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会展“票”亮创新赢利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与明星演唱会、各种打折优惠票相比较,展会门票的受欢迎度并非全是“一洗而空”,只有少数的展会如北京国际汽车展、上海汽车工业展等顶级展会才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罕见盛况。对于主办方来说走俏的门票,不仅为展会本身带来经济效益,而且也间接的为提升展会品质起到了必要的促进作用。从欧美会展强国的展会项目来看,凡是行业内知名的展览和会议都是伴随着高价码。相反,再观之国内,免费的门票满天飞,收费的展会到成了凤毛麟角,对于正走向市场化运作的中国会展业而言,这种现象不太正常,也折射出我国会展业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和发展不健全的缺点。
其实,通过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门票收入,我们就可以发现其中的巨大商机。据权威专家估计,在去年5月底,上海世博会门票收入已经突破50亿元人民币,世博会事务协调局顾问黄耀诚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门票收入的利润将占运营资金的50%以上。当时有记者估算了一下,世博会门票最高销售额约为115.2亿元,再剔除佣金等费用,剩下的也达到约82.16亿元。据记者了解,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预计门票收入为5亿元人民币,而2010世博会在去年五月底的时候,门票收入已经突破了50亿元人民币。自然
当然在商业展领域国内也不乏门票走俏的收人大户。例如,100元人民币的北京国际汽车展门票,经过黄牛党的倒卖可以翻3倍,即便是飙升到令人咂舌的地步,这样的门票照样不愁销路。此外,记者采访青岛汽车展的组委会得知,门票的收入也是展会盈利重要的一部分。而一些专业展,特别是规模小,展会题材较偏的展会,门票的投入是必不可少,却不能带来任何可观的收入,现在业界对门票的处理办法主要以广告合作的形式出现,这虽然为招商提供一些便利,可是毕竟一部分实物收入白白浪费。某农业类展会,组委会本想靠五块钱一张的门票填补制作成本费,哪料想门票只售出78张,剩下的部分只能白送,眼看着展会现场的人气不高,只好出此下策,结果自然是在门票上的突入非但没有收回,还浪费了一部分人力和其他资源,得不偿失。
业内人士指出,参观学习是展览会的一项重要作用,把展览比喻成一座平台,那么观众尤其是专业观众对平台的使用就要付出一定的价值。从经济发展规律来说,实现服务与货币的等价交换,那么门票的买卖也就实现了这个规律;另一方面,对于专业展览会来说,目标客户是以专业买家为主,通过门票的方式“筛选”出专业观众,对于提高展会观众的质量,优化招商效率也不可不谓是一种有效途径。
其实针对不同的展览会,门票收入的好坏程度也参差不齐。以全国最大的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为例,因展会题材贴近民生,所以参观的百姓络绎不绝,五元一张的价格也适合普通百姓的消费习惯,因此,门票收入也成为农交会盈利的重要部分;相反一些专业展,急需要高涨的人气,但是单独靠门票限制观众的可能性又不大,最后只能是赔了制作费、印刷费,不能带来任何实质性收入。
分析门票收入不能红火的原因无非三种:第一,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并未与国际接轨。如果让中国的普通观众拿出30以上的费用来买票,那么60%选择宁可不去参观,在这其中有80%的观众是反感展会收取高额票价的。第二,我国会展业发展不健全,专业化程度差。我国展会的合作较多,在注册或者票务系统方面,大多以相互利用的形式出现,因此这部分的费用或者投入往往被商家归为零。其实不然,这其中产生的成本仍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并未找到与其相等的价格来表示而已,这就体现出我国的展会活动不能完全市场化运作,专业化程度较低;第三,展会题材限制。因为题材的不同,才促发了主办方运用门票调节展会观众品质的方法,在礼品展的邀请函上,往往会打上“谢绝18岁以下未成年人参观”,目的就是为了保证专业观众的质量和购买力,而恰恰是因为不同的展会需要的专业买家不同,观众也并未表示出强烈的参观需求,那么票务的功能和赢利点也将归零。
与国内的免费观展相比,国外却是另一番景象。记者有幸接触到一位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一所大学求学的会展专业研究生,从她的口中得知,其学校每年1月份在迈阿密南海岸的沙滩上举办“国际酒类和食品节”,全世界最好的美酒制造商,食品制造商和酒店都会参与,而这样的活动门票着实让记者吃惊:最低300美金起,折合人民约1900元,这种价位的门票实在是让记者找不出任何喜欢的理由,而在迈阿密海滩的这场活动受到世界各地人士的欢迎,名流蜂拥而至,不仅为活动创造了不菲的收入,而且也能够让参加活动的商家遇到质量高、消费能力强的观众,此谓一举两得。
展会门票的中外差异衍生出一种怪相:在国内,只有部分展会设立了门票收费制度,而在门票上能够盈利的却寥寥无几。虽然这只是整个展览项目中的一个环节,但足以代表会展项目的受欢迎度。再从整个会展产业来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会展产业,“但是真正来看,在我国展会尤其是专业展靠门票来盈利,短时间内还是达不到的。”记者在采访Automechanika Shanghai的负责人时得知,其在德国的母展Automechanika对观众是售票的,但是在中国市场一时之间还难以设立这样的标准;另外,诸如婚博会一类的消费类展会,特别是北京婚博会、上海婚博会都设立了较低价位的门票,而对于普通百姓来说,特别是即将结婚的青年男女,20-30元一张门票的价格还算是可以接受,因此门票收入成了这两大婚博会的一个赢利点。
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主办单位应注意到展会门票这一环节,做好相应的准备:第一,增加展会创新元素,提高可参与度和趣味性,让更多的观众能够把目光和精力放在展会内容上;第二,开发新题材展会,涉足新行业,提升展会内容;第三,有效地对参会的观众进行消费习惯引导,倡导在展会现场进行有序、有效开展消费;第四,在专业观众及买家等方面下达功夫,着重邀请专业买家,而对大众类的观众来说,做好前后期的宣传和善后事宜,让门票有所值。
票务工作有所失,必有所得。反观那些不收取门票的展会不仅可以迎来大批普通观众,为展会的人气垫足了基础,自然也成为展会的一大看点,甚至是卖点。因此也不能一刀切式的将没有票务限制的展会归为低廉,只能根绝不同的客观情况决定最终的结论。
不得不承认,门票收入很有可能成为未来评价展会效益的一项重要标准,并且也是其市场化、国际化、品牌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从长远来看,我国的展会数量自经历过优化之后,将为人们带来更多优质、富有吸引力的展会活动。到那时,门票收入也将成为众多主办单位新的赢利点。假如票价超过人们日常所接受的范围,人们也“忍痛割爱”,向展会说再见,这也将成为我国会展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