媒体组织教学,使学习内容生动、直观、形象,多渠道刺激学生的各感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兴趣的源泉在于运用。”所以教师要创造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语言实践。通过知识运用,使学生认识自我,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活动之中,提升兴趣。

再者,加强师生的感情交流。卢梭说:“只有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才能做一名真正的教师。” 感人心者莫先乎于情,学习是师生双边的活动和情感思想的交流,有什么样的师生关系则会有什么样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有与学生平等的意识,增进与学生的友谊,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提出建议,加强沟通交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青少年的心理特点表明,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亲师性”较强。如果学生喜欢这位老师,那么对于他所教的科目便会感兴趣,并分外重视。这就“亲其师,信其道”。如老师再适时加以引导,加强学习的趣味性,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则会引起学生的注意,起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引之以悟,导之以师”的作用。

加之,讲究授课艺术性。有人说:“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夫连柯曾说:“只有再学会用十五种到二十种声调说‘到这里来吧’的时候,只有再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能做出二十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就变成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了 [19](P64) ”。教师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他需要具备较强的课堂教学技巧性,使课堂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抑扬顿挫、快慢交替的语言语调,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难度适中的课堂提问,优雅得体的教姿教态和鼓励的目光都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巩固兴趣,体现了教师的艺术技巧。

结语

总之,英语的口语教学是一门以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为目标,以现实生活为话题,以学生自主活动为途径的课程。语言学习者的情感因素对学习有极大的影响力。在口语课堂上,学生焦虑、自卑、胆怯、自我效能感低等都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口语学习不是一个简单的“输入—吸收—输出”的过程,而是一个受学习者的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影响的复杂任务[20](王初明,2001:71)。在语言教学中,学生是主体中心,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是语言输入的提供者,情感是维持学习动力的助推器,出现障碍必然导致学习障碍[21](P12)。作为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对待口语教学;在课内充分考虑和调动学生内在的主动精神,循循善诱,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帮助学生摆脱焦虑、自卑、胆怯心理,提高自我效能感,减少情感过滤,消除情感障碍,激发学生主动表达和交流的欲望,使学生充分发挥和利用自己的学习潜能,提高口语能力,实现完美的英语口语交际。

参考文献

1.Dai Weidong,He Zhaoxiong.A new concise course on linguistic for students of English[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on press,2002.

2.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出版社.1996.

3.余文杏.英语教学中学生自我效能的培养[J].广东教育,第6期,2005.

4.王莉敏.利用高一英语新教材 实现情感目标[J].教学月刊,中学版,2004(6)上.

5.熊苏春.高中生语言焦虑源及解决策略[J].江西教育科研,教学经纬,第6期,2005.

6.王初明.影响外语学习的两大因素与外语教学[J].外语界.2001(6).

7.朱纯.外语教学心理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