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西免耕马铃薯不同播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西免耕马铃薯不同播种植密度对产量的影响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试验结果显示,免耕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中,在一定的种植密度范围内,密度越大,产量越高,广西免耕马铃薯采用每ha78000~94000株的种植密度,综合效益最好。

[关键词] 马铃薯 播种密度 产量 影响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8-0100-02

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是一项适应性广、简单省工的一种全新的栽培技术,该技术改翻耕为免耕,改种薯为摆薯,改挖薯为捡薯,不论何种土壤,只要不是渍水的田块均可种植,方便可行,轻松自在,非常适合现阶段农村青壮劳动力缺乏的特点。大力推广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栽培技术,对于充分利用冬季闲置稻田和丰富的光温资源,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及材料

1.1 试验地点

试验地点在广西桂平市石龙镇福平村招盆屯,田块面积820m2。试验田为地势平坦的垌田,肥力中等,土质为粘壤土,排灌方便,前作为水稻。

1.2 供试材料

供试品种:费乌瑞它,从黑龙江省购进的生产用脱毒薯种,生育期70天;供试肥料:玉林产N、P、K含量为3×15%的三元复合肥、德国产含量为50%硫酸钾、磷酸二氢钾、尿素。供试农药:高锰酸钾、金雷、链霉素、克露、蚜虱净;其他材料:晚造稻草。

2.试验方法

2.1试验设计

试验设6个处理,三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共18个社区,每社区面积为15.3㎡,大田四周设1m以上保护行。

A:株距15cm,每小区种植240株,(约156870株/ha)

B:株距20cm,每小区种植180株,(约117660株/ha)

C:株距25cm,每小区种植144株,(约94125株/ha)

D:株距30cm,每小区种植120株,(约78435株/ha)

E:株距35cm,每小区种植103株,(约67230株/ha)

F:株距40cm,每小区种植90株,(约58815株/ha)

2.2 种植及管理

种植前将过大的种薯进行切块,每个切块不少于25g,并且至少要有一个以上健壮的芽。切后把薯块放到500倍液高锰酸钾溶液中浸种10min后摊开晾干,然后按宽1m,高0.2m堆放,再盖上河砂进行催芽。种植时按1.5m×10.2m拉好畦面线,然后在畦面线内摆种,牙眼向下,轻压薯种触土。每畦4行,品字形摆放,边行距沟边0.2m。摆种后在种薯行间施玉林生产的三元硫酸钾复合肥(N:P:K=15:115:15)1200㎏/ha、德国产50%硫酸钾300㎏/ha作基肥,化肥不与种薯接触,并在水沟内铲少量细土覆盖在种薯上,然后均匀覆盖8cm左右的稻草,最后把水沟内的泥土翻起打碎均匀压在稻草面上,防止大风吹起稻草,避免透光引起青薯,降低商品率。

马铃薯的病虫害主要有青枯病、晚疫病、病毒病、蚜虫等,为防止这些病害的发生,每ha用金雷1500克、链霉素300克、蚜虱净450克,兑水11250公斤喷雾防病毒病、蚜虫治,2009年2月3日每ha用克露1500克兑水11250公斤喷施防晚疫病。

3.观察记载项目及方法

3.1试验观察记载项目

试验观察记载项目主要包括出芽时间、播种时间、种植方式、种植密度、稻草厚度、出苗期、齐苗期、出苗率、发棵期、开花期、收获期等。

3.2试验测产验收登记项目

试验测产验收登记项目主要包括验收时间、农户姓名、品种名称、社区面积、收获株数、鲜苗重、社区薯重、总薯数、单位面积鲜薯产量、鲜苗产量、每ha株数、单株结薯数、平均单薯重、理论产量。同时进行薯块分类和外观质量观察,计算出商品薯率。

二、结果与分析

1.经济性状分析(见附表2)

1.1单株结薯数

试验设置的6个处理中,单株结薯最多的是B处理,单株结薯4.25个;其次是D处理单株结薯4.22个;而F处理单株结薯3.95个;C处理的单株结薯数为3.88个;A处理和E处理的单株结薯数分别为3.81个和3.73个。

1.2平均单薯重

平均单薯重以E处理最高,达0.08kg;其次是F处理为0.075kg;再次是C处理为0.073kg;D处理,为0.069kg;最低的是A处理和B处理平均单薯重仅为0.052kg和0.057kg。

1.3大、中薯率

以D处理最高,达73.08%;其次是C处理,达72.64%;E处理为69.915%;F处理,为67.09%;A处理为51.97%;B处理,为39.00%。

1.4大、中薯比重

由高到低依次为F处理达88.9%; C处理达84.18%;E处理为82.45%;D处理为81.3%;A处理为77.43%;B处理,为75.7%。

1.5小薯率

由低到高依次为D处理为26.91;C处理为27.35%;E处理为30.09%;F处理为32.91%;A处理和B处理,分别为56.41%和61.00%。

1.6小薯比重

由低到高依次为F处理和E处理,分别为11.1%和17.56%;D处理和C处理分别为18.69%和15.82%;A处理和B处理分别为23.44%和24.31%。

2.不同处理对产量影响

产量结果见附表2。试验设置的6个处理中,每ha平均产量以A处理的最高,达21583.5kg,平均产量排名第一;其次是C处理,每ha平均产量21157.5kg,排名第二;B处理每ha平均产量20059.5kg,排名第三;D处理每ha平均产量18393kg,排名第四;E处理每ha平均产量17647.5kg,排名第五;F处理每ha平均产量15490.5kg,排名第六。

三、小结

综合试验结果显示,在免耕马铃薯不同种植密度对比试验中,E处理和F处理的平均单薯重和大、中薯率及比重均较高,小薯率和比重低,但由于种植密度过低,亩有效苗数少,苗数不足,从而影响了产量,导致产量过低。

A处理和B处理,每ha平均产量虽然分别达到21583.5kg和20059.5kg,产量排名也分别为第一和第三,但这两个处理的种薯用量过大,种植成本提高,而且单薯重较低,大、中薯率和比重偏低,小薯率和比重偏高,商品薯产量较低,影响经济效益。

C处理和D处理,种薯用量合理,有效苗数充足,其大、中、小薯率和比重等各项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好,综合表现较好,产量也较高,而C处理在产量上又优于D处理,因此,根据本次试验的综合数据表明,C处理最适合作为当地种植马铃薯推广的种植密度。

综合以上各点:费乌瑞它品种在广西桂平市免耕栽培生产中采用78000~94000株/ha的种植密度,综合效益最好,值得生产上推广应用。